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回收流动性 定向央票再放1200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10:49 经济观察报

  Logan Wright/文

  预期中的“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并未出现,定向票据却再次冲进人们的视野。

  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向国内几家商业银行定向发行一年期央行票据,总规模1200亿元,收益率2.7961%。这已经是本年度央行第四次启用这一办法。有所不同的是,前三次发行的收益率更低,均为2.1138%。

  面对2.7961%的收益率,商业银行似乎仍提不起兴趣。

  面对山洪般涌入的流动性,央行却不得不采取对冲操作。

  但是抬高收益率必定给人民币造成压力,因此央行要求

商业银行购买其定向票据。

  早在12月8日,未经证实的报告曾透露本次定向票据的发行规模为1600亿元。这与准备金率提升50个基点银行系统将被抽走1700亿元的效果更为近似。因此可以想见,央行此举本意仍在于吸收流动性。

  央行本次为何以2.7961%的收益率(等同于前两次常规央行票据的收益率)发行本次定向票据?

  央行非常清楚,年底将迎来大规模流动性涌入。由于政府机构面临年底预算开支,其在央行存款下降。中国

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近期预测,12月底将有5000亿元政府存款流出。此外,12月份还有2880亿元央行票据到期。11月份贸易盈余也高达2340亿美元。由此看来,年底之前将有更多的外汇爬上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忙中添乱的是,中国工商银行申请将161亿美元的香港上市发行所得遣返国内。预计年前银行系统将迎来10000亿元的流动性。如果希望避免借贷、投资乃至通货膨胀反弹,人民银行不得不对冲大幅上升的基础货币。

  然而,央行11月份的对冲规模已经低于2006年的平均水平。今年前10个月,包括定向票据在内,央行共发行33200亿元央行票据,相当于每月发行3320亿元。而11月份,央行票据发行量仅为810亿元,由于当月1690亿元票据到期,造成880亿元净资金流向市场。11月3日央行宣布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有效地从银行系统抽走1700亿元,但是这一决定自11月15日才开始执行。

  或许央行意识到上次提升准备金率的时机不当,而这次又不想犯同样的错误。11月份,中国短期资金市场最好的风向标,7日期回购利率,连创3年来的新高,其原因或许在于央行抬升准备金率的时间恰逢各政府债券发行及

股票市场首发上市。因此,与央行票据2.8%的收益率相比,商业银行更加向往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结果造成流动性瞬间匮乏。

  一般而言,央行为卖掉更多的央行票据会选择提高收益率,但是很明显,人民银行更有兴趣拉大中美利差以便抵消或缓解投机资本流入对人民币造成的压力。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道:“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工具选择和经济热不热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出于管理流动性和控制本外币利差的需要。”

  标售央行票据之前,中央银行一般搜集各路消息以便确定做市商的流动性以及对央行票据的需求状况。因此,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比预购率更能反映市场的需求。11月最后两周,央行仅发行150亿元央行票据,8月份央行曾三次采取数量招标,收益率均为2.7961%。11月25日,60亿美元掉期协议已然到期并向市场注入470亿元资金,似乎缓解了短期的流动性紧缩。

  央行进退维谷,只有静立不动。就目前的收益率而言,商业银行对央行票据的需求聊胜于无,但是很明显央行又想尽力避免提高收益率。同时,央行需要采取行动遏制流动性涌入,但是又不希望像上次抬高准备金率一样造成市场失真。因此,只有要求商业银行购买收益率仅为2.7961%的定向票据。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也好过提升准备金率带来的1.89%的收益,2.7961%也算一个折中收益率。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