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经济安全能打多少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04:07 中国经营报

  朱紫云 夏欣

  编者按

  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已满五年,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关于外资的是与非正引起人们广泛讨论。外资的大举进入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安全了吗?外资在中国某些行业的排兵布阵,会让中国的相关企业全军覆没吗?中国的某些立法进程背后,已经有国外利益集团身影闪现吗?这些问题在中国的几大智库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乐观者认为,中国处于1840年以来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主要论据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竞争力最强;悲观者则认为,中国的经济安全处于建国以来最危险的阶段,主要论据是国外利益集团已经侵蚀到国内某些政策制定部门。对于经济安全的恰当评价,将直接影响中国下一步对外资采取的态度,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逻辑起点。

  经济安全注定成为今年中国财经界的焦点话题。“中国正处于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日前,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的上述论断,再度引起学术界的争鸣。

  经济安全底线何在

  主持人: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安全,目前国际上有没有一些公认的标准?中国的经济安全度究竟处于什么水平?

  赵英:对

中国经济安全度的最基本判断应该建立在相对量化的基础上。经济安全内涵非常复杂,不仅仅是产业安全方面的指标,还包括财政赤字、外汇储备、能源储备、粮食最低储备量、生态环境和国防开支、失业率、R&D投入占GDP的比重等,有些大项下面又包括许多具体指标。

  用我们的量化指标判断,中国的整体经济安全状况处于基本安全状态等级上,跟加入WTO之前相比没有恶化。如果给当前的经济安全总体状况打分数,我觉得可以打60~70分,基本安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整体规模扩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能源、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增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金融企业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江涌:经济安全因国家性质不同而感受不同。美国的安全观和中国就不一样。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最主要是维护本国的经济主权。现在中国的经济主权受到严重侵蚀,表现在国家和部门的决策越来越受到境外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某些法律的立法进程,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孙立坚:从经济学角度说,经济安全问题是从对外依存度出发来看的。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依存度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国外环境、贸易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旦发生两国冲突、摩擦,中国增长速度将受到抑制。而经济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政局安定。

  经济安全中最核心的一块就是技术,如果技术由国外掌控,产品由外企生产,我们没有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在国家安全上就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一旦进入非常时期,别人一方面有控制我们经济运行中枢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在国际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我国增长模式比较单一,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也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安德森:我认为没有一个绝对权威与科学的标准。每一个国家都会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制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标准,也就是对外国的开放度。比如,银行在引进外资战略股东时,股东的持股比例定多少合适没有标准。也许,对一个国家来说,40%是合适的,对另一个国家来说,15%有可能就太高了。每一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敏感行业。对于这个国家的敏感行业,政府可能会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对普通行业则没有禁区。比如,美国就把与国防、军事密切相关的机械设备制造行业、高新技术行业视为其敏感行业。

  现行经济安全如何管理

  主持人:目前对于经济安全的判断各有不同,有哪些可能威胁经济安全的因素值得重视?

  江涌:威胁经济安全的一个因素是社会矛盾凸现。为什么矛盾凸现?一个是某些不适当的改革加剧了矛盾。二是某些不当的开放加剧了摩擦。造成以上某些不适当改革和开放的原因表现在:一是决策上出现偏差,二是部门利益驱使,三是地方利益膨胀。

  另外,我们现在很多部门和官员都缺乏经济安全意识,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赵英:现在外资渗入程度逐步加深,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我认为政府部门有足够的经济安全意识,只是国家对于经济安全的管理是分散的,管理并不成熟,没有形成完善的规则与法律体系。在开放中要提高政府应付危机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要把外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协调起来,和国家安全战略协调起来。

  安德森:中国经济安全并不存在特别大的问题。现在,除了个别行业和一些比例的条件约束,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或合资的企业已经没有太大障碍了。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参与存量的买卖上,特别是对大型国企的买卖上还有一定的限制。这也许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我认为没有不安全的。工厂设在中国,员工90%是中国人,既解决就业,也刺激经济增长。要知道,一旦中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摩擦,这些工厂与设备是带不走的。

  如何防范境外利益集团侵蚀

  主持人:目前一些境外的利益集团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运作上非常得心应手,对中国的部门决策和立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会不会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是否应该成立一个跨部门的经济安全调查机构?

