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何晓鹤
上周,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计署对200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的审计情况做了汇报,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更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此外,会议上还强调要提高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筹集、管理、使用和运作情况,接受监督;进一步研究基金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资金回报水平,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这两点值得引起关注。
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表面上是分开的,由行政部门负责管理,经办机构负责运营,但是事实上经办机构也是隶属于行政部门,这样的结果就是并没有形成一种真正市场化的运营模式。
这种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操作上的风险。今年7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因涉嫌违规使用32亿元社保基金而落马就是一个明证。
应该说,定期向社会公布运营情况是规避操作风险的第一步。但要从根本上完善现行的社保制度,关键还是要建立独立于行政体制之外的社保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民众的参与度。
而关于保值增值问题,就要提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按照社保基金会理事长项怀诚的解释,社保基金理事会和理事会管的是钱,这笔基金从性质上讲是国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的财力储备之一,专门用于今后各项社会保障的基础。用更简单的话来说,他们掌管的是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
今年10月,项怀诚透露,2006年1月到9月,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2419亿元,收益率为6.01%,是去年同期的3.2倍,已实现收益达121.36亿元,其中50%由股票投资收益获得。
应该说,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成绩单,但是,现有的基金规模还根本无法满足社保基金作为战略储备资金的功能。
“如果社保基金能够有两万亿人民币,一年就至少有一千亿元的收益来补充四亿人口养老的费用。”项怀诚曾描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退一步讲,即使一万亿元,按5%的收益率,仍然有五百亿的收益。”
显然, 从目前社保基金2419亿元的规模变成上万亿基金规模,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尽快启动国有资产划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但由于种种原因,划转工作至今未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其中有些问题,需要各级管理层的智慧和觉悟。
由于国有资产的划拨直接涉及国有企业领导者和国有资产代表者的部门利益,如何权衡和解决必须尽快定夺。此外,充实的社保基金是指各地的社保基金,还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掌管的社保基金,这些问题还都有待明确。
从全局出发考虑,这些问题还是应该遵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尽快解决。
只有这样,社保基金才能真正发挥其战略储备资金的功能。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