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纽约时报报道一个羞涩的巨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03:32 财经时报

  约瑟夫·卡恩编译 刘恒涛

  在过去的几周内,中国中央电视台用12集的篇幅,描述了9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很多人在讨论成为一个大国意味着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其一直否定的很快成为大国的态度。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日渐状大的力量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国内无人提及。中国政府一直在遵循邓小平1977年提出的“韬光养晦”格言。这个格言意味着,中国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而不是试图在国外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两年前,当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时,在内部掀起了一场争论。他使用“崛起”一词,冒着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升级的危险,尤其在日本和美国,这种论调一直存在。崛起意味着其他国家要下降,最起码在某种程度上——即使这种崛起能带动别的国家发展。

  但是这种谦虚的惯例开始慢慢变淡,取而代之的,是日渐增长的信心——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短暂的,中国政府需要做更多来实现它的目标。

  中国在未来两年里,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提供了100亿美元的的低息贷款和债务免除。在上个月,中国政府邀请49个非洲国家召开中非论坛,旨在促成更为密切的合作贸易。

  中国政府向黎巴嫩派出了维和部队,这是中国首次在中东作出这样的决定。中国试图扮演一个更为强硬的角色——在美国触及不到的地方。

  中国的官员和专家在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也少了以往谨慎回避的态度。“中国人民已经慢慢成为新生力量,追赶上了世界的脚步。”《大国崛起》的学术指导、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在一次新浪在线访谈上说,“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纪录片以洪亮的旁白和宏大的背景声音,记述了从15世纪的葡萄牙到20世纪的美国,这些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纪录片还提到一些值得效仿的诸多成绩卓著的城市。但是纪录片的历史,更多用的是保罗·肯尼迪在1980年代的畅销著作《大国的兴衰》。

  纪录片也强调了中国一直强调的历史主旋律,社会稳定、工业投资、和平的外交关系,而国家统一被认为比军力、政治自由和法制更为重要。

  在90分钟阐述美国崛起的单元里,林肯南北战争期间致力于国家统一的努力被认为是卓越的成就。富兰克林因为在对市场经济管制扮演的重要角色受到盛赞。

  中国的政府官员对外一直淡化该片的播映。外交部美大司司长何亚飞,在一次会晤中说自己只看了这个纪录片的一部分。他说这部纪录片没有发出中国关于崛起力量思考改变的信号,而那些殖民主义和剥削也在今天的世界上无立锥之地。

  但是何先生也以一个官员惯有的方式作出了暗示,他强调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他也承认,“也许别人会看到一些不同”。

  “无论是不是一个地区或者世界的大国,这个国家都不能孤立作决定。”他说,“如果你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那就是。但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上,我们是建设者和维护者。”

  中国实际上已经变得像一个大国,在没有破坏目前的国际秩序的前提下,至少到现在是。在美国控制的国际体系内,它已经被布什政府邀请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共同体”。

  中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提升了很多,尤其是在联合国——它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否决权。在原子能核扩散条约的控制中,它表示了强硬的态度。

  上个月,香港的陈冯富珍成为第一个统领联合国事务——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人。她在发言中承诺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世界”,作为对胡锦涛“

和谐社会”口号的回应。

  中国因日渐增长的国际合作而扮演的全球角色和与美国的潜在紧张关系也刺激了更激烈的争论。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今年夏天在一个学术杂志上说,在经济、军队、政治力量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和印度,仅仅次于美国,列第二。

  “中国将乐于在美国和其他大国之间扮演的角色。”阎学通在这份中国期刊的论文里预言说。

  “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高速增长会戏剧性地缩小它和美国的力量差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