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昆山:小城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 15:55 经济观察报

  文/张晓晖

  一座小城,4000多家外资企业,GDP接近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水平。这,就是昆山。

  11月3日傍晚6点,昆山火车站。

  入世五周年时点的临近,并没有在就职于台湾企业的王爵头脑中形成什么概念。尽管是周末,30岁出头的王爵仍然在为公司奔波——坐火车去上海,谈一批货。

  跟很多得志的中年人一样,个子不高的王爵,肚子开始发福,加上一口略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他总是被别人认作台湾人。“没办法,同事、老板都来自台湾。”王爵说,昆山台湾人很多,不少当地人的口音,都有了台湾腔调。

  2004年的时候,王爵还去了一趟台湾。

  幸福的人不止一个。

  当23岁的蒋明站到记者面前的时候,充满自信的笑容,让人很难相信几年前他还只是一个从四川来的打工仔。

  11月4日晚,蒋明用新买的

电动自行车驮着女友,前往昆山闹市中心的一家肯德基餐厅,那里有着这对情侣喜欢的汉堡大餐。

  4年前,背着简易行囊来到昆山的蒋明一脸茫然。老乡告诉他,昆山外资企业很多,工作好找。

  于是,从最初台湾统一食品企业每个月800元的工资,到如今某电子公司每个月近1500元工资,蒋明4年间换了3家外企。“在我家那边,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没有我挣得多。”蒋明骄傲地说。

  入世5年,伴随着外资大规模的涌入,昆山经历了5年翻天覆地的改变。

  2005年,昆山市GDP达到730亿元人民币,财政进账116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30亿美元,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之首。

  

出租车司机胡林根和妻子分别开晚班与白班,一个月下来,夫妇两人能挣到一万多块钱。这的数字几乎是北京出租车司机收入的2倍

  “开一天的车,刨去油费,净赚500块。”胡林根伸出5个手指说。昆山目前有890辆出租车,外来人口爆发式的增长让出租车的生意好得出奇。“台湾人最多,深更半夜都能拉到不少台湾老板,他们出手都很大方。”胡林根说。

  伴随外资企业的进驻和外来人口的涌入,昆山当地的

房价开始攀升。

  在昆山市中心,房子每平米卖到七八千元。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得到失地补偿后,租房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他们的房客正是涌入昆山的外来人口。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昆山全市农民家庭物业户达到77689户,占总户数的65%,全市房屋出租面积354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突破5亿元,催生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房东经济”。

  2005年,生活在昆山的境外人士突破5万人。

  同一年,昆山市人均GDP达到78553元,折合9586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9元,农民纯收入8519元,全面实现小康。

  外资烙印

  昆山,这座苏南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的小城,以其临近上海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典范。

  让昆山市政府自豪的一组数据是:昆山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汇集了全国万分之十九的到账外资,实现了全国千分之二十三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全国千分之四的GDP。

  目前,昆山总人口150万,而其中80多万的外来人口,几乎全部是在入世5年间蜂拥而入。昆山外来人口规模由2000年的13万,迅猛增加到2005年的70万。截至2006年11月,这个数字已经变为80多万。

  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9月,昆山累计吸引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4600多个,注册资本1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其中超过亿元的项目36个,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昆山落户。所有的外资企业中,台资占据总量的63%。

  “半数以上,都是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的5年里发展起来的。”昆山市政府前办公室主任、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顾问顾厚德感慨。

  作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密集的城市,外资在这座小城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加入WTO五年间,仁宝科技、昆达电脑、彩晶光电等一批台湾企业,由最初进入昆山的一家工厂发展到三四家,投资的项目,从最开始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上千万、上亿美元。

  在昆山出口加工区,有着一条与台湾城市同名的新竹路。而生产自行车的捷安特在台湾的工厂门前有条路叫作“顺帆路”,为图吉利,捷安特老板希望他在昆山工厂门前的马路也能叫“顺帆路”。于是,现在昆山捷安工厂的厂址是:顺帆路1号。

  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外资的痕迹都那么醒目。外资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文化。

  “政府是江苏的,经济是上海的,文化是台湾的。”顾厚德如此形容昆山。而昆山也被台商称为“小台北”。

  在黄河路不足200米长的一条街上,如“妹妹槟榔”之类专门针对台湾人士喜好的食店不下数十家,各种经营饮食的餐馆也纷纷打出台湾风味的招牌。

  由于台资企业太多,为了帮助台商太太们打发无聊时光,昆山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太太休闲俱乐部。每星期上课,内容是绘画、书法、古筝、插花、烹调。俱乐部从2004年创立至今,已有五六十人。2006年春,太太休闲俱乐部举办了台商太太书画展览会,台湾太太们都画得不错。

  “昆山是一座因外资而繁荣的城市。”昆山市政府一名官员说。

  繁荣之下

  如若没有外资,昆山难现繁荣,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外资的到来。

  “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例如一个投资超过15亿美金的塑胶化工制造项目,昆山市政府没舍得让它搬走。”在昆山开发区工作的一位人士说。

  而由于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环境、治安、交通、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而当地一位官员承认,昆山并不具备足够的包容性。

  昆山市火车站一位铁路民警说,每个月都会从大量的流动人口中排查到几个逃犯,昆山的治安也开始变得不如从前。

  面对外来人口激增、环境污染严重,地方政府仍然缺乏良策。

  当外资给这座小城带来巨大的财富和荣耀的光环时,城市的承载力也在逼近底限。疑问随之出现,除却繁荣,外资还给昆山带来了什么?昆山的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外资吗?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