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入世5年:中国与非洲、拉美共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10: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波

  如果说2001年加入WTO的中国从那一刻起,就成为这一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受益者,那么与中国同属发展中世界的非洲和拉美国家就是搭上了中国经济崛起的“顺风车”,同样成为巨大的受益者。

  在中国巨大需求的拉动下,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上涨,推动着非洲与拉美的许多国家走出曾经的经济低谷。在这些国家在世界上寻求新的伙伴、寻求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时,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也开始与它们的这一需求不谋而合。

  频繁外交

  中国外交的一个通例是,每年外交部长出访的第一站必选非洲国家,这一习惯已经延续了几十年。

  今年之内,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相继访问了多个非洲国家,这些访问不仅带来了大笔的投资与贸易协定,而且为许多非洲国家带来了大笔的援助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政治层面中国与非洲的交流已经逐年上升,达到新的高峰。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首次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成为中非新关系的基础性机制。在此后的每次中非论坛上,中国都会向非洲国家做出提供援助、无息或低息贷款、减免穷国债务等帮助措施。今年12月,还在北京举行了史无前例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48个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到来给这座城市带来盛况空前的节日气氛。

  中国的目光不仅向西穿越印度洋,也向东穿越太平洋。

  2004年11月胡锦涛访问阿根廷、巴西和智利三国,签署了39项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10年向拉美国家投资1000亿美元,并增加从拉美各国的进口,这让整个拉美欢欣鼓舞。阿根廷、巴西和智利三国还在胡锦涛此行中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中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诉讼时免遭不公正的对待。

  经济互补

  中国与非洲、拉美的渐行渐近,常被理解为经济上的相互需要——中国需要非洲和拉美的能源、矿产、原材料与消费者市场,非洲和拉美需要中国的投资和援助。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和兼容性让双方之间的关系得以稳定地前进。

  中国公司已经积极投资于非洲的基础设施。在非洲的许多国家里,都有中国的工程队在修筑包括铁路、公路、水电站、输油管道、工厂和医院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中国的科技专家、培训人员,以及医疗、农业和工程队也在非洲各国参与发展农业、防治艾滋病等多种工作。

  中国从拉美进口的大豆和矿产品近年来一直在迅速增长,这也使拉美各国的农业经济大大振兴。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的第三大出口对象国,阿根廷的第四大出口对象国。

  在胡锦涛宣布帮助拉美各国开发基础设施的措施后,随着具体投资项目的到位,拉美对中国的出口将进一步增长。智利已经在今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石油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润滑剂,而非洲和拉美正在向中国提供这种黑色的金子。

  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份额油基地,安哥拉也于今年初超过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这方面合作最成功的例子是苏丹,原为石油净进口国的苏丹在中石油的公司的大力投资下,于1999年一跃而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现在石油生产的三分之二以上都出口到中国。这样的模式有望推广到在其他非洲产油大国。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说,可以深化这种“股权换油源”的合作,越过西方中间商和对冲基金的炒作,避免中非双方不必要的损失。

  委内瑞拉是西半球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在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过去几年中多次访华后,中国也在加大对该国基础设施的投入。

  模式吸引力

  中国还为发展中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发展模式,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说,中国模式给非洲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它们很想知道中国是怎么实现经济腾飞的,并想从中学习。津巴布韦在遭遇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后,率先在非洲提出了“展望东方”的战略,一方面向中国、印度等国家寻求投资与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将中国的经济模式作为发展的方向。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ECCAS)秘书处主席Dominique Mampouya说,西方为非洲国家开出的药方并不是万灵药,除了世界银行和

货币基金组织等之外,它们还需要像中国这样的新朋友。而在另一方面,多年以来中国组织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到中国参观访问,促进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