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助理李勇先生(右)、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裁梁志东先生(中)做客新浪,共同解读《跨国风云》。左为主持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第一部真实反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10集大型纪录片《跨国风云》将于12月11日在CCTV-2经济频道隆重推出。《跨国风云》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拍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助理李勇先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裁梁志东先生做客新浪,共同解读《跨国风云》。
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 的网址是:sina.cn
主持人 :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新浪聊天室,我们今天继续进行的是一场有关于《跨国风云》的聊天,因为大家之前也知道,我们以前邀请过制片人和总导演来过新浪。
第二期访谈首先邀请到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裁梁志东先生,欢迎您。
梁志东 : 大家好。
主持人 : 我左手边第二位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裁助理李勇。欢迎你。
李勇 : 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 这个片子12月11号开始首播,之前媒体有大量的报道,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一下李主任,关于“走出去”的战略,事实上我们国家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一直感觉在报道方面比较低调一些,我们央视比较大规模推出这个纪录片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勇 : 我们推出《跨国风云》这个纪录片选择这么一个时机,今年的12月11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周年纪念日,当天我们要进行十几个小时的连续直播,主要内容是讲入世五年以来,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和变化,我们会在白天有四场媒体报告会在晚上有一场特别节目做这样的报道。
另外《跨国风云》是入世五周年我们推出的一个重头节目,或者是一个献礼的节目,是一部纪录片,反映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当中所经历的曲折、坎坷所取得的成绩,因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说历史比较早,但是真正地比较有实质性的这样的步伐是五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所以我们片子是反映五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表现。
过去国家对“走出去”的企业宣传力度不是很大,当然也跟我们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关系,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以后,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加精彩的表现,所以我们从今年年初就开始,我们就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一起策划做这样的节目,这个节目在拍摄采访过程当中,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首先我们事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进行拍摄的,因为他们公司是对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机构。所以我们跟他们合作,从他们公司得到了很多非常鲜活的,广大观众以前不是特别了解的比较生动的案例,我们进行了电视化的表现,另外节目还得到了商务部、外交部、广电总局等各有关部委的支持,在我们出镜采访和进行过程中都得到了大力的支持。
这个片子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12月11号播出。
主持人 : 刚才李主任也提到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这个片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少也是一个联合的主办方,梁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一个政策性的保险公司,很多金融业对这个非常熟悉,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是对它特别了解,请梁总介绍一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什么会拍这个纪录片?
梁志东 : 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首先保险在广大中国人民心中就不是一个非有不可的东西,换一句话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保险的位置还不很重,相对银行、股票和期货、债券这样市场而言。为什么跟银行、跟金融债券相比,保险总那么不深入人心,一个根本的原因,保险给的东西,是一张承诺,是一个没法衡量它真正价值的承诺,而消费者实际上没有感觉到直接的消费,先付钱,因此总觉得保险这个东西是不是应该有,能不能不会作用,一连串的问题,再加上有一段时间我们推销方式不是特别有利,所以在市场上留下一个不是很好的印象,或者是有些灰色的印象。
出口信用保险,特别是由国家主办的出口信用保险完全是两个形象、两个作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从成立开始就叫“公司”,所以在广大的中国老百姓中间,尤其是我们直接支持的对象,出口企业中间,一听又是一家保险公司,觉得你这个问题跟其他的保险公司是一样的,有些误解。
