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沸点 中石化凭啥又拿50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 |||||||||
主持人: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言人26日透露,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炼油企业严重亏损,政府对中石化2006年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50亿元。此前,2005年政府对中石化给予了100亿人民币的补贴。
事实上,从去年中石化拿到100亿元红包后,社会各界人士就对此议论纷纷,认为中石化作为垄断企业不能通过“毛估估”的方法获得补贴。那么今年,中石化的这50亿元又拿得有理吗?
大众评判台
王青松:国家控制有道理
袁先生:50亿是如何算出来的?
首先得承认,中石化作为一个公司确实承担了某些平抑油价的行政职能,但政府同样公平地赋予了这个公司垄断的空间,获得了垄断利润,从企业到员工都获得了超过中国老百姓平均工资水平的回报。那为什么当你因为垄断获得高利润时不知肥了谁,而亏损时倒要全国人民来承担呢?而且,我真不知道50亿元究竟是怎么样算出来的。
常小宇:这是中石化产权属性决定的
我认为这还是中石化产权属性决定的。中石化处于国家战略能源行业,首先垄断地位就可以攫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中石化又是一个经营性的实体组织,它也有追求利益的冲动。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中石化如何利用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的一面,所以,当知道中石化获得政府一次性财政补贴50亿元时,我们更多的是一些比较偏激的评论。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它不应该获得这个补贴,从国家意志的角度理解,可能还说得通。
何君:既然垄断还要补贴?
亏得中石化是上市公司,让我们了解到中石化不小心又得了红包。估计中国这样的公司还多得很,一不小心,属于全国民众的钱就到了某个垄断企业的钱包里了,而道理看起来还理直气壮。如果中国培养的都是这样的所谓大企业,通过行政垄断还不够,还要对亏损进行补贴,这样的企业究竟对谁有好处?
◆沸点特稿
总吃奶的孩子长不大
赵文斌
天上又掉下来一个大馅饼,中石化继去年获得财政部100亿元的补贴后,今年又获得了50亿元补贴。理由都一样: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与进口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炼油企业亏损严重。
50亿元是谁的钱?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全体纳税人的钱。中国的消费者,实际已经在为一次隐性的成品油涨价埋单。中石化是一个国有企业,但其主体实际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上市公司。拿全体纳税人的钱,给一个公司送红包,财政部从何作出这样的决定?在作出这样的决定前,是否应该给全体纳税人一个合理合法的说明?
今年9月,国家审计署对去年财政部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发布的审计公告指出,2005年财政部从中石油上缴的所得税中退库100亿元,弥补中石化炼油项目亏损,这种暗抵收入的做法违反了“收支两条线”原则。那为什么今年还顶风而为呢?联系到前段时间出台的个税申报制度,这又如何具有公信力呢?
财政补贴只是在特定时期采用的一种“救急”方式。我们承认,成品油价格倒挂,是造成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中国石油行业的三大垄断企业之一的中石化是一个整体,其上中下游企业都有,拥有原油开采等上游业务的利润仍在大幅增长,去年的净利润达335亿元,今年前九个月的主营业务利润就达到了939.67亿元。因此,中石化并没有到需要财政补贴过活的地步。其税收上缴给国家、红利分给投资者、企业再发展,都是一个企业正常的运作方式,均不构成财政补贴的理由。而且,中国原油资源从价税率仅为1.5%,远远低于10%的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的石油企业把自己的高利润向政府和公众转移支付和对于社会整体福利的贡献本来就太少了。
在去年财政部对中石化补贴后,有关人士表示,将对今年我国的油价起到平抑作用,而事实上,今年国内油价不仅持续上涨,而且和国际油价相比较,还表现出只涨不跌的怪现状。一个垄断企业,已经用垄断手段获得了市场的好处,还用计划的手段来讨要财政补贴,市场的、计划的好处两头占尽。国家发改委早就呼吁理顺成品油价格、实行成品油价格改革,而连续的财政补贴,只能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等步骤放缓,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炼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凌建平 祝裕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