不支持Flash
|
|
|
|
2006经济人物回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05:36 财经时报
1 薄熙来 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的一年。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从这一点就不难想见,主管中国外贸政策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受的关注程度。 对于中国入世5年来的表现,其他经济体的评价誉多于毁,但这些毁主要来自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纷纷指责中国,市场开放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薄熙来这一年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化解这些非议,力图让这两个经济体的声音不成为“主旋律”。另一方面,他也用自己高超的谈判技巧为中国合法利益全力周旋。 2006年,薄熙来多次会见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和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这两个谈判对手对薄熙来的评价惊人的一致:“薄熙来是最难对付的对手”。 2007年,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贸易体,这必然伴随其他贸易体对中国的更多责难。薄熙来的压力还将增加。(钮键军) 2 周小川 这位被国内外传媒尊称的“人民币先生”,堪称中国最繁忙的宏观经济管理者。 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自主权是周对外政策的重心,也是其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制以来,不少国外媒体与政治人士一直都在批判人民币升值过缓,包括最近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美方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压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但是以周为首的中方谈判力量始终不卑不亢,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道路属于国家主权,外人无权干涉,人民币升值优先考虑的应是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周外貌儒雅,却在近期舌战群儒,提出反通胀优于反通缩论;单一的通胀目标尚不适应中国宏观调控状况,目前仍应以就业、产出、国际收支平衡多目标约束为主论等,令人耳目一新,细想之下又与中国国情相吻合。 (陆志明) 3 李毅中 过去的几年里,李毅中频频现身于全国各个事故现场,怒斥“官煤勾结”,自揭“安监弊端痼疾”,疾呼“瓦斯不治,矿无宁日”,总是一副怒目金刚的严肃神情。 但“边怒斥,边矿难”的现实尴尬,也使得公众开始更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安全生产问题。作为一位在媒体报道中高频率出现的省部级官员,李毅中的能力、魄力业内有口皆碑,他鞠躬尽瘁的积极姿态时常让身边的人感动。但在屏幕上的李毅中,有时却给某些观众带来这样一种感觉: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似乎是一场一个人对无数人的战争。 显然,制度建设才是李毅中和广大高危职业从业者最终的解脱之道。(付贵君) 4 尚福林 虽无“中国证券先生”之誉,却有救“市”主之称。 一度被定性为“不股改是等死,股改了是找死”的中国股市,在尚的手中起死回生,足见其个人能力之卓越。在2006年,尚更是将中国股市带入了一个新的“大牛市”。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这位“治市能臣”的另一突出之处。在证券市场一片火热的今天,尚的讲话主旨开始频频转向“泼冷水”,甚至在公开场合提出:“当前市场出现了转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很多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并没有解决。” 望其来年能将中国证券市场改革进行到底。 (陆志明) 5 李荣融 中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大怒,痛斥个别下属的央企,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为此撰写评论文章说李荣融骂得痛快、骂得好,可谓大快人心。 国资委是中央企业的直接主管,是央企不折不扣的“老板”。由国资委给国企打个严厉的招呼,有利于让中国民众恢复对国企未来的信心。 这些企业多在所属行业里居于垄断地位,职工享有垄断企业的高薪酬高福利,企业的绩效却往往低于国际上同类企业的水平,而服务水平更是难如人意。李荣融的这一怒,给央企带来了多多少少的威慑作用,他这次直抒胸臆,也使得天下百姓出了一口郁闷之气。(付贵君) 6 龙永图 有人这样评价他:首次在谈判中使用“双赢”概念,巧妙掌握“让步”与“原则”的分寸,为中国“入世”立下汗马功劳。他在谈判桌上甩手而去、把美国代表赶出会议室的行为,使他闪耀着“英雄”的光环,也使得他成了中国“入世”的化身。 退休之后,龙永图选择了非政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就任秘书长。我们之所以仍然把他列入官员的名单中,是因为退休以后的他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变,改变的是大家对于“入世”的期望和对WTO的理解。 入世谈判是国家间利益博弈的集中体现。如何评价那场漫长的谈判,用5年的时间来对它做出定论,显然为时过早。(付贵君) 7 马凯 作为国家发改委主任,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有效执行国家宏观投资策略与政策。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如何处理国家宏观投资调控政策,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相当技巧。如一项投资政策的出台,既要考虑产业发展前景,也要兼顾国内外背景;如何做到统一产业投资中的“有保有压”也是煞费苦心。 上海人精明强干、善于经营的特质在马凯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表征之一就是善于把握时机,获取主动权。在中印日韩美五国能源会议之际,马提出联手开发新油田的建议,并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提出了“六点倡议”,充分展现了平等合作的大国风范。(陆志明) 8 刘明康 在出任中国银监会首任主席三年后,刘明康迎来了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如何实现“入世”承诺和避免中资银行遭受严重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国居民存款安全和让外资银行不成为宏观调控的阻力,成为了对银监会和刘明康的最大考验。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实施一一化解了上述矛盾和问题。银监会采用审慎监管的原则,引导外资银行在中国注册子银行,并对这样的子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对不愿注册的设置单笔存款最低限额。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世界通用原则巧妙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中资银行股价大涨,从而拉动股市长牛。(贺江兵) 9 高强 如果不是受命于“非典”的危难之间,高强可能不会如此家喻户晓,但卫生部长注定将成为中国知名度乃至角色重量上升最快部长之一。 看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福利支出已经达到了GDP的10%左右,对于一个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卫生部门无疑是与民生关系最密切和最被关注的部门。作为将经济和民生问题结合最密切的部门,卫生部的部长跻身前十,绝非黑马。 (付贵君) 10 吴晓灵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即使在其退席后,也会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她曾当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也因为她敢于直言的个性。 在上一轮宏观调控之前,她曾严正警告地方政府不要和中央“博弈”;而在今年人民币开始加速升值时,她又站出来反诘企业:“你们是否对人民币汇制改革有了充分的准备?央行已经为你们争取了太多的时间。” 对于这位“铁娘子”退休后的去向,外界有着诸多传闻,而吴晓灵则一再声称,她退休后将致力于学术研究。 无欲则刚或许是吴晓灵敢于直言的根本原因。 (钮键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