另外一点政策性的信用保险,它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商业保险做不了的,或者商业保险不敢做的,做下来以后也没法承担责任,这样一块东西,可是由于我们表面名称和运作的方式,也容易在客户中间产生一些误解。我们公司成立五年,用了五年的时间,不停地宣传自己,扩大影响,争取尽可能地多的出口企业,或者是将要进入到进出口贸易地,都能充分地理解这是什么东西,都能把它作为政策性的工具用起来。
这次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一块搞这么一个《跨国风云》的片子,其实是我们宣传自己,扩大政策性工具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一个重要的一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逐渐地感觉到,通过电视媒体,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例,中国人在海外的一些经历和他的成就,包括一些酸甜苦辣都呈现出来,可能是一个最完整的中国人“走出去”的画面。
主持人 : 对,我还是想问李主任,央视作为一个非常主流的一个频道,尤其是经济频道这几年一直注重于推出这样一种深度报道背景的纪录片,包括这次的《跨国风云》,这个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李勇 : 经济频道我们致力于频道品牌化的建设,这是我们全台提出的目标,我们各频道都在频道品牌化方向上做很大的努力,经济频道是以经济报道为主体的频道,这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经济特色的内容的深化,《跨国风云》是其中的一个动作,因为我们想,除了我们日常的栏目以外,我们第二套节目的特别活动非常多,逐渐形成了品牌,在纪录片应该是电视节目的一个比较高的形态,这方面我们也要有一些动作,现在刚刚播出现在正在重播的《大国崛起》,这是我们频道历时三年推出的比较重要的节目,《跨国风云》是继《大国崛起》以后,我们频道又一次大型采访的行动。
这个题材和《大国崛起》相比,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主要是反映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这个题材因为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个项目最早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唐总经理提出这个创意要做的,对于我们做电视的人来说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为什么?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故事我们刚刚接触就感到很兴奋,因为中国企业,中国商人他们在海外的这种经历,刚才你也提到,在过去的报道不是特别多,我们跟这些企业接触了以后,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的策划,梁总也到我们剧组里讲过几次课,经过反复的策划,我们挖掘出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作为我们的编导觉得非常兴奋,我们进行了拍摄的计划。我们分成几组去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这些案例拍回来以后,大家都觉得是非常好的题材。
对于我们频道来说也是提升我们影响力的非常好的动作,所以《跨国风云》和信保的合作应该说是我们共同想打造一部非常好的一个电视作品。
主持人 : 正如李主任所说,感觉普通老百姓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了解得还确实不是很多,往往会有两个误区,第一个大大往往只能看到华为、中兴,没有看到大家并不知道的企业,其实他们很有实力,第二大家只看到这些企业,往往没有看到“走出去”以后的支持,对于这种问题梁总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因为您海外的工作经验包括您的职务。
梁志东 : 华为、中兴赫赫有名,在全世界每家都有几千个代表机构在做,其实还有更多的公司一样有名,不过他们表现方式不一样,或者受行业的限制,我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走出去”战略的大军中,真是千千万万家的企业,从百万的人员做整体“走出去”这个工程,其实“走出去”是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这里头意义非常深远,十六大定出来的两条政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上这两套市场、两种资源后续要做的东西非常复杂,也非常多,我就说做“走出去”这件事情的中国人很难用数字去把他算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清楚,商务部有一个统计说法,对外经济相关度上大概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生活链条拉伸到原材料的最上游,又到了运输、税收、管理,可能政府哪个部门里面都有相应的这样东西。
我们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这么高,这个经济要持续发展可能来离不开“走出去”和对外贸易,或者对外经贸整体活动的不停顿的上升和发展,在这些发展过程中,真正的主角就是这些企业,企业走到国际市场上去,其实是很难的,你看我们做的国际贸易有进口和出口,进出口两者相比较,进口比出口要容易的多,因为我有钱,我说了算,你出去的时候你要把自己东西卖给别人,在人们的脑子里时间不长,你的技术往往是引进的,肯定比西方的技术要落后,你的价钱从来就很低,没有严格的技术制度管理,包括你国内也经常爆出技术的问题,所以有很多疑惑,中国人行不行,总高级的,大量的东西,可能不太愿意轻而易举地交给中国人,需要我们这些企业不厌其烦,大量地这种投入,用时间用精力用事实证实我的产品是合适的。当然我们整个经济也在不断成熟过程中,制度也在不断地成熟过程中,我们的企业也在不断成熟。
其实这个课题要讲起来内容很深,东西很多,我们最想做的,也最直接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里,都去开展它的业务,都以争取成功的模式去开展这个业务,这要费很大的精力,要遇到很大的麻烦,这些麻烦其实就是我们要承担的风险。换言之,中国企业在走到海外市场上去的时候,凡是它自己承担不了的责任。
主持人 : 能举个例子吗?
