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上海加紧布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09:30 国际商报

  日前公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上海将以吸引和培育骨干金融企业为重点,加强中外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为金融业服务的金融辅助产业,保持和增强中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国内领先地位,保持和增强上海作为外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和总部所在地的地位。上海还将加快培育我国支付卡品牌,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从上海诞生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界级支付卡品牌。

  “十一五”期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战略为统领、以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监管为保障、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

  规划中的量化目标透露,预计到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包括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占国内融资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8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重达到10%左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逐步实现国际接轨。

  目标任务明确

  到2010年末,预计上海货币市场年交易额将达到40万亿元,成为全国资金集散中心;上海

证券市场市值达到7万亿元,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上海期货交易所建设成为世界排名前10位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易所,成为重要的国际商品定价中心;黄金市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

  上海将以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增强金融市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同时,上海将抓住我国利率、汇率制度改革以及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的机遇,丰富市场交易主体,建立市场主导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促进金融市场的联动,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建设,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从量化目标看,到2010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5万亿元和3.2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左右,保险密度达到4000元。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加强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金融法治环境、金融安全稳定机制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金融集聚区建设和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规范政府的金融行为,使上海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逐步实现国际接轨。

  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理由

  在2004年,有关部门讨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时,整个中国金融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十一五”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究竟是机遇期,还是挑战期,是一个必须慎重研究的课题。

  要衡量上海是否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描述上海经济和金融增长的模型,牢牢把握影响重大的三点要素变量:一与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强大的背景有关,二与上海的一系列综合性基础性条件有关,三与金融领域重要制度的变革和开放有关。

  专家认为,国内经济与政策环境都存在推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效条件。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经被中央认可。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成立;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浦东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出台九条意见,对跨国公司资金的运营、跨地区的运营开方便之门等。

  金融改革在“十一五”期间会加快推进,对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内经济发展对上海有利。长三角经济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通,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从上海这个口岸进行的国际贸易巨额增长。

  需要新的突破

  上海现在商务成本很高,所以今后产业的定位是尽可能发展高附加值的、人才含量很高的现代服务业。上海的商务成本已不能支撑制造业,应该向内地转移。有专家建议上海市政府可以把这些项目转移到内地,扶持内地去发展这些产业,同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希望内地政府能够支持上海的发展,比如物流,国际航运中心。

  在未来五年,上海将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把它建设成为全国的产权交易中心。预期在未来的5至10年中,中国会成为亚洲产权交易最活跃的市场,而上海应担起这个重任。上海积极发展航运中心建设,以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良性互动。

  专家建议,上海在金融衍生品发展方面,外汇市场可作出突破,人民币兑外币的远期交易,期货和期权等随着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都应尽快推出和发展。在股票市场方面,可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另外在利率市场化条件成熟时,利率期货等品种也需要及时推出。

本报记者 李志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