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实施金融强鲁战略 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3:28 《中国金融》

  实施“金融强鲁”战略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

  ——访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廷生

  - 本刊记者 林铁钢

  记者:感谢林副省长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目前,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其东、中、西部经济是全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特别是经济分布、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林廷生: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既靠大海,濒临日、韩,具备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又连接内陆,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辐射,是沿黄经济协作区的龙头省份,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地处上海、北京之间,南北交汇,交通便利。

  山东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从山地、丘陵、谷地到广阔的平原和漫长的海岸带,具备发展各种类型农业经济的条件;已发现的矿藏达140种,已探明储量的75种矿产中,有57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黄金、硫、石膏、石油、金刚石等储量居全国最前列,重点资源铁、煤、铝矾土、盐储量十分丰富,为山东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呈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地域特征,正像你刚才提到的,基本上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东部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青岛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95.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6亿元,进出口总值330亿美元,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6亿美元;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20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87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1亿美元。中部经济加速发展,2005年,济南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6.6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46.8%,居全省首位。西部经济增长明显加快,菏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亿元,增长1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 28.5%,增幅居全省首位;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22.8%,为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从经济结构看,山东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林牧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 44%,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5%。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和涌现了一大批优势产业群、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2005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较2001年增加24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9个,驰名
商标
53个。现代服务业主导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传统服务业日益繁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长期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

  记者:山东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几年省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遵循的工作思路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林廷生: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主要得益于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制定并实施了适合山东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奋斗目标,2003年6月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即围绕“一个总目标”、争取“两个提前”、完成“三个阶段”任务、实施“四大战略”、落实“五项工作方针”、实现“六方面变化”。

  “一个总目标”,即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主要标志是: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对国家贡献大;综合竞争力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高;社会财富多,人均水平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态环境好,城乡面貌优美,社会文明进步。

  “两个提前”,即争取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第二阶段,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1000亿元,年均增长9%。第三阶段,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2000亿元,人均超过5000美元,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大战略”,即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项工作方针”: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抓住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三个关键”;突出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个亮点”;促进农民收入、就业岗位、财政收入“三个增加”;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建设”。

  “六个方面变化”,即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发展后劲有新的增强,城乡建设有新的进展,投资环境有新的改善,群众收入有新的增长,机关作风有新的改进。

  进入“十一五”,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省委、省政府坚持行之有效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又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好上下功夫、见效果、上水平。推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做到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民生、人与自然、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努力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

党的先进性建设上走在全国前面。在具体工作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消除经济发展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二是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抓好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大力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不断调整优化结构。五是加强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六是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七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八是深化农村改革、企业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目前,全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决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集中抓好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繁荣发展服务业三个重点,国民经济发展呈现速度明显加快、结构不断优化、效益大幅提高的良好势头。全省生产总值于2002年和2004年连续登上1万亿元和1.5万亿元两个台阶,2005年达到18516.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 4.8%、17.9%、14.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到20096元,增长14.7%。

  记者:现阶段山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有哪些?应如何加以解决?

  林廷生:近几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但应该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方面,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供需矛盾加大,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等。

  山东省产业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层次仍然比较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重过大,2005年末,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10.4%,比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与上海不到2%及浙江、江苏6%左右的水平相比,明显过高;第二产业占比为5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10.2个百分点,且以传统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远低于江苏、广东等东部省份;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为32.1%,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8.2个百分点。要建设和谐社会,三次产业之间也应和谐、按比例发展。因此,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

  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大,资源消耗高、污染重的行业比重较大,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发展较为缓慢。要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入手。近几年全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一些部门和企业的认识还是不够,简单地认为只要产品有市场、能赚钱就可以生产。这是从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因而,出现了一些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现在已到了需要认真解决的时候了,否则,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山东省必须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当前,靠拼资源、高耗能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转变,才能保证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因此,要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来谋划和促进发展,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增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注重新能源、再生资源、清洁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利用风力进行发电。山东风力资源丰富,风能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据专家预测,山东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能达到一亿五千万千瓦,而现在全省的装机容量才4千多万千瓦,而且基本上是火力发电。因此,风力发电的空间很广阔。二是通过海水淡化解决用水问题。用水问题过去多是通过调水的方式来解决,但面临着无水可调、成本太高、沿途污染、占用土地等诸多问题。通过海水淡化解决用水问题是对传统用水方式的挑战,具有很多优势,不仅成本低、污染小、不占用土地,同时还带动了海产品、海化工等系列产业的发展。三是推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山东省利用充足的太阳能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和村户,重点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和太阳灶等成熟技术。四是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和沼气的应用。山东沼气建设技术已日趋成熟,工程设计、施工工艺、配套安装等逐步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农村沼气已发展到52.2万户,年产沼气2亿立方米。秸杆发电与秸杆气化等技术也不断完善。一个村投资几十万元装配机器,早晨机器运行 1小时,产生的气可够用一天。不仅安装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性能稳定,一次性投资可常年使用,深受百姓欢迎。风能、太阳能、秸秆综合利用及沼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而且初步形成一项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这些产业和产品应当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与支持的重点。

