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温州房管局对个人合作建房首次表态 称涉嫌欺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08:25 经济参考报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成功“拿地”后,遭遇了重重阻力,地方管理部门也于近期表达了否定的态度。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无奈地表示,合作建房到底惹谁了?

  11月15日,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在温州宣布,该项目委托的开发商以1.0458亿元的价格取得了温州市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三产安置地块”的开发权。温州的成功“拿地”,意味着合作建房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然而,温州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最近向媒体表示,温州个人合作建房“根本不是集资建房,而是房产开发”,并认为温州个人合作建房“有一些做法是违规的,有些地方是涉嫌欺诈的”。这是地方管理部门对温州个人合作建房的首次公开表态。

  此前,建设部已要求温州市房产管理局对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进行调查。温州市房管局局长胡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此项调查的汇报材料已经成文,并已经递交相关部门。但“报给建设部的材料仅仅介绍项目的整个过程,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结论”。

  赵智强告诉记者,温州市房管部门在写这个调查报告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找他这个当事人了解。“这样的报告怎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呢?”

  据了解,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拿到的地块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规划建成260套住房。据测算,这一地块均价为每平方米4100元,预计建成后房屋成本价为每平方米5300元,比周边新开楼盘低30%以上。节省的30%正是

房地产商的利润。

  “个人合作建房,将房地产业的暴利暴露无遗,自然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知情人士透露,房地产业的利润高达30%以上,维护“高价暴利”已成为房地产商之间达成的共同默契,合作建房则以“零利润”挑战了既有“秩序”,遭遇阻力也就毫不奇怪了。

  “房地产商们对个人合作建房者恨之入骨,恨不能‘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是意料之中。”赵智强说,但有些部门个别官员的言论和所作所为,却令人费解。他说,将合作建房等同房产开发,是在给合作建房“上套”:合作建房将陷入非法预售“陷阱”,且须缴纳房地产交易税。最终,合作建房将因此夭折,“一切都回归到房地产商的一统天下!”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此前曾被乐观地估计,可在4、5个月之后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交付。“现在看来,这样的估计过于乐观了。”有合作建房者表示,与房地产

开发商射来的“明枪暗箭”相比,更大的风险来自于不确定的政策因素。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成功“拿地”后,在全国各地很快掀起了一股合作建房的热潮。一些城市中低收入人员也似乎看到了希望,人们说,“买不起

商品房,还可以合作建房嘛。”

  然而,温州的成功“拿地”离建成交房还路途遥远,除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合作建房还面临非法集资和非法预售两大法律“陷阱”。于是,在温州合作建房遭遇“违规”说之后,一些地方的合作建房者立即与之划分了界限。

  有专家认为,拿“非法集资”和“非法预售”两顶大帽子来“套”合作建房,是不太合适的。温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何延法认为,合作建房参与者共同筹集资金与非法集资有本质的区别。非法集资指的是非金融机构向社会集资募款、获取暴利的一种行为,而个人合作建房无暴利可言,集资的目的是房屋,也不是非法集资所寻求的高额利润。据了解,为保障资金安全,温州合作建房所涉资金全部交由银行专门保管,“并只有在合作建房代表、银行、开发商、地块所在村委会4方全部到齐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此外,“非法预售”也谈不上。温州合作建房跟开发商是委托代建关系,造的房子产权属于合作建房人,根本不经过销售环节,怎么会是“非法预售”呢?至于合作建房者将来如何拿到房屋的产权等细节问题,则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温州方面对个人合作建房并没有作出定论。赵智强表示,只要政府不发文件明令禁止,合作建房将按原定程序继续走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