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仍在上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03:5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迟明霞

  发改委报告指出明年是节能降耗最关键的一年

  日前举行的“2006中国企业节能与能效高层论坛”上,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杨富强博士反复强调,“节能降耗不仅关乎中国自身发展,也关系到世界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这就是杨富强关注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一个约束性指标。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能源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上半年效果甚微

  今年的节能任务为4%。为了实现良好开局,国家从年初开始就加大了节能工作的安排和力度。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4月份,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下发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根据行业协会统计,前5个月,7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4%,吨钢可比能耗下降7.7%,吨钢耗新水下降26.5%。有色、水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同比分别下降0.8%和4.1%。据测算,电解铝行业通过降低吨铝综合交流电耗,节电4.3亿千瓦时。上半年,全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率同比下降6克/千瓦时。

  但是,上半年GDP增长10.9%的同时,煤、电同比分别增长了12.8%和12%,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处于上升态势。

  国家发改委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实现全年4%的节能降耗目标有难度。”

  原因主要是,一些能源大省的能源消耗仍然比较高,历史原因又造成中西部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加上目前节能技术落后,致使节能降耗任务非常艰巨。朱宏任在此次会议上呼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意识。

  下半年措施紧锣密鼓

  鉴于下半年节能任务的严峻,7月5日,发改委下发了关于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

  7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省级政府要对本地区节能工作负总责,把节能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随后,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对“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印发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近日发改委公布了各地区“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山西、内蒙古、吉林和山东四省区的降耗指标超过了全国20%的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的降幅达到30%,山西和内蒙古是25%,山东22%。

  节能效果有望明年显现

  为了完成5年20%的节能目标,国家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举措可谓紧锣密鼓,从地方和企业两个层面入手。岁末之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07年节能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告指出,明年是节能降耗最关键的一年,已颁布的各项政策的效果将在明年显现,是节能降耗效果出现转机的一年,也是需要强化手段为后三年节能腾飞而着力的一年。

  报告建议尽快出台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的评价考核,着手中央和地方税制体系改革方案的设计,从根本上转变盲目追求GDP的意识和做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该报告认为,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应尽快成立国家节能中心,统筹安排和实施全社会的节能工作。抓紧制定《节能产品目录》,对生产和使用列入《节能产品目录》的产品实施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针对不同种类能源矿产资源,抓紧研究计税方法改革方案,尽早实施能源税。

  财税政策是节能的良药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在此次论坛上指出,“财税政策的激励是工业节能一剂良药。”

  针对千家企业的节能行动,王学军建议,优先安排千家企业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支出,加大对千家企业节能方面的项目贷款贴息,能源节约利用方面的预算安排向千家企业倾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在本次论坛上透露,我国政府正在研究节能财税政策,以给予节能和替代能源产业必要的支持和倾斜。

  苏明还建议政府在经常性预算中设立“节能支出科目”,增加预算对节能的投入。在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上给予节能企业和节能产品一定的优惠。同时,完善环保方面的税制,建立矿产资源使用和生态保护机制,提高资源税税额标准,并推行矿业税改革。(1B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