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IT经理世界封面报道:并购改变200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5:36 《IT经理世界》

  

IT经理世界封面报道:并购改变2006

IT经理世界封面报道:并购改变2006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年历上,2006年或许是坐标系上一个重要的“拐点”。

  这一年中,凯雷收购徐工案,曾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涉及了中国经济存在缺陷的方方面面,并导致舆论界对外资并购的口诛笔伐贯穿了全年,其结果是机械行业中所有外资对中国企业控股性的并购都被叫停。

  这个看似偶然和多少有些小题大作的事件,原本算不上什么重大拐点,但是它在2006年这个时间点“恰当地”出现并成为引发更多变化的导火索,其实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诱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一种趋势。

  2006年,中国

外汇储备突破了1万亿美元;完成全流通改革的中国
股票
市场市值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储蓄总额达16亿元人民币;对外贸易顺差连创历史新高;全球热钱源源不断涌入中国。

  这些宏观经济形态的变化,说明中国不缺资本、不缺外汇、不缺能够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这种共识的达成,改变了政府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评价标准也随之而变,开始反思经济发展战略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

  在2006年后,政策给各种产业画上的“颜色”将会更加清晰,哪些产业是外资并购的“禁区”,哪些产业是外资并购的“特区”都将越来越明显。而介于这两种区域之间的模糊地带,政策上将更着重于区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不同特性,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来做出决策。

  与此同时,关于外资并购的争吵,大大增强了国有资本在产业整合方面的意识,甚至催生了并购市场的“国家队”——超大型国有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手段,他们加入并购战团将会造成新的“国进洋退”局面。

  另外,随着金融体系的改善,国内并购产业链条上将出现产业基金活跃的身影,中国的淡马锡、中国的高盛、凯雷等大型投资机构很快会浮出水面。外汇资金、保险资金、民间储蓄资金,都会通过新型的并购融资通道,参加中国的产业整合。

  而在产业层面,由于外部资本的加盟导致产业竞争方式和竞争烈度发生巨变,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战术”也开始变化。并购从此已经不再是两方的事情,以“国家安全”、“反垄断”“保护民族产业”为名义的“第三方效应”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

  同时,资本方的“战术”也在发生调整,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一些外资已经把“控股性”投资,变成了战略性投资,以减少舆论的压力增加交易速度。最终,他们希望通过其参股企业进行的“代理人并购”来推进产业整合。

  2006年中国商业领域的故事很多,但是影响最深远的无疑当属并购这个主题。透过并购这个独特的滤镜,中国商业环境中正在发生的众多变化,将会变得清晰起来。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