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东部经济面临转型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22:20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2月19日电(记者 柴骥程 姚玉洁)如果说前两年,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经济经历的只是由资源瓶颈约束带来的“成长的烦恼”,那么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土地宏观调控、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经济因素,以及民间环保意识、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等社会因素,已然让这种“烦恼”转成“痛”。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的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经济依旧保持12%到15%之间的增速。不过,增长背后的信息令人亦喜亦忧。

  从2001年开始的全球范围

能源价格上涨在2006年上半年到达了高峰,企业生产成本全线上扬。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江苏省工业企业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了15.7%,工业生产成本总体上升了29.8%。

  广东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5年,物价指数上升了15.4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则下降了2.6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极大压缩。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咨询中心主任田伯平表示,石油、

铁矿石、铜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带动了交通运输、家用电器、装饰材料、木材制品、电力供水以及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的全线上涨,这是1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的现象。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撑,“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依然是大部分企业的现状,对高成本的消化能力极其有限。

  田伯平认为,东部转型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未来几年对长三角、珠三角而言都是一个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但运行质量会提高。

  在东部,随着民间环保意识、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和高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过程性、阶段性矛盾也日益凸现。据浙江省环保局和江苏省环保厅统计,两省有关环保问题的上访件开始居各类信访件前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东部工业化初期的许多经验目前恰恰成为诸多矛盾的诱因。在东部的工业化起步阶段,“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化道路是一种经验,然而,时至如今,这种星罗棋布式的工业化模式使得污染源分布甚广,治理农村污染成了难题。此外,近年来,东部的产业结构开始向污染较重的重

化工业转型,统计显示,在长三角16城市中,选择石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有9个。

  今年以来,东部转型已经初现端倪:前三季度,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实现生产总值增幅分别在15%、13.9%和12%,而同期上海、浙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明显低于全国水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正在缓解。

  “自主创新”也成为东部转型的“关键词”,各地纷纷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浙江省上半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8.8%,新产品产值增长47.6%,新产品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9.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