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建材工程:谋求跨越式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09:20 国际商报

  从几年前的难以为继,到去年实现产值10亿元人民币;从3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跳槽,到优秀人才纷纷回归;由2002年第一次参与国际招投标项目,到如今共承担20多个国外工程项目,跻身美国ENR全球顶级工程设计咨询公司200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原中国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工程”)抓住每个新的起点成就新的辉煌。

  以技术为先导

  “我们是一家以技术为先导的企业,”中国建材工程副总经理孙建安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战略定位,公司得以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被写入了公司的质量方针。

  中国建材工程的前身中国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是由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改制而来,这一历史渊源使得公司在玻璃工业领域独树一帜。凯盛玻璃半个世纪来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玻璃工业技术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我国政府合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设在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主要负责国内玻璃工业与国际玻璃行业间的技术交流、研究开发以及人员培训。依托这个研究中心,公司实现了中国玻璃技术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将传统的垂直引上玻璃生产线改为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个将中国浮法玻璃技术和成套设备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第一个设计10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个进行国内玻璃工程项目总承包。

  这一系列第一的取得与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密不可分。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被称为“世界三大浮法玻璃技术”之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稳定地生产高档优质的浮法玻璃。孙建安告诉记者,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公司科研人员顽强拼搏,经过5年艰苦努力,在配料制备与称量、新型玻璃熔窑、熔化和成形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得9项国家专利,实现了中国浮法玻璃技术升级换代。5月28日,中国凯盛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在蚌埠奠基。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2064亩,其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中国玻璃行业技术进步、中国玻璃技术与国际接轨、玻璃行业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搭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国家级大型平台。

  为了更有效地承载自主创新的重任,中国建材工程成立了中国凯盛研究院,下设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设备研究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

  国际市场显身手

  说到中国建材工程的跨越式发展,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寿。当年正是他带领企业走出困境,之后他又以企业家敏锐的眼光,同时盯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但成功帮助洛阳玻璃集团、南玻集团公司、东海台玻、福耀玻璃集团等十多家国内企业上马了先进的玻璃生产线,而且大胆地利用技术优势,以技术输出带动装备和建材的出口,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上大显身手。

  2001年以来,彭寿带领企业通过国际招投标的方式,以强劲的技术优势,先后与越南VIGLACERA公司、孟加拉国纳赛尔集团、印尼东丽玻璃公司签订了浮法玻璃工程总承包合同;与缅甸丁茵玻璃厂签订了玻璃瓶生产线工程总承包合同、水玻璃工程总承包合同;与哥伦比亚签订了平拉玻璃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一大批国际项目。其中,承包的越南VIGLACERA公司的浮法玻璃工程,于2002年11月一次投产成功,各项生产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平,被越南建设部誉为2002年度样板工程,成为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

  如今,海外业务(包括国内外资项目在内)已占到中国建材工程总营业收入的60%至70%。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建材工程还在积极探索一条国际合作之路,那就是建立合资企业谋求双赢,与战略合作伙伴互利互惠,通过合作优势互补。据孙建安介绍,2005年,中国建材工程与美国TECO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与

意大利保特罗在蚌埠成立合资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因而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装备出口的跨越,也标志着我国建材行业由装备出口向技术、品牌出口的重大突破。

  今年6月,中国建材工程与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在京签署水泥技术转让合同。根据双方签订的《水泥技术转让合同》,中国建材工程将引进三菱重工的水泥烧成和成套设备制造技术,并有效结合现有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制造,拓展中国及周边国家市场。通过与三菱重工这样的国际著名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公司不仅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重要的是能够更快地与国际经济融合,建立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运行机制和融通渠道,使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国际工程公司。

  如今,按照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求新求强”的发展战略,中国建材工程正以“建设集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加工制造、产品生产为一体、以建材技术为主导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集团)”为战略目标,打造“凯盛工程、凯盛机电、凯盛矿业、凯盛环保”四大业务平台,努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王静媛 刘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