梁志东 : 这样讲吧,我们做的事情如果讲到保险是两种,一种我们叫做政治风险,一种叫商业风险,所谓政治风险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国家行为、战争行为,甚至是国际区域间的大规模的活动,导致一国经济从整体政策上瘫痪掉了,比如说财政危机、金融危机,还有战争,区域性战略,边境冲突,导致对国家的经济只在应付国内。还有由于经济危机使得某一国财政陷入一定程度的瘫痪,可能外汇限制,进口也限制,比方说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我记得马来西亚第一个宣布冻结进出口外汇这个政策,原来政策是自由兑换的,封闭起来,那个时候对外的承诺马上变成没法支付了,国家整体就没法支付了,阿根廷到现在还没有彻底翻过身。
这来风险哪个企业也受不了,当初在风险没有爆发之前,市场很大,一个国家上亿人的人口,经济发展很不错,当地该收钱的时候企业受不了,这是政治风险。
商业风险这东西,你的合作商业对手相关的风险,他自己由于经营不善,入不敷出,发生倒闭、产品滞销,最后表现为他没法向中国的出口企业支付他应该支付的货款或者说债务,这两种东西是我们的承保的主要对象、主要内容。
我想在整体的对外经济活动中,企业能做的事情,你自己生产、自己加工、包装、运输、入关,这些是在他能力范围的。
主持人 : 这个在国际上也是一样的。李主任,这个片子其实“走出去”的企业往往都是有故事的企业,往往这些故事不为国内的观众所知,我们央视在拍摄这类题材的纪录片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比较正的方式,而我们这次好像在拍摄手法上有很大的创新,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李勇 : 这部片子也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确实是,刚才梁总是归纳了四大类的风险,实际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像的,比如招投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个环节,在产品的出口、投资各个环节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次我们拍摄,我们在策划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就是不做一个争论片,为什么这么考虑呢?一个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历程、时间还很短,再一个我们不想做一些结论性的概括,再一个他们“走出去”的故事过去大家知道比较少,我们力争做一部好看的,让绝大多数观众爱看的片子,所以我们选择了戏剧体的拍摄方式,故事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强调故事的张力和真实感要把中国企业“走出去”,他们遇到的艰辛、困惑、喜悦,通过电视镜头还原出来,让大家感动,所以我们想做一部让电视观众能够有所感动,也有所感悟的这样一种片子,它里面包含的一些经济上的原理、知识,通过这些故事的情节展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改变了过去纪录片的这种正论的色彩,我们没有分析,没有纯理论的分析,但是这个故事情节的分析是有的,都是通过故事的情节来展现,一个一个鲜活的这样一个案例。
梁总也是我们片子里的一个主人公,大家节目播出以后,可能会看到一个非常精彩的跨国收购。
梁志东 : 商业风险的处理。
李勇 : 体现了我们企业家的一种智慧,或者中国企业的一种智慧,通过债权转成股权,本来我们梁总是到美国哈飞公司追债。追债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种金融创新的一种手段,我们把他欠我们的债变成了我们的股权,梁总成了这家美国百年老店的董事长,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中国大量的出口企业,美国欠我们出口企业的债务。
这些创新的手法,这些东西我们不是通过一种商务的案例方式表现的,而是通过非常生动的故事表现的,但是看完以后大家会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一个交易,非常成功的一个商业案例,但是这里面有我们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情绪,他们的精神都在这里面。
主持人 : 刚才李主任介绍到这次拍摄的素材和细节,案例都是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梁总自己也在里面有参演,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刚才提到的案例吗?
