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产业升级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4:45 第一财经日报

  于骁

  在美、日、欧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成为国际产业的主要流入地。由于中国入世等因素带来的推动作用,外国直接投资不断流入中国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随着中国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投资和企业流向中国

  最近,关于如何对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话题正在成为不少地区和开发园区关注的焦点。原先被跨国企业视为“禁区”的研发设计、投资管理以及部分高新技术,目前都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尤其在中国已有投资的跨国公司,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本土化运作,将一些附加值较高的领域转移至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早前已承接了第一次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制造企业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当时为了让这些企业“落地”而在各地开辟的传统的经济开发区,也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不得不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

  当这几个节点都“不期而遇”时,对于正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地区和开发园区来说,这就是一个现成的机会。但是,如何将这个机会成为现实的经济增长要素,则是各地区及开发园区必须考虑的问题。

  产业升级拉动地区经济

  实际上,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并不是第一轮,上世纪50~60年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制衣、塑料玩具、电子装配等产业,转移到

墨西哥、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同时在其国外寻找廉价劳动力加工装配基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被移入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些产业又逐步转移到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而且最初转移到我国内地的产业,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并以从香港转移过来的低层次的服装、轻工业等的“三来一补”产品为主。

  之后,台湾地区的电子代工企业也看中了大陆地区的人力资本相对便宜,开始大规模将电子产品的制造基地转至大陆地区。最初只是少量的生产线转移,随后是生产基地的整体搬迁。由于珠三角区域毗邻香港,相对而言,在物流及资金的获取上相对便利,因此当时的产业转移大多集中于珠三角区域。

  这一时期,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傲立全国。但很快,产业转移在我国内部也开始出现。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地区优势的不断转化,长三角区域很快迎头赶上。

  至90年代末,台湾的电子产业开始向长三角区域转移,一度引起人们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是否会因此下滑的大讨论。与此同时,由于长三角区域内的上海、江苏、浙江均是经济大省,在投资环境及吸引外资的政策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这一轮出现在我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也同时引起了各地对优势企业的竞争。

  这一时期,苏州工业园区的表现相当抢眼。不仅依靠最早引进的明基电子吸引了一大批为明基做配套的企业聚集苏州,而且以劳动力素质相对珠三角较高,带动了一批台湾电子企业从珠三角区域迁至苏州。

  当然,这种迁移并不是完全彻底的搬迁,更多的只是新增生产线的转移,但这在当时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上海的松江、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金桥开发区等也承接了不少从台湾转移过来的电子产业龙头企业,如在松江开发区的工业产值中占比重最高的广达电子,还有在张江落户的中芯国际和宏力半导体等。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上海基本确立了在长三角区域的龙头地位。

  新一轮竞争重新上演

  随后,上海市政府也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标,进一步表明了政府的立场。但这一目标的明确,同时意味着上海市内一些衰退中的产业将被淘汰。一时间,江苏北部一些欠发达地区以及江西、安徽等省份纷纷组团到上海招商,希望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此外,由于中央推出西部大开发政策,也吸引了一些利润率相对较低的产业,这些企业大多认为长三角区域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迁到中西部城市后,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在这一阶段,我国还有一个经济区域相对独立,那就是环渤海经济圈。这一区域的入驻企业以摩托罗拉为代表。在这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环渤海经济圈,尤其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形成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三足鼎立,相互竞争的关系。

  据了解,目前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经济开发区大多以制造业基地为方向,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这些开发区也面临着迫切的升级需求。不少经济开发区都已提出了希望承接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目标,希望引进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以及投资管理中心等。

  当年为了吸引那些制造企业“落地”而成立的为数不少的开发园区,眼下又为了同一个目标再次展开竞争。

  实际上,不仅仅上海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标,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和经济开发区,也同样以此为方向。天津开发区由于临近港口,也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装备业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质竞争。因此,各开发区在现有优惠政策的条件下,如何吸引企业入驻成为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一轮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区域间为争夺外商投资而展开的竞争已使外商获得了更多优惠,区域间也出现较为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新的一轮竞争是否会重蹈覆辙?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产业梯度转移无疑是一件好的事情。但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在传统产业迁出去后,需要新的产业及时进入。如杭州目前在发展软件、商贸等;而温州新的产业并没有形成,当地经济有空洞化的危险;宁波则侧重发展重化工业,一旦成功将为当地经济的长久发展提供基础。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估计,到2005年,发达国家所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将由1970年的86%下降至67.6%;而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则从1970年的10.3%上升至30.6%,其中东亚与东南亚国家将占有19.2%。这一变化意味着世界制造产业的转移方向仍然是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

  在美、日、欧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成为国际产业的主要流入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由于中国入世等因素带来的推动作用,外国直接投资不断流入中国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2002年中国接受外资达到55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并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流入国。随着中国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投资和企业流向中国。

  在这一背景下,新一轮的区域间竞争将再度上演。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