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股市赶英超美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11:00 金时网·金融时报

  450亿美元,这是截至今年11月27日,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包括沪、深、港三家交易所)的融资总额。这一破记录的数字,令中国的证券交易所融资规模首次超过美国,仅次于新近崛起的英国(据国际权威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资料,后两者今年以来的融资额分别为424亿美元和527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中心。

  而在5年前,上述数据分别为:沪深港交易所筹额为73亿美元,伦交所和Aim市场为140亿美元,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为460亿美元。

  事实上,除了融资规模的迅速增长之外,2006年的中国沪深股市也是全球资本市场上最为突出的。而在中国资本市场非凡表现的背后,凸显的是国际资本对中国的非凡兴趣,说明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前景的全面看好和肯定,争相通过资本市场这一渠道来进一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经济已经持续近20年保持在8%至10%的发展速度,并且这种势头还将继续保持下去,这种持续增长不仅令世人瞩目,更吸引国际资本的争相追逐。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去年以来,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三家: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成功发行上市,其首发时的热烈状况以及H股市场估值高于A股市场的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股市的经济代表性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果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长期关注中国金融改革的人士一定能够体会,短短数年间,“国际主流资本”对中国银行业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逆转。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堆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内控松散、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而被认为是中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器”;而此前三大国有银行成功发行上市,全球范围内对三大国有银行特别是工商银行IPO的关注和热烈追捧,背后折射出的依然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看好的乐观态度: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人民币的升值,中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将逐渐减弱,且未来的盈利增长点众多,从而成为国际资本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佳切入口。

  中国证券交易所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大,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崛起。根据统计,一年以来,全球历史上10大IPO中,中国三大国有银行占据了三席,而且是在一年内完成上市,都发生在中国证券交易所,既凸显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在快速提高,也表明全球融资市场活动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由传统的以美英市场占垄断地位逐步向多个中心转变,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快速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国际融资中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话语权也将随之增加,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估值与定价将会越来越影响国际资本对中国企业的定价与估值,成为他们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中国企业的重要参考。

  根据统计,在中国资本市场450亿美元的融资额中,香港市场的融资规模占据了360多亿美元,成为中国证券交易所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也离不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其中仅建行、中行和工行三家的IPO就为其贡献了200多亿美元。香港市场成为内地大型蓝筹企业IPO的首选地,进一步增强了香港

股票市场对于国际资金的吸引力。港交所执行总监及业务发展科主管霍广文不久前表示,今年以来新股IPO筹资有80%来自国际配售,香港市场成交额的36%来自海外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则占总成交的61%。同时,全球对冲基金也纷纷到香港开设办公室,产油国也尽量把投资分散至欧美以外的地区,香港是其中受到关注的热点。

  从内地市场看,虽然目前沪深股市的融资额仅占中国资本市场全部融资额的约五分之一,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日益改善,决定了未来几年里中国的A股市场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有望迅速成长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之一。一方面,QFII队伍不断扩大,投资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增加其投资额度,有消息说未来QFII的投资额度有望增加到500亿美元;另一方面,随着

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以及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的稳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也在不断恢复,中国银行的回归、工商银行A+H的同步发行上市,证明内地股市已经能够容纳大盘股甚至超大盘新股的发行上市。今后中国企业要获得庞大的资金来源,再也不必非得到伦敦或纽约去上市了,中国的证券市场将会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