梁志东 : 其实很多案例我们一块去商谈的,很多东西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跨国行业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也有一些有关系的,我想强调一点的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一个政策性的机构,所追求的能够发挥它的政策作用,它的政策作用,首先我们公司成立的宗旨,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外贸、财政、金融、产业政策,这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其实做的根本性的工作是促进企业的出口,能扶持企业出口,做的一个具体的产品,企业在海外承担不了的风险,遇到的这种经济损失或者经济麻烦我们帮他扛着,让企业在你的专业领域里发挥你的专业长项,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能走多远走过远。
刚才讲的案例是商业案例的一个,中国有一批企业,现在是16家企业,其中13家做自行车,大人的小孩的自行车向美国出口,还有三家企业做高尔夫球具,出口给美国一家公司哈飞,哈飞是个非常出名的美国企业,它一百多年前以制造儿童自行车著名,在美国这个市场上,几乎每一个人,60、70、80岁的人,只要有很好的记忆的话到现在要害都知道哈飞,小孩如果跟父母亲要自行车,不要自行车,我要哈飞,马上知道肯定是小自行车。这么一个品牌。经营不善,发生倒闭的危险,它的一倒闭,中国的企业有6600多万美元的货给人家,钱回不来了。
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两种处理方式了,要么任他去,反正对方倒闭了,你也没办法了,要么采取更主动积极的手法,其实在那个项目里头,我们实际承保责任并不是很大,但是整体中国企业的责任加起来很大,我们一共有850万美元的赔款,整体中国企业6700万美元。不出手,我们会自己过得很舒坦,反正也是正常的业务,最后想了一个积极办法,出手,不仅在旧哈飞,更重要的是成就中国的企业。
主持人 : 产业链上游。
梁志东 : 是,一个产业链。
李勇 : 还有美国长期的市场。
梁志东 : 我们企业有一个老板讲,如果这件事情不做,我后面不知道多少家企业跟着倒闭,比方说做轮胎的,放账给他这么多,做轮胎的要倒闭,做锁铃的也要倒闭,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就会出现。
为了总体考虑,我们伸了一下手,我们整体入住哈飞的企业,哈飞过去是个上市公司,很好的,后来过程中我们重组,重组之后经营很正常,希望还蛮大的,而且高级产品也上去了。
目前这些中国企业信心很足。
主持人 : 这都是很经典的案例,一方面可以企业的“走出去”的风险,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的发挥的作用。
梁总您也有长期海外的经历,您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一块有深入的研究的,您怎么看现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处的阶段,和之前有什么样的比较大的区别?
梁志东 : 我这样说吧,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迅速成熟,而且体积在迅速地膨胀,成功率在迅速地增加,但是我想离着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或者是说,我们跟细分的人相比,他们能够同样用“走出去”这个定义衡量,中国的企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首先从意识上,我认为“走出去”并不能所有的进出口贸易都叫“走出去”,或者并不是一个实际意义的“走出去”,我们没有“走出去”这个战略之前就是外贸,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而且产品出去了,我们人没出去,我们的经营方式没出去,我们在西方完全市场化的市场上,生存的本领没有,这是根本性的东西,我认为“走出去”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资金、技术、管理、生产、销售,凡是你作为一个企业你能够生存的这套整体的东西都要放到国外去,而且你还要在那儿成功,这才能“走出去”,这才是两个市场同时使用,两种资源共同发挥着作用。这样才“走出去”,如果是按照我理解的“走出去”的含义,中国人还需要一段时间,当然我相信,改革开放这26年中国的经济这么突飞猛进,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人会学得很快,有几点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我现在不讲小的这种产品,锅碗瓢盆、鞋帽等东西,我讲的大一点的东西,电站、工程设备、大坝,这些大的项目上,中国人还有不大适应市场上的东西,技术和产品质量已经基本到了一个可以任意“走出去”的状态了,但是在销售能力和销售方式上,比起西方人,甚至比起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很落实,显得在一群竞争者中间,中国人就特别实惠,特别实际,而且销售的方式都会讲,你要什么我就可以给你满足,只要你能提出你需要的,我就可以满足,外国人我不知道需要什么东西,你告诉我还应该需要什么东西,你要做这么大面积的销售可能牵扯的东西很多,我们说一个电站,究竟是水电好,核电好还是其他方式,哪个更适合我这个国家,哪个更适合现在的资源,你给我提个意见,我在这个地方用什么样多大规模的发电量,什么样的基础更适用于我,或者是我现在的环保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时候,是不是能帮我再省点儿钱,人家销售挖空心思地给你做一套方案,好的坏的比较起来,这是我的产品组合。
