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金融业重组期待普遍指导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2:05 第一财经日报

  国有资本如何调整,国有企业怎样重组,中央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何进展?国资委近日公布了有关指导意见,国资委负责人介绍了最新情况。面对日趋清晰的国资调整和国企重组方向,外界开始关注中国金融业如何在开放中重组。

  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为此,国资委首次明确提出,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必须由国有经济控制。同时国资委还提出,国有经济要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要对其他行业和领域保持必要影响力。

  具体到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国资委提出要通过“四个集中”增强其控制力。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我们认为,这些重要指导意见必将加速国企改革重组,推动资产优质企业整体上市,并掀起新一轮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的热潮,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发展格局。

  让外界感兴趣的是,国资委发布的指导意见虽不涉及金融业,但这些重要原则和方向指引,对于中国金融业的重组,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发展,显然具有参考价值。我们认为,随着2007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业重组同样需要明确指导意见。

  如果简单套用国资委的划分标准不难发现,金融业同样属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那么,通过稳妥地改革发展,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企业,特别是提升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实力,无疑是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然必须看到,相对于制造和其他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金融业的重组涉及面更广,关系协调更加复杂,从政府到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这就决定了,中国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重组,必须慎之又慎,谋定而后动。其中特别敏感的,就是如何恰当放开行业进入限制,如何推进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如何提升其法人治理结构,等等。

  关于中国金融业重组和改革发展问题,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曾提出多种选择方案,试图推进相关理论和实践创新。比如,让国有商业银行按专业化经营、分账管理的原则,分立重组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人)模式;让股份制商业银行功能重组为金融百货集团公司(非法人)模式;用行政和市场混合重组的方式,解决国有金融机构快速重组的时间难题;在金融企业功能性重组过程中,注重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在坚持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控股公司混业管理、子公司分业经营”;形成“立法机构分业管理、监督机构混业监督”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监分离”重组模式,等等。

  这些建议方案的部分内容,在最近几年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已被采纳。像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证券机构重组、保险公司投资等方面,一些新的股权结构和比较成熟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陆续引入,但更具普遍性的中国金融业重组指导意见,还不够明确。

  因此一些权威人士提出,随着重组的深入,中国金融机构的改革重组目的,事实上需要进一步明确。目前对此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避免风险、危机和不稳定;二是促进金融机构强健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从中国金融业现状和改革发展方向来看,前一种目的似过窄且较重视近期,毕竟中国不能仅仅担忧风险。如果强调后者,则可能意味着政府对金融机构转轨期间形成的和历史遗留的包袱,必须认账并进行剥离;同时政府还必须建立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财务、会计、拨备和税收等制度,解除金融机构发展和提供良好金融服务所面临的束缚,等等。

  从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业重组经验看,政府需要不断放松对金融机构各种不必要的管制,推动市场的发育并促成竞争性市场机制,使市场发挥作用。这其中,特别是要促成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提高定价能力,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的定价能力,积极稳步推进有利于形成市场定价机制的各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同时对会计、评估、评级等中介服务有明确的战略,使其既能满足当前市场的要求,又能考虑中长期市场发展和培育的需要。

  当前,随着中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在WTO框架下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已成定局,如何通过改革重构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迅速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显然是无可回避的大事。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金融混业集团组建等方面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更具普遍性的金融业重组指导意见,该是呼之而出的时候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