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自律透明是NGO根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04:28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叶加

  在美国,每百万人当中就有50多个NGO组织,在法国则达到了110个,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2。

  不光是数量少,质量低也影响了NGO作用的发挥。

  公信度低

  “现在国内的外资企业,都愿意找大型的NGO组织进行捐助,但他们也慢慢转向了自己进行操作,一方面是国际上的捐赠方式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NGO组织自律能力、透明度不高。”社科院NGO专家杨团说。

  “一些NGO机构自己的情况不愿意跟别人讲,甚至账目不清楚,有的还有自己的所谓机构机密。如果没有一种开放的心胸,不能接受企业对NGO组织的考察,又怎样加强NGO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系?”杨团说。

  “现在NGO更多的是在进行宣传、教育、倡导,大家都在谈一种意识形态,但干实事,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少,这也导致企业家不愿意与NGO合作。”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秘书长邓仪说。

  他表示,对很多企业家来说,通过NGO捐的钱常常不知道做什么用了,这对捐款人来说不是激励,而是悲哀。

  政策支持少

  杨团介绍,国内目前的政策环境也在制约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在国外,企业捐赠,可免交所得税,没有金额的限制,而在我国,企业捐赠超过年度应纳税的3%,就要扣税。这影响着企业的积极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与NGO组织的关系。

  “当然,有些民营企业家进行捐赠,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意愿,他还没有上升到一种制度的层次来支持NGO,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通过朋友、哥们的NGO组织进行捐赠,也造成了一种混乱的可能。”杨团说。

  不过,国内的NGO和主管部门也开始意识到自律、透明度的问题。前不久,NGO信息中心向NGO组织下发了文件,要求NGO组织要加强自律性和透明度,目前此活动正在开展。

  人才缺乏多

  目前,造成NGO组织缺乏管理、不能行之有效地起到作用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组织形态不够健全。

  “按照政策,NGO组织必须要有主管单位,并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审批。但在国内,相当一批NGO是在夹缝中生存,没有主管单位,甚至有的注册成企业。”杨团说。

  没有合法的地位,就不可能产生健全的组织形态,很多主管部门并不愿意进行NGO组织的挂靠。

  “除了上述问题,另外最主要的就是人的问题。”杨团说:“有的NGO小,组织制度随意性强,比较大的NGO组织虽然组织制度健全,但形同虚设。”

  很多NGO组织的领导是民政部门人员兼职,还有的是退休人员,文化程度和

执行力都不够,NGO组织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无法显现出来。

  解决办法是置换。政府应该强令那些兼职的政府人员离开NGO岗位,然后吸纳年轻、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来担任NGO的领导职务,由政府买单进行NGO领导人的培训。

  “可社会上大量的高等教育失业人员,也往往不愿意到NGO组织中来,一是因为NGO组织不是正式机构,收入低,没有保障,二是因为工作不受人尊敬,地位低。”

  但杨团认为,未来的NGO组织必然会蓬勃发展,也会有更多的机遇。

  “最主要是解决人的问题,有能力的人才能增加社团组织的资源,这样的非政府机构才能有希望。”杨团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