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一个建筑公司老板的烦恼:年底发不出去的工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04:00 第一财经日报

  茅佩云

  2005年8月,建设部下发了文件,计划在三年内,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基本禁止“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的情况

  建设部此举旨在规范建筑市场劳动用工情况,根治目前一些“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拖欠工资以及违法转嫁经营风险等弊端,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不过,一些建筑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将农民工违规挂靠劳务公司,给“包工头”戴顶“红帽子”

  上海要在年底之前,对建筑企业的劳务用工资质确认工作全部结束,进一步规范劳务用工市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副主任孙建平表示,就是要从建筑企业、劳务市场、民工培训等方面着手,彻底消灭“包工头”现象。

  不过,在建筑公司老板许新(化名)的眼中,这个目标若要真正实现可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许新的公司在上海市南汇区,预计今年产值将达2亿元,常年招用的农民工在1800人左右,这在上海市建筑企业中处于中等。最近,一件烦人的事一直困扰着许新——由于他们公司农民工挂靠的劳务公司一直拖着不肯结算,农民工的工资一直没有发放下去。

  “马上就要过年了,再不结账,民工工资发不下去,要出大娄子的。”12月12日,正在工地上忙碌的许新告诉记者,为了这事,他急得晚上连觉都睡不着。

  许新的烦恼

  “(为了将公司农民工的工资转过去)我已经跑了三次,可是都扑了空,(劳务公司的)接待小姐每次都推说他们经理不在。”许新告诉记者,每次去之前,他都与这家劳务公司的经理通过电话,约好了时间。

  按照上海市的相关规定,建设施工单位进行劳务作业分包时,必须使用有相应资质的企业。也就是说,农民工必须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

  没有劳务作业资质的许新,就将其手下“包工头”招聘的农民工挂靠到了一家位于上海市中山西路的劳务公司。这样,许新必须先将农民工的工资汇到该劳务公司,再由劳务公司转发给农民工。为此,许新得按每名农民工每年100元的标准支付给劳务公司一笔手续费。

  据许新介绍,他们公司在上海市南汇区的项目早已结束,应付给劳务公司的手续费也早已结清,可是对方却迟迟不愿结清账款——应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这些农民工是许新手下的“包工头”招来的,与劳务公司无关)。许新认为,由于他们现在采取的劳务挂靠不符合相关法规,劳务公司就是抓住了他的这个“软肋”。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想借此提高(挂靠的)手续费。”许新告诉记者。

  成立劳务公司的尝试

  其实,像许新这样将农民工挂靠在劳务公司的做法是不符合国家有关部委的精神的。

  2005年8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建市[2005]131号),明确规定“严厉打击挂靠和违法分包,禁止‘包工头’承揽分包工程业务”。计划在3年内,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将基本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让有法人资格的建筑企业顺利取代“包工头”。

  许新告诉记者,自上海去年推行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后,自己这种为“包工头”寻找劳务公司挂靠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其实,许新也曾经动过成立劳务公司的念头,这样就不必受制于劳务公司。根据上海市的规定,拥有三级资质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具有配置建筑劳务分包资质。许新的公司属于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按其资质,完全具有这个资格。

  不过,许新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按照规定,要成立一家规范的劳务公司,除了要按规定缴纳税款,还必须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资质证明。一想到要去弄那些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许新的头不禁就大了起来。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

  一个劳务公司还必须承担各种费用。如培训费,一个初级工的技能培训考证,需要好几百元。许新一年要雇用1800名农民工,假如都要培训,这笔费用也是他不愿承受的。

  此外,除了前期大约50万元的投入,后期公司运转的情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筑企业工程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所开办劳务公司的前景。从理论上讲,劳务公司应发展专项劳务输出,成建制地输出建筑劳务,但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建筑企业开办的劳务公司基本上都是在为自己的公司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劳务公司的一切开销实际上就相当于建筑公司的成本。

  许新的一个朋友开了家劳务公司,有几十个项目同时开工。即便是这样,他朋友成立的劳务公司也仅能收支持平。而工程量远不如朋友公司的许新,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根本就不敢再去动这个念头了。

  更主要的是,公司成立以后,农民工统一由劳务公司管理。但如何将这些流动性极强的农民工纳入规范化管理,使之经过培训后成为公司固定的员工,这些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建筑行业来讲,要使农民工成为固定员工,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许新的选择

  这样,摆在许新的面前似乎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劳务公司重新招聘农民工;二是为原有的“包工头”戴顶“红帽子”——找家劳务公司挂靠,蒙混过关。

  权衡再三,许新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他说:“这在政策上是明显违规的,但是大家(一些建筑公司)都这样做,彼此心照不宣。”

  据了解,劳务公司远远不能满足建筑业市场用工的需要,大部分取得资质的建筑劳务企业都是“空壳”公司,招工信息渠道不畅通,除了为一些挂靠单位提供服务外,一般很难提供建筑企业急需的大量农民工。这也是许新的一个担忧所在。

  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提供的数字,目前上海年工程量在200多亿元,有7800多个工地,农民工达73.58万人,有资质的劳务公司678家,而在劳务公司进行登记的农民工数量仅为25万人,只占建筑市场农民工总量的33.98%。

  相比之下,“包工头”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有一定的社会群体关系基础,能及时提供企业所需工种的农民工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施工企业九成采用的是“包工头”拉来的农民工。许新每年十来个工地上的建筑民工有1800多名,也都是通过“包工头”招来的。

  许新说:“‘包工头’知根知底,工地上有需要(需要多少农民工或工种),只需跟‘包工头’说一声就一切‘OK’。”

  不过,挂靠劳务公司也有着许多的麻烦。许新告诉记者,劳务公司除了签订一纸劳务合同、收取手续费外,什么也不管,一切还是“包工头”说了算,总包依旧在与“包工头”打交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