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提前面对未富先老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郭晋晖

  未来30年,中国将以每10年纯增1亿老年人口的速度加速老龄化进程,这对现行的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数字滚雪球

  昨天,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

  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导致的结果是,赡养比(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比例)快速下降。李本公介绍,在1990年的时候,我国赡养比是10:1;2003年这个比例下降到3:1;据预测,到2020年还要继续下降到2.5: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李绍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表示,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加上中国计划生育这个特殊的国情,城市已经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中国家庭将成为“421”的模式,这意味着两个成年人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

  四大压力

  李本公说,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的规模大、速度快、不平衡和“未富先老”等特点,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将面临四个方面压力。

  首先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

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其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

  再次,为老龄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在家庭无力提供养老陪护服务的情况之下,养老陪护服务只有两条路可走,市场化或是公共服务化。”李绍光说,如果要实行市场化,那么在养老金的支出结构中应该有这个部分,以便让老年人可以购买养老服务;如果是公共服务化,那么就应该列入政府公共财政之中。

  最后,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而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

  老龄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虽然对老龄化问题有所察觉,但在具体的政策层面并没有充分的准备。”李绍光说,比如中国养老金构成中并没有考虑到养老护理的支出,而且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养老金一直偏低,虽然国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但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差距逐年增大。

  为此,李本公表示,国家将继续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老年社会保障基金。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老年文化教育、老年科研、老年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在福利彩票公益金中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老龄事业,同时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到老龄事业中,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老龄事业的投入机制。此外,还要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推进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