中国人反过来,只要你有要求我就能满足你,这样一比给客户有一个印象,你的先进程度不够,你的制造能力很强,你不知道怎么引导着我,我自己的市场发展,你就没有能力把你发展起来,我就是销售本领,这是一个。
还有中国人普遍的弱项就是语言上的弱项,反正我们做出口这个大军里的有很多语言很好的人,当然也有更多的人跟不上,我在许多场合觉得很尴尬,也是在国际竞争,同样的舞台,别人这么流利地搞出去,我们磕磕绊绊就说不好,这也是问题。
再有一个我们集合能力差一些,一个重大的项目要牵扯到若干企业,把这个企业集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这个集合能力也很差,我们现在综合性的企业少,要做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我们在一个国家做地铁做得很成功,做得很好,那一个地铁就上百家企业,上百家企业的所有东西集合在一起,我拿出去这个盘子里头,如果是一百家企业就一百多个组合,每个组合之间有价格上的问题,有质量的问题,有吻合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放在一起难解决,谁来解决?难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竞争,跟外国人竞争我倒觉得除了价格以外,我们没太有优势,可是中国人企业自己之间竞争,自相残杀这种东西特别难。比较悲惨的一面。
李勇 : 上周六波袭来部长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走出去”面对的问题,特别提出来我们互相压价竞争,因为跟国外竞争的能力弱。
主持人 : 我们在一些硬件,技术质量这方面问题并不是特别大,软的方面我们学习的东西还要更多一些。
李勇 : 从我们拍摄的过程来看,中国企业怎么适应国际规则,怎么适应国际商业的这样一个规则这方面,包括我们“走出去”当地的国家,它的一些商业文化,它的一些风俗习惯,在这方面我们还实际上有很多欠缺,有的时候我们失利就是因为一个常识我们可能不清楚,比如说我们有时候投标,准备的方案很好,但是可能不知道当地有个规定,必须跟当地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才有竞标权,我们不知道这个,很多贸易规则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很多情况不熟悉,我们很多大量的故事,除了我们有成功的案例以外,也有大量的我们经历的一些曲折、一些波折、甚至于一些失败、教训,在这个节目里也会体现出来,这样让其他的企业,没有报道的企业,或者更多数的人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后面临的问题,里面还有国际商务的知识和背景的介绍,这个也是这部片子的一大看点。
主持人 : 我们这个片子10集,每集30分钟,其实是相当浓缩的片子,我们选择这些企业,我们拍摄这些企业必然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李勇 : 一共是10集,每集30分钟,这里面我们有个30分钟会讲两个案例,有的30分钟讲一个故事,所以应该说这部片子到现在为止是比较全面的介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片子,但是我们不敢说它是全景式的,毕竟所涉及的十几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想都是有典型性的,这是我们有把握的,这十几个企业和十几个故事都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所以选择企业的时候我们的标准一定是要有典型性,一定要代表我们“走出去”各种类型企业的一个,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经过波折的,有经过曲折的,有各种各样类型的企业都要照顾到,虽然这次跟中信保合作,但是中信保也不是强调跟他们有关的案例,我们会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况,比如有通信产品的制造出口企业,有大型工程的建设的企业,也有像格力电器这样的出口企业,也有农民个人把中国的荔枝出口到日本,经过日本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是非常严厉的,一个中国的农民怎么把中国荔枝出口到日本,是两国政府的贸易协议来履行。
我们希望企业和这些案例能够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一个态势,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反映了报道,或者我们报道面会更宽一些,这样整体上也更加真实一些,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系统的片子,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底都从什么时候开始?都经历了几个阶段,我们不是这样一个系统的片子,更多的是这次我们在创作上强调它的电视化的特点,我们就选取最有典型性的这样一些案例,比如说我们也会讲到TCL国际化的最新的进展,最新的情况,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也是比较有新闻价值的案例。
