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对污染企业处罚太轻 老外建议加强环保教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15:39 法制晚报

  污染企业已形成利益集团 地方引进污染项目 绿色GDP缺乏民众支持 老外认为

  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日前透露,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不少省份对推行绿色GDP出现退缩情绪。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则强硬地表示,环保总局一定会坚持到底。“就算只剩下一个省,我们也要把它算完。”

  曾经身负重望的绿色GDP为什么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呢?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是否能给推行绿色GDP留有充足的时间呢?老外对中国的环境污染是怎么看的?他们会支些什么招呢?

  认为中国环境状况好转

  中国对污染企业处罚太轻

  葛风强

  美国

  IT业企业家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确很严重,这主要因为法律和政策的执行不力,破坏环境者没有得到严惩。中国对大企业的污染处罚远远赶不上国外政府的处罚,在美国这一处罚经常达到数百万美元甚至更多。

  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也亟待提高。大的环保问题跟个人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人连家门口的环境都不保护,他当上公司老板很难说会保护大环境。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因此要从幼儿园开始教孩子们如何进行资源回收、环境清洁等,这也是欧洲和美国的成功经验。

  中国作出环保表率 对全世界都有意义

  白里程

  

澳大利亚

  报纸编辑

  中国环境状况的恶化与不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为赶超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惜代价地引入了污染环境项目有关。

  据我了解,中国政府已经决定把经济增长率适当放缓,调到10%以下。另外,媒体对污染环境事件的广泛报道,使公众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了。

  中国如果能够在环保方面作出表率,不仅可以拯救自己恶化的环境,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重大意义,毕竟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分量了。

  认为中国环境状况变坏

  污染企业形成利益集团 环保受阻

  本杰明

  英国

  演艺人士

  我在北京已经7年了,我感觉到北京现在的空气比7年前好了不少,但是还远远不够。中国的不少地方确实存在大量的工业污染,一如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但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环境问题全球都有,但中国尤其严重,我认为原因在于经济增长过快。

  我觉得中国要保证环境和经济共赢不容易,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其中的原因在于,不少地方的污染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他们根本不害怕地方和中央的环保机构,所以能否遏制住他们,关键要看中央政府的措施是否有力。

  推行绿色GDP 民众是最强推动力

  中国为快速实现工业化而付出的最昂贵的代价就是环境污染。

  关于环境污染,中国政府的责任最大,公民和企业家、来华投资外国企业家也应负一定责任。比如,我听说广东制造电脑产品的材料只有10%能回收,这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这说明政府的环保标准还不严格,监管也不是很有力。下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再忽略环境标准了,中国制造业必须严格执行欧III 标准。

  在印度,如果政府忽略环境问题的话,非政府组织会通过上诉来迫使政府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印度倡导的是绿色GDP ,中国目前也在努力实现绿色GDP,但据说是困难重重。我觉得推行绿色GDP需要调动国民的关注,因为民众的参与才是绿色GDP 最强大的推动力。

  经济与环保要双赢 需要时间

  由于工业革命,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类似的环境问题,泰国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中国的问题要相对严重一些。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大量的新工厂不断开业,煤炭、汽油、

天然气等资源的大量使用,使环境受到污染,而工厂老板对自己的环保责任的认识也不够。中国要有效地保护环境,也应依靠外部因素,即引导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时引入保护环境的技术。

  中国目前很难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GDP快速增长,这需要时间。就发展模式而言,我觉得发展过快不算最好,慢慢地发展但又能很好地保护环境才是应有的选择。文/单金良

  老外调查

  1.您认为中国的整体环境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葛风强 白里程 本杰明 高兴 徐美虹

  好转 好转 变坏 变坏 变坏

  2.您认为谁最应对中国的环境问题负责?

  葛风强 白里程 本杰明 高兴 徐美虹

  环保机构 政府企业民众 政府和企业 环保机构 政府企业民众

  3.您认为中国能避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绿色GDP吗?

  葛风强 白里程 本杰明 高兴 徐美虹

  不能 能 难说 不能 不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