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在华外企战略调整 二线城市渐成投资新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5:40 《IT时代周刊》

  《IT时代周刊》记者/李默风(发自广州)

  资本总是流向回报率高的地方,这一经济学定律无不言中今天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外企现状

  2006年底,有迹象显示在华外资的流动正在发生变化!

  日前,在湖南长沙召开的首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国际融资高峰论坛传出信息,未来外资将不再专注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4大一线城市,它们将改投以省会为主或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出席此次论坛的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刘宝成副教授告诉《IT时代周刊》:“外资对发展区域的选择都应相时而动,盲目扎堆只能让企业丧失市场机遇。审视当前一线城市的境况,外企的二线战略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认为是一种明智。”刘多年从事跨国资本在华流动的课题研究,而上述观点正是他今年才得到的研究成果。

  刘宝成的看法得到了与会大部分学者的同意。大家普遍认为,在长达28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京、沪、穗和深等4城市成就了不少跨国公司的发展,但也为今天盈利的艰难埋下伏笔:在一线城市中承受的盈利压力加大,跨国外企不得不调整各自战略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形下,二线城市开始走进外商的视野,并成为他们谋求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

  遭遇“三座大山”

  不少一线城市的外企主管透露,虽然他们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增长却连年放缓。攀升的成本、动荡的人力资源和日渐缩小的投资空间已成为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资料显示,办公场所租金占企业总成本的20%至60%,且企业规模越小,这个比重就越大。降低租金就意味着降低成本。但在发达的一线城市中,由于城市横向空间开发已接近边缘,商用地产需求持续增加,使得近几年办公场所租金呈现出只升不降的现象。在销售市场,2006年9月的行情反映,上海和北京商业中心的商用房均价分别突破6800美元/平方米和4500美元/平方米,但在二线城市的武汉只有3250美元/平方米。前两座城市的高昂售价,令不少号称财大气粗的外企望而却步。

  关于第二座“大山”,国内某著名招聘机构的一份调查报告做了很好的解释。

  该报告指出,虽然外企普遍高工资高福利,但也对应着高强度的工作,这正是问题产生的关键。由于一线城市务工人员的就业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薪酬不再被摆第一位,而工作是否开心,生活是否完美则成了他们决定去留的关键指标。所以,现在的一线城市中,上到月入过万的“金领”,下到普通洗碗工时刻都在流动。这给渴望依靠本土人才开拓市场的外企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且,一线城市吸引了中国大部分的智力精英,其员工成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低。

  除了以上两方面,一线城市因为聚集了太多的中外企业,造成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虽然外企大多技高一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正慢慢弱化。激烈的竞争让外企的可投资空间不断缩小,并最终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第三座“大山”。

  零售和批发巨头麦德龙的一位负责市场开发的经理非常形象地告诉本刊记者:“不少外企在中国一线城市里就像是花钱圈地表演,掏大笔钱租市场的舞台,但阻止不了自己的演员逃跑。更要命的是,在同一地域内同时表演一样节目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一点也不奇怪,为什么投入了高于二线城市10倍以上的广告资源后,人们的消费神经依然麻木。”

  二线城市凸显商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就是看好二线城市的官方学者之一。他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交通、能源的瓶颈已基本消除,产业发展特色分明,大大缩小了与一线城市的硬件差距。他告诉本刊记者:“一线城市经济的增长已走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其原有产业势必转移到包括二线城市在内的其他地区,从而给二线城市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中国的城市化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在这过程中,带给外企的市场将是不可言喻的。”

  尽管当前二线城市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例相对较小,但它数量惊人,消费群体也庞大,它们将是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补充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座一线城市占全国GDP比重自1994年后就已明显放缓,11年的时间增长不到5%。而二线城市中超过此数的已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达到了30%。转战二线城市就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张军提到的“新的发展机遇”,其实还包括低廉成本与政府优惠。

  此外,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杨开忠教授也指出,高租金与团队的不稳定是直接反映,而市场份额的持续缩减又加剧了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而在二线城市,广阔的市场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能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对此,霍尼韦尔中国区CEO沈达理甚至评价说,政府的支持比企业在一线城市里节省商务成本更具吸引力。

  事实证明,二线城市的政府都普遍性地有意提高在引进外资上的服务意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办理手续大开方便之门上。今年8月结束的“2006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也显示,上海以每年60天的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时间被远远地排在后面,入选“金牌城市”的杭州、苏州、绍兴、厦门、青岛、烟台只需数天的时间,且这6个城市皆出身“二线”。

  现在,包括诺基亚、西门子和摩托罗拉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将自己的研发中心搬到了二线城市;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为了争夺这些地区的市场而斗得天昏地暗。二线城市不折不扣地成了外企在中国继续发展的一个“接力地”。

  沈达理表示,尽管二线城市中拔尖人才依然不足,但其他的劳动力却是丰富而稳定。再者,没有资本会拒绝廉价的土地、极低的运营成本以及潜力巨大的市场。虽然还是有不少外企无动于衷,但并不代表其安于现状。很多有远见的管理者已经在顶住投资者施加的压力,尝试着将经营重心转移到二线城市。他十分肯定地说:“随着WTO5年保护期的结束,更多的产业将在地域、股权和数量上完全向外资开放,加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旨在解除外企投资后顾之忧的一系列风险担保,二线城市在外资引用上与一线城市平分秋色,并最终超出已指日可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