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范恒山:中部崛起根本在体制一体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2:5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薛黎 昨日,《2006:中部地区发展蓝皮书》首发式暨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蓝皮书主编、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说:“今年作为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这个开局是良好的。”但他同时表示,中部崛起虽然开局良好,但中部地区之间各省市之间还要加强合作。 与会专家、官员更是一针见血指出,行政体制改革对中部崛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部崛起有待解决体制困局。 蓝皮书指出,近几年,中部地区全国的经济地位出现下降趋势,GDP增长率远低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2005年,中部地区GDP增长速度为15.45%,虽略高于全国平均的14.04%,但却远低于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 面对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的下降,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强调,中部区域协调发展最根本的东西是体制一体化,而不是目前这样满足于在各自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 记者了解到,在中部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障碍的确不小。 以湖南省长株潭公交一体化为例,早在1999年湖南就提出公交一体化方案,但一直没有下文。虽然今年2月底曾再次确立了实施方案,但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拟于下月底开通”。 事实是,随着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株洲和湘潭之间的车程仅需10多分钟,长沙到两地也不到半个小时,可是三地居民往来仍换乘长途客运车辆,可谓费时费力费钱。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公交一体化的进程?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刘怀德博士告诉记者:“城市公交不以盈利为目的,由城建部门主管,而长途客运是盈利的,由交通部门主管,如果要把目前三地间的长途运输改为公共交通,涉及到相关部门间的利益调整。 范恒山说:“无论哪个地区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体制创新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他认为,要体制创新,就需要中部地区各省份、各级行政机构本身推进职能转变,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长株潭:当一体化走到第二步 □本报记者 何鹏 展开湖南地图,东北部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呈“品”字型分布,湘江水道南北贯通。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的张萍大胆设想,建设长株潭经济区。然而囿于当时观念所限,该计划仅实践了两年就被迫叫停,十几年后,才又被提起。 2005年底,湖南省政府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出到2020年,长株潭区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0%至62%,人均GDP达到8万元人民币以上,发展成为在华中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大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组群式的特大型城市化地域之一。 “有了共识,长株潭一体化终于迈出关键第一步。”湖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张萍感慨道。 公交问题突显体制之忧 如果说长株潭早期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观念与认识的话,那么目前在迈出第二步的时候,等待他们更多的是体制的挑战。 事情可从公交一体化说起。 今年2月底,长株潭公交一体化初步方案揭开面纱。根据设想,株洲市的15路公交车可跨市直接开到湘潭城区的砂子岭,湘潭市的21路公交车则可以开到株洲城区的电脑大市场,两条线路相互对开,共用起点和终点。 一时间,人们热切期盼。然而,这种期盼直到今天仍然没能成为现实。最新的消息显示,公交一体化拟于下月开通。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公交一体化的进程?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刘怀德告诉记者:“归根到底,独立行政主体之间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传统行政体制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制约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产业重叠促使体制觉醒 一般认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可以概括为基础设施和产业两个方面,而产业一体化无疑是最核心内容。 然而,仔细分析,三市之间产业协调程度并不是很高。株洲市委党校副校长蒋永清教授在其文章《长株潭一体化与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考》中指出,比如食品工业,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啤酒厂,下面每个县有自己的白酒厂;又如建材工业,长株潭地区分散有许多小水泥厂。 文章还指出,三地产业发展主要还是各搞各的,没有从长株潭整体出发来发展各自的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于是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 产业的重叠,使长株潭三地开始觉醒。2005年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将打破原有格局,对三市的产业布局进行合理分工。 按照规划,长沙将作为长株潭最具潜力的产业增长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株洲将依托自身的交通中心地位,重点改造提升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业等产业;湘潭则加速机电、建材、纺织及原料等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 横纵两种原动力 根据张萍的分类,从2006年开始,长株潭一体化开始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但是对于长株潭一体化的模式还存在争议。有学者建议搞有限的一体化,即只限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学者认为,长株潭一体化应该是完全的一体化,即实现经济一体化、政治(行政)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最终建成新型大都市。 刘怀德表示:“一体化进程中的各种障碍,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正在一个一个地解决。”他表示,从发展规划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落实,都需要在尊重长株潭三市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进行协调。 那么推动长株潭继前行的原动力在哪里?刘怀德认为,有横纵两种力量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横向力量,是三市政府之间愿意协同发展,在共同的远景目标下,在一些具体问题可能会通力合作。 纵向的力量,包括省委、省政府领导从上而下的领导、协调、指挥。“还有一种纵向的力量就是从下而上的民众的期盼。”刘怀德说,一体化是顺应老百姓切身需求的,而不是凭空要搞的,有了足够的群众基础,就会减少推动进程中的阻力。 与20年前的情形截然相反,目前湖南上下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的认识不仅空前一致,而且湖南的其他城市也纷纷急于搭上这班刚刚启动的“快车”。 张萍:守望长株潭 □本报记者 何鹏 张萍53岁时提出建立长株潭城市群,24年后,77岁的他终于实现了梦想的第一步。 1982年12月的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时任省政协委员的张萍以提案形式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的建议,引起强烈反响。 顺应形势发展,1985年湖南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张萍任主任。 “当时建立了12个部门的行业联席会议,召开了3次市长联席会议,许多有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都形成了制度。” 然而在同年湖南省第五次党代会和1986年的省人代会上,一些代表对一体化提出异议。由于认识不一致,长株潭一体化被迫搁置。 1996年,张萍从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的岗位上离休下来,他联系了一批老领导、老专家,成立了长株潭发展研究会。2001年12月,他以研究会的名义主办了“首届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论坛”。 2005年底,历时3年、由400多位专家直接参与规划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公布。 在《规划》中,张萍24年前的观点得到重申。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