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宏观经济趋好 成果尚需巩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 09:02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程瑞华

  两年前,中国曾在数月内迅速实现经济降温,这被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大师史蒂芬·罗奇看成是奇迹。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奇迹在今年能否再现,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问题,中央适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收紧土地供应、清查新开工项目、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确保中国经济列车稳健运行,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国内外需求比较旺盛,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良好。

  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GDP在连续3年增长10%左右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增长率又达到了10.7%。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都保持着较快增长,今年1至9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价增长了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8.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4.3%,为全年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创造了条件。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在3397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等多项惠农政策支持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逐步落实,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夏粮获得丰收,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762元,实际增长11.4%。全年农业生产有望继续取得好成绩,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867亿元,同比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0.1%。

  在宏观经济的作用下,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3423亿元,同比增长25.1%,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已经完成过半,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

  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价格总体水平保持稳定,今年前10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仅上涨1.3%,属于相当温和的水平。投资品价格上涨幅度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也为中长期保持总体价格水平稳定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这些成绩说明,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可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主要是投资增长偏快,货币供应量偏高,对外贸易顺差偏大,

房价上涨过快,以及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增大等。这些问题已经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偏快,特别是工业增长加快,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突出表现在土地粗放使用、能源和环境形势严峻、生产资料价格攀升等方面。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再度盲目扩张,一些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势必使刚刚宽松的煤电运形势发生逆转,资源环境约束矛盾进一步加剧;势必削弱市场约束的作用,延缓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势必加剧国际收支失衡和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大
人民币升值
的压力。最终将增大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甚至出现大起大落,破坏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策配套,努力实现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总体最优。200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意味着

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就是要把握全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贯彻中央确定的各项部署。务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避免出现大的起伏;务必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更大成效,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务必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新举措,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