  江涌:我们现在有些部门已经受境外利益集团严重侵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有利益集团的存在,这很正常,这样能保持市场经济的活力,这些利益集团不仅在要素领域,还存在于公共产品领域存在。对于这种状况,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怎么规范境外利益集团在国内的监控。而且对于可能的境外利益集团和境内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输送,要加强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规范,也就涉及到要加大反腐败力度,不要让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成为死角。此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制约力量。境外利益集团的所得利益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制衡力量,这样的情况下要尽快完善听证会制度,而不是流于形式。

  孙立坚:这与我国政府现行的对各地方、部门业绩考核制度密切相连。中国通过用高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收入不平衡等问题,其结果导致各地方政府出于业绩考核角度,拼命与外资进行合作,也使外资能轻易找到有话语权的代言人。这样的渗透在双方的合作间不知不觉地加大了。这种渗透,也体现在对部门新一轮决策的影响上。

  赵英:加入WTO本身就意味着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中国政府要应对这些利益集团,从能力和力量上看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在国际认可的规则下予以解决。跨国公司本身从来不是善男信女,出于本身利益考虑,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挑战国家主权。目前跨国公司的表现还没有到直接危机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只是一种通过影响政策的“寻租”行为,关键还在于政府针对这些跨国公司的规章、法律要健全。我国政府管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不足,例如,反垄断法至今还未出台。

  安德森: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的看法是,境外利益机构大部分是外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而不是外资企业。中国目前所承受的最大的压力与影响也不是来自于外资企业,而是外国政府。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有能力与实力来对抗来自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中国政府作出某个决策时,更多的是出自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而不是迫于压力。

  如何看待开放与安全

  主持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很大,这种高度的依附性已经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平衡快速稳健引入外资和经济体制或运行机制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

  江涌:经济安全的核心在哪里?我认为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越来越体现出商业资本控制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控制商业资本的态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核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未来要扩大对外开放,又要确保经济机制健康发展,主要有三点:一是均衡发展,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二是对等开放,双方提出对等的市场互换条件。三是更加注重经济安全的开放。

  孙立坚: 改变中国对外依存度高的经济结构,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通过自己的技术创造出本国使用的适合产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初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做法中得到启发,他们的做法是,用进口替代外资企业。一方面,制止外国资本进入境内,以防挤压民营企业;另一方面,通过进口高端技术,从模仿-研发-到改造,变成自己的产品,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有了自己的东西,别人无法控制,从安全角度说,更不会受到外国的冲击。二是,培养了本国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与企业,也培养了支撑这个企业的金融体制。

  中国目前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用以支付进口技术的费用,但最大的瓶颈是人家不一定把最好的技术给你,人家也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另外,只有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中国经济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安德森:我不认同外贸依存度大就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这些出口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纺织、微电子、玩具等,这些都属于不敏感的行业。

  如果一个国家是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对一些涉及国防、军事等安全的产业进行保护,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些包括重工业在内的普通行业,中国不允讦外资进入的理由,仅仅由于他们是国有企业的这个属性,对此,我不太理解。其实开放与安全是不矛盾的。比如汽车行业,不是不开放,而是已经非常开放,竞争非常激烈了。但是,如果有一天,中国50%以上的汽车产量来自外资企业,你能说这是不安全的吗?

  报道回顾

  凯雷收购徐工案

  2002年,徐工集团启动改制计划。2004年凯雷亚洲投资公司入选首批6家投资者名单。

  2006年2月13日,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外资吞食中国产业No.1调查》引发了舆论关于外资收购威胁中国产业安全的大讨论。

  苏泊尔收购案

  2006年8月14日,中国炊具行业老大苏泊尔和法国厨具制造商SEB签订了《战略投资框架协议》,SEB拟对苏泊尔进行收购,最多可持有61%的股份。这一并购引发了中国炊具行业对SEB垄断中国相关市场的担忧。

  10月9日,本报独家报道《苏泊尔在国际投行注视下等待听证》,再度关注中国政府外贸并购的政策走向。

  数据

  - 装备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0%;

  - 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纺织机械设备、数控机床依靠进口;

  - 每年各种装备的进口占GDP的8%以上;

  - 胶卷业全军覆没;

  -

零售业80%被沃尔玛、家乐福们控制;

  - 啤酒只剩燕京和青岛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