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2006影响中国经济的十大企业事件之傲慢SK-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8: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傲慢SK-Ⅱ:跨国企业再酿信任危机

  【时间】9月14日【事件焦点】

  作为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宝洁公司在SK-II产品质量事件过程中显示出难以置信的傲慢和蛮横,使其品牌形象严重受损。虽然如今产品重返市场,但消费者信任短期内难以修复。

  【事件回放】

  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证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SK-Ⅱ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

  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SK-Ⅱ退货浪潮。虽然从9月15日到9月16日,宝洁公司连发三份公开声明,强调产品没问题、安全和质量有充分保障、没添加违禁成分。但这些做法并没能挽救消费者的信心,9月22日,SK-Ⅱ在中国的50多个专柜全部下柜。

  实际上,SK-Ⅱ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已不是一次了,这家知名的国际大品牌去年就曾发生过轰动全国的“烧碱风波”和虚假广告事件。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宝洁公司的傲慢和蛮横令消费者伤透了心。

  有关专家认为,关键是要尽快实现我国

化妆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不仅仅是化妆品行业,许多跨国企业正是钻了我国产品进口管理上的漏洞,以双重标准应对,从而在中国造成多起知名品牌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事情。消费者也就此呼吁:化妆品成分标识尽快完善,还消费者应有的知情权,政府也要加紧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时隔不久的10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

卫生部就SK-Ⅱ化妆品问题联合发表声明,称从9种SK-Ⅱ化妆品中检出铬和钕,属生产技术无法避免的因素。10月24日,宝洁公司决定将很快恢复SK-II产品在中国内地的销售。从12月起,全国陆续有8家SK-II专柜重新上柜,虽然销售人员放下身段热情招呼,并送出丰厚的试用装,但柜台前依然问的多,买的少。

  虽然SK-II已经恢复了在中国内地的销售,但其损失是不可能轻易恢复和弥补的。有媒体推算,80天的风波,宝洁公司就出现约1.16亿元的销售空白。还有熟悉宝洁公司的财经人士表示:“宝洁在中国要做的增量,终极目的不在老客户,而在这次事件中,很大一部分要求退货的人是那些刚开始使用SK-II产品的人,未来的消费群在没有体会到SK-II的功效前,已经牢牢地记住了它的邪恶。”【编辑点评】

  SK-Ⅱ事件再次表明,跨国公司的双重标准最终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损害其品牌形象,宝洁公司更为自己的傲慢和短视付出沉重代价。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内外资趋向享受相同的国民待遇,继续傲慢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只会四处碰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