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美元贬值与多样化外储的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23: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周炳林

  近期美元几乎对所有货币都呈现贬值趋势,上周五,反映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汇率变动的“美元指数”报收82.47点,创出了18个月来的新低,从2001年7月初的121.02点至今,该指数累计下跌幅度已达31.85%。美元这种走势引起了多国央行的担忧,俄罗斯、新西兰和瑞士等国央行纷纷表达了减持美元储备的意愿,中国学术界也发出了多样化外储的呼吁。

  但是,以上应对美元贬值的思路并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最终可能演变成一场推高资产价格的闹剧而草草收场。各国减持美元不可行的根源在于,全球外汇储备的美元规模远远大于可供其转换的资产规模。据IMF的有关统计,目前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头寸约4.8万亿,而可供美元转换的资产类型不外为贵金属、其他可兑换硬通货、战略资源类产品,三种产品的市场可交易规模均与4.8万亿美元相去甚远。

  从贵金属的角度,目前全球黄金储备约3.2万吨,以现价每盎司625美元计,约值6430亿美元,仅为全球美元

外汇储备的13.39%;同时,以上黄金储备多存放于各国央行,其中美联储约8000吨,德国3433吨,IMF3217吨,美国早已单方面终止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以美元向其换黄金如同要美国“送你”(或“还你”)黄金,这种事情美国是不会做的。在预期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其他国家央行也难以做出减持黄金储备的选择。如果各国央行开始大手笔用美元购买黄金,那么唯一的结果是,在外储美元占比未有太大下降的时候,黄金价格就已飞涨,原来市场流通的黄金被悉数抢购进央行封存。

  币种转化的思路也难以走通。根据雷曼兄弟公司的研究报告,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集中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截止到2005年底,以上四种货币所占比例分别为68%、25%和4%。从外储存量角度,美元规模要远远超出其他货币的总和,如再考虑各方均有美元贬值预期,提高欧元、日元的外储占比同样会出现推高价格(欧元、日元升值)、有价无市的局面。从增量角度,2005年日本顺差1451亿美元,欧元区逆差238亿美元(2004年顺差955亿美元),欧洲、日本并非传统的大规模逆差区域,难以在短时间内向外输出大量货币,形成各国的外汇储备。为此,各国减持美元、增持其他可兑换硬通货的空间也极其有限。

  减持美元储备的另一途径是购买战略资源,这同样存在问题,例如石油,目前原油的国际贸易额约22亿吨,价值约1万亿美元,假设各国将美元储备转换为

石油储备,也难免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和价格快速上升;同时,国际资源贸易格局的改变极其复杂,2005年美国年进口石油7亿多吨,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1/3,日本年进口石油2.6亿吨,韩国、德国、法国等也都在1亿吨以上。任何力量想动用巨额外储改变世界资源贸易格局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由此可见,在美元全面贬值的背景下,各国多样化外汇储备的前景并不乐观,果真实施,很可能在外汇储备比例结构无甚变化的情况下,大大推高多种资产价格,从而造成世界经济的波动。从根本上看,全球4.5万亿美元外储是美国长期向世界各国征收“铸币税”的累积体现,问题的根本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金融秩序。目前还没有一种货币能够替代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走出“美元本位”还需要各大经济区域加大整合,开展区域经济、货币一体化合作(如形成“亚元区”、“中东北非元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