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黄金班与严肃音乐:二十年变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03:29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鹤翔

  谭盾、刘索拉、郭文景、叶小纲,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被誉为中国作曲界“黄金班”

  “八十年代初,小说家徐星《无主题变奏》,开始以手抄本的形式在高校中流传。当时的音乐学院有这样的大艺术氛围。”

  在作曲家谭盾的记忆中,学生时代的刘索拉活力四射,“那时候大家学跳交谊舞,刘索拉逐个教男生们跳。”在刘索拉的在忆旧的文章里写到她大学的时候也说到她经常和谭盾等一帮同学去郊游,在山顶上谈音乐,谈理想,缤纷多彩。

  然而也因为思索,很多人在学校里度过了苦闷时光。“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按刘索拉的同班同学郭文景的说法,他们都中了刘索拉的“咒语”。

  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全国各地有1000多人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到最后,音乐学院优中选优招了30多人个人。

  这个班花名册上的名字到后来越来越耀眼,他们成为在中国当代乐坛上抗大旗的人物:谭盾、刘索拉、郭文景、瞿小松、叶小纲、陈怡、陈其钢、周龙,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被誉为中国作曲界“黄金班”。

  郭文景回忆说:“我们那个家族,就我父母两个生活在城市。到我这一辈,也就是我的妹妹、我和我的哥哥生活在城市里,其他的小孩都生活在农村,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我搞艺术纯属偶然,只是幸运的是,我还有一点点天赋,适合搞这个。我接触音乐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人生道路,我小时候受的教育就是‘要做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但是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太笼统了,也不会让我们去具体思索怎么做。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一辈人中间很多。很多那个时候搞艺术的人,家里和这个完全没有关系。”

  在大学时,郭文景就显露出卓尔不群的音乐锋芒,与翟小松、谭盾、叶小纲被称为学院的“四大才子”。不过,后来,发生了个变故,郭文景因为违规结婚,被学校勒令退学。而他的许多同班同学在毕业后,则纷纷跑到国外找音乐去了。

  1980年,剑桥大学教授亚历山大·格尔受邀来中央音乐学院上了几星期的课,介绍西方现代派音乐。“黄金班”的学生个个都听得如醉如痴。当年,还有一本《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是他们的重要的音乐读本。“黄金班”狂热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西方现代音乐。

  而到创作的时候,这批人执意要摆脱欧洲音乐的影响,寻找自己的方式。他们的创作思想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老师们也认为没有好下场,但在当时的激情年代,谁也挡不住。

  刘索拉说:“做音乐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持尊贵的音乐大师地位,而是充分享受和理解这种上帝赐给人类的特殊生命状态。不同的音乐形式是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家各自找自己的声音吧。”如今,在音乐界,《黄金班》的许多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音乐家谭盾刚到美国时,曾为生计所迫在纽约的一间银行门外拉琴卖艺,与他作伴的还有一位黑人乐手。而如今,当谭盾和学生们讲音乐时总是说:“我们来玩音乐。”

  郭文景也如此。“我在八十年代的作品特征都是比较尖锐、粗犷、浓重,尤其是巴蜀文化的特色比较多。正是这种”玩音乐“的心态,使他们的作品成为这个时代的音乐标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