  记者:您刚谈到山东省在经济结构方面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如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请问山东省在促进服务业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林廷生:同工业的发展相比,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总体上呈规模小、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的特点。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将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流通、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文化、科教卫生、社会中介等行业,促进服务业高水平、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37%以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所有服务业领域。鼓励个体文化演出进城发展服务业,以及个体行医者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建立民营医疗机构方面的发展。认真落实“十一五”期间国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二是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自2006年起至2010年,省级财政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数额为上年度全省GDP的万分之零点五,重点扶持省里确定的重点服务企业集团、服务名牌企业和符合省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聚集区、重点项目等。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扶持发展中小服务企业。在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债贴息资金中,优先支持发展潜力大的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平台、旅游、现代流通、养老服务等项目等。

  三是深化改革,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和政企、政事分开改革,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利用好CEPA的政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金融部门大力支持服务业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

  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行政府管理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推广行政部门联合执法,除涉及公共安全的检查和执行特殊任务外,行政部门不得随意到服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行政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到指定中介机构办理验资、资产评估报告等证明性文件;正常性抽取商品检查,须向企业支付商品货款。进一步深化价格和收费改革,规范收费公示制度,实现价格监督检查关口前移,完善价格社会监督机制。认真清理、修订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

  为更好地促进服务业发展,我们加强了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引导,统筹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记者:“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请您谈谈“十一五”时期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

  林廷生:“十一五”时期,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又面临着重大战略转型任务,还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和竞争的考验。“十一五”时期,我们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目标,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总的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制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协调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现代化半岛城市群、环境优美生态省和社会主义和谐山东,努力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在效益提高、结构改善、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2010年达到30000亿元,人均超过39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5∶3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机电产品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40%,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亿美元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期末降低22%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和5500元,年均分别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工作上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努力推进装备机械化、组织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和生产标准化,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在完善拉长汽车、电子信息、造船、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家电七个产业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突破重点装备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坚持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提高服务业占生产总值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二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东西联动、城乡统筹、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半岛城市群都市连绵带,重点构建济南都市圈,加快建设鲁南城市带,促进中小城镇集约发展,形成大中小配套、功能特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原则,完善统筹城乡的政策支撑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财税投资价格体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在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在积极扩大出口规模的基础上,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四是加快节约型社会和生态省建设。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依靠科技进步,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为重点,实施资源节约战略,建立节约型社会。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净化、绿化、美化人居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生存生活安全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和创新机制政策,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构筑科普推广体系,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扩大教育供给,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为目标,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文明山东”和 “平安山东”建设。

  记者: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做大做强山东省金融产业的工作思路,请您谈谈如何使金融在支持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林廷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市场经济越发展,金融越重要。近几年,山东省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既存在直接融资比重偏低、金融风险化解难度不容忽视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存在银行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地方银行竞争实力和辐射功能弱,以及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缺乏对贷款对象的全面了解,缺乏对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变化的把握,存在贷款产品雷同及贷款对象趋同等微观层面的问题。比如对一些企业要么一窝蜂地放贷,要么同时撤资,这对企业、对经济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目前,我省正处于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能否保持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强做大金融产业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实施“金融强鲁”战略,明确了做大做强山东省金融产业的工作思路。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金融业做大做强。

  一是加快地方金融业的发展,全面增强地方金融实力。加快对地方股份制银行进行股权改造、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扩充资本金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其竞争力,推动其做大做强;通过风险处置、增资扩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等途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实力,推动其做精做专;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壮大;筹建一家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适时再组建一家寿险公司;加快推动齐鲁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重组工作;积极培育期货经纪公司;探索设立民间小额信贷机构,积极试点发展“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

  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加强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规划指导,建立重点联系制度,推动山东省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和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境外上市。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推动期货交易所加快期货交割库、期货交易营业网点建设,争取在山东省建设棉花、铁矿石、大豆等期货交割地。积极拓展保险市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大力推进票据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区域性票据中心,促进票据流转。

  三是全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做大做强金融产业的关键和首要工作。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和信用发布制度,积极开展借款企业和个人资信评级工作,大力推进信用村、信用户、信用社区建设,努力建设面向社会的以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发布、信用监督和信用惩戒为主要内容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和破产行为,依法落实和保全金融债权。

  四是加强金融监管,积极维护金融安全。大力支持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履行职责,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防范、打击各类金融犯罪的联合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活动;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地方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研究设立风险处置基金,专项用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五是加强对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金融工作,成立了省金融办,专门负责对金融工作的统一协调、组织和服务工作。同时,强化规划对金融业发展引导,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政府在金融工作中的定位和思路,完善省金融办、省有关部门与中央驻鲁金融管理及监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建立金融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强做大山东金融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