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平抑粮价还得有新招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01:17 财经时报

  11月份以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深圳等地大米、面、食用油等价格涨幅均超过10 %,引来各界哗然。因为粮油价格的高度敏感,温家宝总理甚至专门考察了北京粮食市场,随后国务院办公厅紧急出台了平抑粮食价格的紧急措施。

  此次粮油价格上涨比较蹊跷:国内粮食连续三年丰收,粮食产量屡创新高。今年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00万吨基本定局,而国内需求并未出现忽然性增长,保持在4900万吨/年的水平,粮食供求基本均衡。另外,中国近年来小麦进口量也很少,中国供求关系对国际粮价的影响也不大。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粮价上涨?

  粮价上涨的原因还得从国际市场找。由于干旱,今年

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大幅减产,全球小麦库存已经下降至1.20亿吨左右,较2005年下降13.7%,而这是小麦库存连续第二年下降。因此,国际小麦供求出现失衡当是不争事实。

  全球粮食供求失衡为对冲基金提供了操作的噱头,他们把投资重点从过去的能源期货移向农产品期货,严重放大了粮价的波动。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在此,小麦、玉米等期货合约价格对全球现货市场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统计一下目前CBOT挂牌交易的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期货合约可以发现,9月中旬之后,各合约价格都开始持续上涨,截止目前涨幅一般在20%-50%之间。

  并不算巧合的是,在美元疲软已成定局的条件下,9月中旬之后,原油牛市不再,此前一直投资于原油及贵金属等期货品种的各种对冲基金,开始转战其它品种。目前,欧洲及美国的证券市场上涨乏力,而能源期货及金属期货的牛市行情已经持续多年,对冲基金最佳的投资机会也只剩下了农产品期货。何况目前农产品期货还有一个全球供求可能失衡的“天时”。

  如此作用之下,CBOT小麦、玉米期货价格岂有不涨之理?

  但是,当我们回到国内市场,郑州的小麦期货、大连的玉米期货似乎必然收到CBOT价格影响,进而影响到现货市场。

  尽管中国粮食供求平衡,但由于地球另一端的小麦减产影响了本国的期货价格,这个影响通过资金的流动传导到中国,再透过中国的期货市场传导给现货市场。这就是一个路线图,它证明,中国并不完全拥有本国粮食的定价权。

  这是全球化的力量。全球化不仅体现在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人民币升值等等问题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农产品价格,亦逐渐开始混为一谈。许多机构指出,因为对冲基金的推波助澜,农产品很可能会如原油、黄金一样出现持续性牛市,如果这种情况真得出现,中国怎么应对?

  在我们看来,由政府抛售国储小麦、治理流通环节、打击投机等措施,不仅没什么新意,而且均非治本之策,最多只是一时功效。去年抛铜以抑制铜价就是例证,如果国外铜价持续逼空,国内抛铜只能加剧市场波动。

  我们的观点是,既然一些商品事关国计民生,既然中国已经身处全球市场,而那对于市场实战的研究,就必须具备“神六”般的机制。但是,中国实在缺乏对国际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实战操作的研究,过于朴实地面对市场的变化,不会利用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为自己赢得利益。这实在是件遗憾的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