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仍不能放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13:41 南方日报 | |||||||||
效益中国·结构调整 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电解铝亏损面超过六成,“十一五”期末中国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以上…… 当岁末来临之时,我们再次审视产能过剩问题,担忧的心稍稍得到放松。
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在12月24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现在的情况看,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缓解了很多。”原来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现在投资的量都已经很小。 他向记者表示:“产能过剩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已经不是很显著,应该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说明国家采取的‘有保有压'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仍然有一些比较谨慎的经济学家认为,产能过剩的阴云不仅在中国没有逐渐消散的迹象,相反,已经变得越来越浓重。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的观点是,由于产能过剩的压力显现,持续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可能会在明年面临一个拐点。 在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看来,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是更加严重。“我国产能正在由某一方面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他认为,有一部分工业已经明显过剩,即“即期过剩”,而另一部分工业则处于积累过剩,即“潜在过剩”或“预期过剩”。 马晓河表示,我国工业领域有些行业产能过剩是在市场作用下出现的,但更为严重的是不少行业是在各级政府鼎力支持下形成的,如此一来产能过剩的局面很难改变。 北京大学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论产能过剩的问题有没有得到缓解,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都依然很紧迫。 社科院工业经济所高级研究员陈耀在与记者谈到过剩问题时,反复强调:“产能过剩不是单纯的一个压缩生产能力问题,而应该是一个结构升级的问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是根本,但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防止过剩产能在短期内恶化的重要手段。 本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