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建民: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10: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秦旭东 刘波 中国在继续她的全球自由经济贸易之旅。 与此同时,中国正借其所演绎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身份,更积极地接触世界并融入到世界政经弈局之中而发挥作用,谋求影响的力度与作为的空间。 在亚洲区域政经格局下,东亚经贸一体化进程势如破竹,历史问题的羁绊不堪其阻。三个“10+1”与一个“10+3”勾勒出了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比肩的东亚FTA美景。 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里,中国正积极发挥影响,以期能够化多哈回合的“对峙僵局”为“妥协共赢”。动力来自内外兼修。一则是打破国内利益格局的改革在走向纵深,而发达国家却各自身陷此中;再则是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开放在走向“新大陆”,非洲、中东、拉美的海岸线渐现于中国全球贸易航程的视域。 从开放自我到对外拓展,从经贸往来到政治互动,由分隔而至交融,由互利而生互信,WTO五年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外交故事?又将启示明天怎样的全球政经格局?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 《21世纪》:中国入世这五年,从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WTO成员国的身份给中国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吴建民:从数据看,2001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是5100亿美元,到今年外贸总额可能要达到1.7万亿美元,平均年增长25%左右。1978年到2001年间的年均增速为14%—15%左右,入世之后大概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五年前,对中国外贸最乐观的人也不会想到变化这么大。 入世后,第一,中国经济正在与世界接轨,同外部世界的合作大大深化了,深化的速度也在加快。 第二,从外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入世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不亚于改革开放。以往他们对中国总是存在着很多误解,怀疑我们到底是真开放还是假开放。而入世之后,我们的开放就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时期。外部世界对这件事情评价很高。 中国是支持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力量 《21世纪》:近年来,WTO的全球贸易体系和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并驾齐驱,但在东亚,历史问题似乎成为经济一体化或东亚共同体的羁绊。如何看待东亚自由贸易的前景? 吴建民:尽管在政治领域,过去几年中日关系出现僵化,但是东亚地区,中、日、韩加上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情况是很好的。2004年“10+3”内的贸易占整个区域外贸总额的54%,这个比例比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6%还高,欧盟才到64%。 现在中国、韩国、日本分别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都要在2009或2010年前实现,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也势在必行。 就是中日关系非常僵硬的时候,去年12月“10+3”领导人发表了吉隆坡宣言,其中提到要建立东亚共同体作为长远的奋斗目标,中日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今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打破了政治僵局,在我看来经济方面是一个推动的因素。 “10+3”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渠道,东盟现有的这个机制对于中、日、韩三国是很好的带动。现在政治僵硬局面打破,政治因素回过头来又会推动经济方面更好的发展。 对于东亚经济合作来说,任何悲观的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 《21世纪》:5年来,WTO全球贸易谈判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多哈回合谈判陷入了僵局。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目前过于偏重于享受加入WTO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动力去推进谈判的深入。对这一观点应当如何认识? 吴建民:目前多哈回合谈判搁浅,表面上看是农产品问题,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原因。农产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大概占3%,比例不高。 从发展中国家来讲,包括中国在内,进行了很多改革来适应全球化进程的需求。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是需要改革的,但是对他们来说改革更困难。 改革会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在中国人的眼中,改革是积极的,中国的发展主要是靠改革开放。但是对于欧美等国,从政治上来讲,搞改革的风险太大。这是多哈回合谈判搁浅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是支持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力量,我们当然可以积极发挥作用,像在香港部长级会议中,最后促使达成某种妥协。 我觉得对多哈回合谈判达成协议不能估计乐观,贸易保护主义还有非常深厚的土壤。 《21世纪》:西方之所以让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个说法就是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更负责任。对这一要求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吴建民:负责任就是按照规则办事。贸易自由化的原则我们都赞成,对入世承诺我们也是如约履行,包括最近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市场开放,我们是按照规则协议来做的。但这种责任大家都得承担。贸易自由化往前走,各国都要做出调整。 在多哈回合谈判近几年内难以达成协议的前提下,我们要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比如说东盟“10+3”范围之内的合作,不仅是贸易上的合作,投资领域的合作也有很大的潜力,有很多的商机,像老挝、越南、缅甸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 除了东亚地区和周边的区域,中国同非洲、阿拉伯世界、拉美的合作,也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21世纪》:有人认为,从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和伊拉克的战争等很多事件说明,世界正变得很无序。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很明显,试图改变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而跟美国敌对的国家则更趋强硬,怎么看待世界秩序的变化? 吴建民:世界秩序本身当然存在矛盾和冲突。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利益平衡格局当中,不能说世界变得更加无序。 大国间没有出现直接的冲突状态,本身说明还有一些游戏规则在起作用,这应当说就是世界秩序。大国间的关系不乱,其他地方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比如像伊朗跟美国,朝鲜跟美国有很多矛盾,都不足以使整个世界走向无序。 现在一个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打破旧秩序,这是一个逐渐改良的过程。 《21世纪》:在新的国际秩序中,中国是否应当利用中美关系改善的战略机遇期,更多参与到国际性事务和国际性话题的讨论中,并进而影响新的国际规则的制定?在这种“融入”的过程中,又如何坚持我们一贯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吴建民:中国的作用应当是一个有利于和平、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因素。 在新秩序建立的过程当中,包括多哈回合新的一轮谈判,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如果说我们过去还不是很积极的话,今后会更加积极。 当然,我们融入世界越深,要遵守的规则就越多,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制约,这是必然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不断地强调独立自主这样一些政策,但是你要跟外部世界合作就要改革,去适应它。 我们加入WTO这个过程当中,就做了很大的调整,把自己的规则改了,去适应WTO的规则。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