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别开生面:重庆构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9:4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吴红缨 实习记者 李申光

  12月25日18时,重庆南滨路的餐店,准时燃起温暖的灯,各路奔来的食客在夜幕中进进出出。这个城市面孔依旧。

  但是,不久以后,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个年轻的直辖市,正在酝酿改变它命运的一张
牌。

  12月中旬,一份特殊的课题,勾画了这个命运可能的曲线——在重庆辟出3000多平方公里,申请打造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有关专家向记者透露,明年建直辖市10周年之际,重庆将递交此项申请。

  重庆太渴望获得一个有力的杠杆,以支撑它在区域经济中所扮演的战略角色。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构想

  重庆早在年初就提出,抓住建直辖市10年的时机,2007年要打“直辖牌”。但如何“打”出这张牌,却颇费心思。12月初出台的《交通物流枢纽战略方案》(以下称《方案》),让大家看到了其中的端倪。

  4个月前,重庆市政府委托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做《方案》,曾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做过战略规则的野村,提出统筹规划一个以“国际临空技术产业城市”为特色的综合政策区域,将重庆打造成中国的第四个经济特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中心城市的角色。

  在《方案》中,“国际临空技术产业城”包括北部新区扩大区、新产业创新区、综合物流区在内,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新增目标人口约200万人。同时,大力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在机场和寸滩港区之间建立综合物流枢纽基地,并开通货运铁路和道路网络等。

  市外经委负责人表示,《方案》以特区聚集产业,从而提高货运量,使重庆成为西部物流枢纽的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而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表示,这个建议符合重庆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核心利益。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则称,该规划的视野已经超出了交通物流枢纽的范畴,对重庆打“直辖牌”的研究会很有启发。

  不仅是野村所的《方案》,实际上,从8月开始,重庆市高层就在低调地,但紧锣密鼓地步署“直辖牌”的诸多事宜,行动之一委托当地专业研究机构进行调研,其中就包括“特区”操作。

  12月15日初步定稿的,全名为《关于重庆作为新兴直辖市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的研究》(以下简称《直辖市发展战略与作用》)报告就是调研的结果,它由重庆市委、市府委托,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大学等参与完成的,课题最终明确了重庆“特区”定位,那就是设立国家中西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中西部在特殊条件约束下稳而快发展的创新路径。

  《直辖市发展战略与作用》中要打造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面积3098平方公里,包括渝北区、江北区、长寿区三区,总人口约225万人,它将进行新农村建设、行政体制改、社会事业及经济体制四大领域创新探索。

  课题副组长,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称,重庆所提的特区,与当年的深圳模式有所不同,它不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享受税收优惠发展,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区。

  廖元和称,因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成立经济特区的做法已无可行性,同时,容易造成各地的攀比,

  而重庆对特区一系列的组合牌,契合了中国在改革发展阶段需要处理的深层次矛盾,如地区发展不平等、贫富差距、城乡统筹矛盾,库区产业空心化矛盾等等,更易被中央接受。

  对于野村综合研究所所出的《方案》,廖元和称,日方所提的特区概念,偏重于产业的发展,这与2005年批准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有重复之处。

  “重庆要打出自己的特色,着重点就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中央在直辖之初就赋予它要探索一条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与它相关的是新农村建设。”廖元和说。

  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志礼称,这个定位,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定位特区,即探索中西部在特殊条件约束下稳而快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特区设想的3098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农村人口近135万,占总人口比例为60%,农村用地面积80%以上,这里有城乡二元结构,有现代产业园区和发展滞后的农村,有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还有库区移民任务。

  《直辖市发展战略与作用》基本涵盖了野村研究所制定的地理区域,重点仍是北部新区,它被作为“直辖牌”的“龙头”。北部新区成立于2001年,它一开始就被喻为“重庆的浦东”,其定位是,建成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增长极和都市风貌展示区,在2010年实现“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这个区域集中了重庆火车北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寸滩港区、渝北航空物流基地、公路枢纽站、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它将倾力打造三大产业,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生物、仪器仪表,以及现代特流代服务业。而长寿属于库区的一部分,它是重庆“十一五”规划要打造的三大重化工业园区之一,也是重庆解放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抓手”。

  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称,在这一区域设立特区后,有利于整合各种基础设施及开发园区,理顺体制的矛盾,使其成为重庆乃至西部的经济增长极。

  重庆10年转型机遇

  无论野村研究所的《方案》与重庆本地专家打造的《直辖市发展战略与作用》有多么不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重庆要争取成为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才能全面提升其

竞争力

  蒲勇健称,重庆对特区的构想,反映了这个城市对其现状的忧虑。

  1997年,重庆被设置为直辖市,获得发展机遇。经过9年发展,2005年经济总量比直辖初期翻了一番。但与其他3个直辖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且有扩大的趋势。

  此外,虽然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区具备了直辖政治优势,但仍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核心地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称,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集群,以成渝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区正在形成中,但与京、津、沪在其区域板块中的“中心”作用和地位相比, 2005年,重庆经济总量在区域内的比重为19.4%,分别比北京、上海在其区域的占比低8.1%和8.2%。

  2006年,投资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86.5%。蒲勇健称,“重庆这些年的投资大多来自中央财政的国债,现在它已逐渐淡出,重庆面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以及使前期投入转化为效益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引入大量的外来资本。

  但在引资方面,受国家

宏观调控影响,重庆的土地指标受到严格控制,基本已用尽。连北部新区今年也感到了引资中的土地压力,上半年其投资只有82亿元,同比增长仅0.6%。蒲勇健称,“设立特区,可在征地、招商方面将更加灵和。只要制度合适,就会有投资来源。”

  “国家级特区”给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带来利好是深远的。一些参观过天津滨海新区的重庆官员、学者,对那里因政策效应而聚合的产业集群,蜂拥而来的内、外资企业,均印象深刻。

  一些认为重庆应获得“特区”支持的专家由此呼吁,重庆并没有获得与直辖市相匹配的支持,例如三峡工程,重庆承担了最艰难的百万移民和库区生态保护任务,并一直受库区产业空心化所困,但国家并没有建立生态受益地区的补偿机制。

  对于此番重庆设特区的构想,坊间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设特区是在向中央要资源要政策的行为。

  而白志礼认为,当前公共财政本来就集中在中央,区域间发展不平等,社会不公等市场失灵的领域,当然要由行政力量的介入,这也符合中央财政的公共职能。

  更多人表现得很有信心。这个信心来自提出“直辖牌”的市委书记汪洋,他的上任给重庆带来许多新气象,人们相信他会带领这个城市走出困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800,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改革”的相关新闻
喝花酒的被护短改革派滚蛋 (2006-12-28)
明年内“三医联动”改革覆盖全市 (2006-12-28)
今年国企改革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2006-12-28)
马英九重申推党务改革决心 要党工抛弃老大心态 (2006-12-28)
地下电台发动联署要拆改革派的政治舞台 (2006-12-28)
名校自招驶上改革轨道:复旦大学取消校内加分 (200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