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变革在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04:00 财经时报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推行,为中国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这对于中国金融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 本报记者 袁京力

  中国不良资产处置,作为金融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11月21日,中国银监会批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东方)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信达)作为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这预示着,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

  自1999年中国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下称AMC)后,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一直沿用“打包拍卖”方式,今后,这些AMC或将还资产管理以本来面目,真正去经营手中的不良资产,而不是简单的“一卖了之”。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变化,对于中国金融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必然产生的副产品,如何将这些副产品变废为宝,是任何一个金融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万亿规模

  中国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因为海南、广东等地

房地产泡沫破裂,产生了约1.8万亿元不良资产。

  此后,由于国内国外的诸多因素,中国不良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标准普尔公司曾认为,中国贷款中的40%都是不良资产。

  为解决这些不良资产,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来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一年后的1999年,中国成立了信达、东方、华融和

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这四家公司共接收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元政策性不良资产。

  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未由此消灭。2004年和2005年,中行、建行和工行又共剥离了近8000亿元不良资产。

  舆论普遍预测,还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农行,其剥离的不良资产规模将超过7400亿元。

  很多人士担心,由于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国银行业还将产生新的不良资产。信达认为,房地产信贷、消费信贷以及信托业,或将成为今后新不良资产的来源。

  备受指责

  从目前来看,四大AMC此前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法受到了颇多指责。

  这种指责源于5年前,华融与摩根士丹利的一项交易。2001年,华融以7亿元价格,把账面价值为108亿元的资产包卖给摩根士丹利为首的竞标团。而后者轻松的赚取了10亿元。

  外界由此开始了对AMC的口诛笔伐。

  在“贱卖”指责后,AMC又遭遇了“审计风暴”。

  2005年6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对AMC审计报告。据他披露,2004年起开始对四大AMC约5544亿元不良金融资产进行审计,共查出违规、管理不规范或案件线索金额715.49亿元。

  AMC的这些“劣迹”招致了管理部门和专家的质疑。

  今年4月,在一次公开论坛上,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对AMC的作用毫不客气地表示怀疑。他指出,国家为AMC处置1999年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提供了6700亿再贷款本息,但回收的现金却不到200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告诉《财经时报》,到目前为止,在获得不到20%回收率的同时,AMC却遗留了人员安置等一大堆问题,这种模式难言成功。

  正名的契机

  不过,身在其中的AMC却有话要说。一位AMC部门负责人向《财经时报》强调,按照财政部下达的“两率”指标来比较,AMC完成得并不错。

  这位人士认为,此前AMC在处置不良资产时“一卖了之”的做法,有其客观原因。

  按照中央对AMC的规定,AMC必须在2006年年底前将所有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理完毕。“为了能完成这一时间指标,AMC当然会采取最为简单的模式操作。”这位人士无奈地说。

  但今后这种不加任何经营,简单打包出售的方式,将很难再找到借口。

  近日来,AMC的主管部门分别出台了多项政策,疏解AMC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压力。

  首先,财政部计划免除AMC手中剩余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任务,将由财政兜底。此外,中国

银监会也决定将东方和信达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后者无疑将促使AMC改变此前处置不良资产的做法。

  通过证券化,AMC既能迅速从资本市场募集到支付央行再贷款和转型所缺资金,又能把不良资产处置权留在手中,做更长远考虑。

  如果AMC对此操作得当,今后将是AMC为自己正名的最好时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