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忧心外资垄断 逐步提高行业并购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5:38 《IT时代周刊》

  《IT时代周刊》记者/丁菲菲(发自上海)

  短短4个月,就有5家外资机构直接或间接入股中国国内水泥类上市公司,引来了一片惊叹的同时,再度引发了外资并购可能危及中国行业经济安全的讨论

  中国政府开始主动向疯狂进入的外资扩张喊“咔”了。

  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政策文件《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以引导未来5年中国对外资的利用。该政策文件表示:“部分行业龙头企业被外资并购情况增加,个别领域出现外资垄断或垄断迅速扩大的苗头。”文件还表示:“这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产业安全形成威胁。”国家发改委在文件中强调,需要打击可能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外资垄断现象。

  针对垄断苗头发出的警告,以及对国际企业“滥用

知识产权保护”的抱怨,反映出中国官员对外国企业正获得过大经济影响力的担忧。面对国内部分城市仍将外资视为引入先进技术及现代管理实践的重要环节,发改委在“五年计划”中首次抱怨地方政府没有重视外资的“质量”。

  近几个月来,个别政府官员和其他政府部门反复表达了这种担忧,并已对一些引人注目的交易造成了影响,其中包括美国私人股本集团凯雷集团拟议收购徐工机械的交易。该交易已被搁置一年有余。

  当这些担忧包含在旨在设定2006至2010年期间外资利用框架的文件中时,表明中国政府继续控制经济制高点的决心。

  洋人来中国打麻将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05年的5年中,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共计约383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约2860亿美元,境外发行

股票筹资约380亿美元。

  然而,新的“五年计划”呼吁做出更多努力,确保政府官员关注的重点不是引进外资的数量,而是外资为发展做出贡献的程度。

  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并购市场突然活力爆发,各种收购兼并活动风起云涌,外资并购更是独领风骚。进入2006年外资更是频频出手,不断以大手笔收购中国的钢铁、银行、水泥、啤酒等企业股权,一时间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弥漫着浓厚的外资并购气息。

  “与虚张声势的中国企业浩荡出行相反,真正藏龙卧虎的全球性公司却悄悄地进村了。”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一直密切关注和研究外资并购的动向,他断言在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资本市场将形成一个由外资并购主导的格局。

  短短4个月,就有5家外资机构直接或间接入股中国国内水泥类上市公司,引来了一片惊叹的同时,有关外资将瓜分中国水泥产业的忧虑也随之而生,还进一步引发了外资并购可能危及中国行业经济安全的讨论。

  其实,中国国内关于机械制造行业的类似忧虑乃至恐慌更甚于水泥业。这几年一些地方知名的机械制造企业在地方政府指令下纷纷引进外资,以实现国企改制。3月初,河北宣工股价拔地而起,背后是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对它的并购传闻。

  据悉,卡特彼勒制订了鲸吞中国整个机械制造业的计划,其十年前就参股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最近又兼并了山东工程机械制造公司,而三一重工、柳州工程机械制造厂以及夏工等也在它的并购计划里。针对外资一网打尽的收购计划,原机械工业部有关老领导上书国务院称,应该警惕外资利用中国国企改制对装备制造业的掠夺式垄断性并购。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两会期间呼吁谨防外资垄断性并购,就是针对机械制造行业全面引进外资的不良倾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人士郑先生透露说。

  从公开披露的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案例看,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最多(占30.2%),欧盟企业次之(占27.3%),其余为东盟和日本等国的企业。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跨国公司认为现在是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时机,收购价格正像中国的劳动力一样,比欧美低得太多;还可以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销售网络、原材料和能源供给渠道以及品牌,再加上外商的资本和技术就可以逐步实现垄断中国市场的目标。

  郑先生把外资并购重组中国国内企业,比喻为洋人到中国来打麻将,其实质是一场全球化在中国的洗牌,很多牌自然要被外资洗走。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企业涌入美国,大有买下美国之势,可是美国人并没有惊慌,反而督促美国企业在IT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率先取得了突破,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因此,我们既不能把外资并购理想化,也不能将其妖魔化。积极对待,慎重选择,互利共赢,应该是我们应对的指导原则。”郑先生说。

  制定《反垄断法》呼声渐涨

  外资对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的大举并购,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高层和有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高度关注全球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影响”的报告,指出在深度介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政府要考虑防范跨国并购带来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有关专家指出,克服跨国并购负面效应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制定《反垄断法》,这是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和当务之急。尽快制定出台《反垄断法》,既能充分吸引外资,又能控制外资并购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能够做到遵守WTO规则,一方面又能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是有规则的,如果执行到位,外资根本没机会通过并购垄断某些中国行业。”在日益高涨的要求制定《反垄断法》的呼声面前,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王保树显得很冷静,他向《IT时代周刊》指出:“原来的外经贸部(现在的商务部)在2003年制定了两部很有针对性的法规,可以看作是《反垄断法》的雏形。”

  这两部法规是指,2003年1月1日实行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和同年3月13日实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立法目的都是规范外资在中国进行的股权和资产并购活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防止外资并购导致市场垄断。

  王保树说,两部法规对外资并购的资质、程序、审批以及反垄断等方面规定得非常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严格按照这两部法规办事,外资要想钻空子、讨便宜并不容易。

  但是也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两部法规对外资并购可能导致的垄断采取报告制,把希望寄托于外资的自觉或国内企业的自醒,同时现行法规也未就如何处罚涉嫌违规的外资做出规定,显然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监管。

  借鉴国外做法

  外资在中国攻城略地的同时,中国企业出海搏击却连连受挫于国外的反垄断措施。去年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铩羽而归,今年2月中集集团收购荷兰博格公司又遭到欧盟反垄断机构的调查,这也是欧盟第一次对中国公司海外收购展开类似调查。

  国内外的如此反差,也引发了中国国内对外资并购热的冷思考。如何防止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威胁,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应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对认定跨国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并购,应设立专门的国家并购审批机构进行审查,特别是可以考虑建立国家经济安全咨询委员会,允许民间行业协会参加,充分吸收市场经验。

  专家们提出的想法并非孤案,它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屡见不鲜,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确保市场公平和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法律手段。

  德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导致收购方产生或强化市场垄断地位的并购行为。加拿大规定,超过两亿美元的并购协议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后方可生效。

  而美国这方面的规定和政府监管更加严格。美国确定司法部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管理外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并购事宜,中国企业若到美国投资、收购,它要从两方面审查:一是从商业、市场的角度看,这个并购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如果对基础创新造成了压抑,侵害到消费者的利益,对竞争伙伴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司法部就会对它进行审核;二是由于美国对中国还有技术出口的限制,当中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就需要对其进行技术审核和国家安全审核,看这种并购行为会不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影响。

  “中国接下来的动作是,通过立法和

宏观调控,让外国企业走进来的难度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度逐步平衡。”一位外商驻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如是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