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遭遇区域经济边界困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 15: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从世界经济的实践看,政府经济规划的作用是在尊重市场作用基础上弥补市场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强行引导”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出负面的结果。

  “君有青木梳,梳我流云髻。髻散散如水,水断断更流。”这首诗说的是爱恨交织边界难分,竟一如挥刀断流水。但世间却并非只有情感难分边界,放眼望去,天地间泾渭、黑白分明者少之又少。

  前不久,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相继召开。一时间,区域协调风起云涌,令人为之额手称庆。然而,经济真的协调了吗?显然不是,前路依旧漫长。此中,种种丝缕纠结、难以厘清的“边界困扰”为祸不少。

  在沪苏浙座谈会上,我国第一个区域规划草案——

长三角区域规划送审稿浮出水面。但部分规划专家却指出,这个目前被发往相关省市征求意见的草案集中关注了生产力总体布局与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语焉不详。至于造成这一状况的主因,是编制人员在政府与市场边界分割问题上认识不清。

  这一判断正确与否目前尚难辨明,但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我们确实在不少地方存在有含混与模糊之处。譬如,区域内城市分工互补、错位发展问题。这个提法表面上合情合理、逻辑清晰,但实际上,如何分工、如何错位,通过什么分工,通过什么错位……一系列疑问目前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答案。

  根据有关人士透露的消息,关于这个问题,在编制长三角规划草案的专家组内部也曾有过激烈争论。一种观点是,规划应该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进行相对明确的划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行事,规划不会有

执行力,划定某具体城市要发展什么产业会导致长三角出现“经互会”的状况。

  这一争论的实质涉及了一个长期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政府如何把握调控经济的尺度。如果把争论中的城市这一基本经济单位替换为某一个具体城市的下辖区县或乡镇,争论就会转换为地方政府在当地具体产业布局中应起什么作用问题。而这一问题正是中国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

  毋庸讳言,当下,虽然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竞争。在江苏南通,一个规模颇大的国际家纺城横跨通州、海门这两个县级行政区。结果是,虽然这个家纺城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整体,但两个行政区却都在各自做规划。就连家纺城的名字,相关地方也在争,通州方面要叫中国通州国际家纺城,海门方面则要冠中国海门字样。

  这一地区间竞争的格局在国内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存在。出于政绩、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考虑,我们的地方政府依旧把自己当作竞争的主体,而不是协调的主体。进而,在主导产业、产业集聚等地方经济核心要素的管理上,政府倾向于以规划形式予以控制,其中不少还会产生出“指点江山”、“布局天下”、“凭空造集聚”的冲动。遗憾的是,从世界经济的实践看,政府经济规划的作用是在尊重市场作用基础上弥补市场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强行引导”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出负面的结果。(蔡释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