网友:中国企业“走出去”真是遇到了不少问题,文化风俗的差异,法律体系的差异也非常可怕,希望节目能够拍出这些东西来,给以后的企业多一些提示、警示。
梁志东 : 真有这方面的东西。
网友:又是央视的大制作,非常值得期待,今天看到了宣传片。
主持人 : 我想问一下梁总,有网友提到,我们这次15个国家,也是几个大洲,感觉对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的差异其实有很大的发现。
梁志东 : 我一个人不能涵盖全世界,我就像一个典型的中国出口企业一样,我的强项是制作自己的产品,管理自己的人员,或者我这个产品销售、升级换代,我绝对不会知道国际市场是怎么样子的,一个企业不会想着我只做了中国、美国,其他国家我不要做了,这恰恰是中信保和这个企业链接的亮点,我们用我们的专业队伍,把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不同风险和存在风险的状态,把它做成一个保险产品,交代给企业,你拿出去,你来去试,每个市场有不同的特点,我把这个市场的特点交给你,基本市场分成几类,一个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这里面对法律环境的挑战、语言能力的挑战、金融市场的挑战,以及人们一般性的风俗习惯,相对讲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了,而且我们大部分学的知识也来自于那边,容易掌握。好一些。
第二类的就是我们周边国家,带有亚洲特色,黄种人,风俗习惯心理状态都有点近似,比如说印巴人,孟加拉人,长得一样,跟我们中国有些地区小心眼是一样的,你体会跟他争斗的时候能找到这种感觉,另外一种就是不太发达的国家,像非洲,特别是普遍的非洲国家,到现在还是部落式的管理,对于这样的国家就是另一种态度,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虽然是强行地推行了西方的所谓民主选举,选举都是今天待两年,明天换掉了,这种局部的战争,国家可能有一个法律,法律上大家都不去执行,非洲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叫“生口袋行业”,这都是官员们揣钱的,举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非常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原油非常好,可是不在国家提炼,全都出口,再到国外买那个汽油,各种汽油柴油再买回来使用,买的汽油多回来,再把这些东西卖出去,这个钱都跑到政府官员那里去了。
还有有一部分市场,拉美那个地方,根深蒂固的西班牙语和西班牙习惯,你用其他的方式打不进去,进去以后每个国家的东西不一样,拉美这个市场里,亲美的一批,特别独立的一批,左派又是一批,现在左派的力量又上了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老搅在一起,那个地方是经常发展贫困危机的地方。
主持人 : 相信我们通过这个片子也能够让国内的观众,大家可能听说有所耳闻的商业风险,商业文化的差异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
李勇 : 节目里和有非常细腻的展示,通过每个企业的故事,看到商业文化的特点,这个是比较好看的,因为这个像梁总提到的像南美、非洲很多这些地方商业文化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我们通过电视的手段,结合我们中国的企业的真实的案例,真实的故事,展现出来,这也是一个节目一个比较好看的一个亮点。
梁志东 : 我倒觉得你这条路子开了以后你会有更多的故事系列地拍下去。
李勇 : 实际上这次故事我们舍弃了很多,很多好的故事,因为篇幅所限,时间的限制,将来还有机会继续来进行制作。
主持人 : 今天聊天的时间不多了,很多网友还在提问。我们最后利用一点时间,李主任和梁总都可以讲几句。包括你们对片子的预期,你们希望观众看到什么样的东西?
李勇 : 这个节目算是献给入世五周年,我们经济频道的大制作,这个节目将在12月11号晚上9:30分首播,每天播出1集,连续10天进行播出,欢迎大家收看,也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梁志东 : 就这部片子而言,是我们一种宣传的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所带来的活生生的事例,我希望能带给广大的出口企业一种启示,在他们争取成功的同时,也同时赋上风险意识,在海外遇到的风险,如果觉得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时候,我们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主持人 : 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办法回答网友的提问了,我们再次感谢梁志东总经理,感谢李主任来到新浪聊天室,我们希望网友关注这部《跨国风云》纪录片同时关注新浪网上有大量的关于《跨国风云》的报道,感谢网友的积极参与,下次再见。
(本次聊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