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吴晓灵:收回过多流动性是为了控制货币利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10:56 金融时报

  本报讯记者黄丽珠报道11月24日,第二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出席论坛并作了“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的专题演讲。

  吴晓灵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跨国公司有条件在全球配置资源;按比较优势原则,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廉价劳动力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移,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方式,使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结算体系和金融危机的教训,使许多新兴国家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以稳定本国金融;储备的运用使美元流向美国金融市场,形成了对美国的债务投资,弥补了美国储蓄与投资的缺口;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会促使新兴国家维持较高的外汇储备,等等。

  其次,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现存经济结构和多年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储蓄高于投资,消费低于投资,内需不足。在外贸上,我们是以加工贸易为主。中国出口顺差的52%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政策上,我们一直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在产业政策上,我们主要实行进口替代和填平补齐的政策。在外贸政策上,以出口导向为主。在外汇政策上,实施宽进严出的策略,希望进来的外汇越多越好。这些经济结构的特点和经济政策的特点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显现是要假以时日的。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失衡是各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表现,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实现有序调整。

  对于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吴晓灵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一段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而当前央行收回过多的流动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没有必然联系,其动因主要来自储备的增长,交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和公开市场工具应是较好的政策组合。因为当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这几年我们的

宏观调控是比较有效的。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已经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运转。而且物价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投资高增长的趋势已经在趋缓。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要收回过多流动性时在工具选择上和经济热与不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是出于流动性的需要,出于对国际国内货币利差控制的需要。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