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海外并购:并非遍地黄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09:30 国际商报

  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近日宣布,今年三季度,联想在美洲的销售额下降8.3%,至10.7亿美元,并出现了1800万美元的亏损。业内人士指出,联想在美洲的境遇对其“走出去”构成了威胁。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问题冒了出来。TCL兼并法国汤姆逊以后,赢利下降,市值缩水;上汽并购的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员工持续罢工,让“中
国老板”伤透了脑筋;华为收购了3COM,现在正憋着赶快卖出去;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破产后天天被“德国工人阶级”声讨……

  存在某些偏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研究员王榕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归纳起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偏差。

  比如,大多中国企业总是喜欢并购发达国家的知名品牌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企业。但兼并后才慢慢发现,这些企业实际上已步入暮年,难振雄风,或者干脆已经濒临破产。英国《金融时报》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企业收购的典型目标就是:低技术,但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王榕平说,一般情况下,国际市场上的待售企业,或者大公司准备出手的一些部门,往往要么亏损,要么正在走下坡路,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要甩掉的包袱,如彩电对汤姆逊来说早已是个负担,所以TCL收购后业绩一直缩水。IBM早在2002年4月就宣布不再从事个人电脑制造,联想接手后排名下降。因为这些部门的经营本身就存在高风险。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1998~2000年并购高峰中的300个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61%的购方公司在并购一年后股东收益减少,赢利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4.3%。德国的一位学者在提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说:“中国的管理人员有时太注重一家公司的过去,而对这家公司的未来考虑得太少。”

  借鉴成功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贾保华说,中国企业在并购中难以与海外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也是一大问题。从收购韩国企业的做法来看,令人感到中国企业似乎无意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成功重组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他们关心的似乎完全是将被收购企业的技术转移到中国。像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罢工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海汽车收购双龙汽车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韩国国内的研发人员派往中国工作。几十名甚至几百名研发人员被抽调到中国,削弱了韩国国内的研发基础,从而导致工厂经营恶化,于是公司开始裁员,使一些工人下岗,这就埋下了劳资冲突的隐患。

  贾保华认为,这样做就似乎走上了一条先是减少投资,使产品竞争力削弱,最后导致公司效益恶化的恶性循环之路。而成功的收购企业是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加大投资和研发,从而帮助被收购企业起死回生。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成功案例值得中国企业借鉴。2002年10月,韩国大宇汽车由于经济困难被美国通用公司收购,3年后实现了盈利。与此同时,2001年2月下岗的1725名韩国工人中,有1609人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通用收购大宇被认为是结构调整的成功典范,其成功原因可以归纳为劳资合作、低费用结构下的持续研发。两家公司的劳资双方通过互相让步并合作,最终渡过了难关。这与中国并购企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用进一步提高大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而上汽收购双龙则更倾向于获取技术,而不是提高其生产效率。

  韩国一位业界专家说,收购韩国企业的中国企业应该记住,兑现当初承诺的投资以及保持韩国国内研发设施的竞争力才是双赢之路。

  面对环境阻力

  谈到中国企业在并购中遇到的难题,欧洲工业雇主协会咨询师卡洛斯·冈萨雷斯一语中的。他说,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现在面临一个客观存在的软环境阻力,如过惯舒适生活的西欧人普遍有一种“恐惧变革”的心理。在这种环境下,凡是对就业产生影响的相关消息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比如,中国企业想在德国并购一些企业,就引起当地一些居民的反感,这便是上述心理使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的许多政客对全球化的益处说得不透。

  另外,欧洲国家的一些媒体“惟恐天下不乱”,一旦得到类似的消息,便开始炒作,从而将冲击放大,误导了不少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媒体与工会将是可能面对的“暗礁”,不可等闲视之。

  “群英会”作用大

  王榕平说,事实上,欧洲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并非单枪匹马,特立独行,而是得到了一个整体网络的支持。中国欧盟商会就是个例子,这家协会现有900多家企业会员,在中国五六个城市设有办事处,为欧盟国家的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比如中国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世贸规则落实情况等,非常清晰明了,为企业会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极具可操作性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在下结论之前先作一番理性的审视。同时,这些商会组织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凡有企业在经营中遇到问题,都能迅速“对症下药”,找对路子找对人,很快将事情搞定。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时,就缺乏这样一些团体。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无论是TCL,联想还是上汽,都在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以期下一步飞跃。尽管公司业绩一直不太理想,但是TCL老总李东生称,对收购汤姆逊,他从未感到过后悔。“走向世界是中国企业扩张的唯一途径,我们肯定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新闻延伸

  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创新高

  在线国际商报讯驻日本使馆经商处消息英国市场调查公司Dealogic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2006年世界企业并购金额达3.46万亿美元,已经超过历史上最高的2000年(3.33万亿美元)。钢铁和金融是并购的主要产业。

  资金实力日益增强的并购基金主导世界并购市场是重要特征。与此同时,世界企业重组已经开始迅速从欧洲向日本及亚洲等地扩展。从地区来看,欧洲企业并购案仍然是最多的,比去年增加20%以上,创历史新高。

  今年世界并购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并购基金的存在感日益突出。并购基金开始主导大型并购案件,并购总金额已占全部的17%,远远超过2000年的4%。

本报记者 陈妍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