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3:08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周剑初 23日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则处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传统社会加快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阶段:产业结构由以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以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劳动力就业由集中于农业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农业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 然而,转型中的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要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近三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三方面情况值得注意:一是总产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增幅越来越小;二是单产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2005年单产增加1.4公斤,2006年预计增加1.9公斤;三是种粮亩均纯收益不断下降,粮食增产增收潜力很有限,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稳定粮食面积,稳定、完善和强化农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践表明,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很大,扶持政策有限,不可能年年出台新政策,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生产能力,还必须要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生产能力再强,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据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以2005年的出口额计算,农产品出口共创造约5400万个就业岗位。 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调研表明,2005年种植业收入仅相当于农民纯收入的1/3,打工收入占1/3,而且,非农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农民通过农业产业本身增加收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我们也应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尤其是在近年来中央采取“重中之重”的扶持之下,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部负责人表示,在政策、投入、体制、机制以及发展基础等方面,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 我国目前拥有9.5亿名农民、2.5亿农户,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的是,我国农业资源面临约束,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薄弱,农业基础设施相对不足。今年年初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本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不但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方针、思路和目标,也对六大工作重点作出了具体部署。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都可以有所作为,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要按照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既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又要防止一刀切、搞单一模式;既要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又要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