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官字无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16:09 财经时报

  话说10月间,山东齐河警方破获了一桩怪案:几个无业游民,竟然把33个人“安排”到了县直各部门工作,他们凭借的,仅仅是该县县委书记的签名——而且还是假冒的签名,是“赝品”。

  但赝品总归是赝品,稍不留神就会露馅。据说由于该县人事局某位干事的警觉——他发现“有些安排人的签字,不像是领导本人的签字”,随后书记本人也发现“很多人事安排的签名并不是自己的笔迹”,骗子的瞒天过海就大白于天下。

  这很像“笨贼一箩筐”的现实版本,是“无奈的下策”。想来身为无业游民,向县委书记索要签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说到“索字”这一点,他们就没有韩宗儒聪明——韩活在1000年前,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朋友”。

  苏轼是个大书画家,据说当时想求一幅东坡亲笔,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偏偏就有一粗人,也对苏字朝思暮想,后来就找到了韩宗儒,对他说:如果你能搞到苏轼的字,我就送你一条羊腿。一幅字换一条羊腿,多多益善——那时候的羊腿,想来也不是想吃就吃的东西。

  韩宗儒也知道求字之难,他就想了个法子:不断给苏轼写信,然后拿苏的回信去换羊腿,既加深了朋友的友谊,又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后来苏轼闻知此事,一笑了之。某一次,苏轼因公务繁忙,忘了回信,韩宗儒家里断了羊腿供应,就派了一个家丁去苏家催促,于是苏轼开了个玩笑: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本官今日不杀羊——那时候,苏轼的身份还是知州,应该比现在的县委书记还高一级。

  这两件“索字”案时隔千年,却是如出一辙。三个角色雷同:有人的字很难得、有人偏偏想要,于是找到了“中介”。不同的是中介的本事——聪明的韩宗儒假写信骗来了真签名,而现代的这几个无业游民,就直接照葫芦画瓢。

  还有一点不同,韩宗儒收的“中介费”不过是一条羊腿,所以苏轼也大可以一笑了之。但这几个无业游民的中介费却高得吓人——一个赝品签名,竟然能卖出7万元的高价。和这位父母官的签名相比,苏东坡的书信就是萝卜白菜,实在太稀松平常了。

  我们绝不能由此就追究这位县委书记,毕竟那签名是假的,是赝品,不能据此推断,他的“真品”也可以明码标价。但有33个人能够凭借一个假签名堂而皇之的吃上皇粮,则至少说明,至少在这个县的很多机关,都是“认”这个签名的,假签名卖出了数万元的“市场价”,也就成了有价有市的事。这个“市场”的存在,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认定:需求方的这33个人,索字也绝非为了收藏,而是作为谋官的“通行证”。怕是更没人相信,他们高价求字,疏通“仕途”,是愿意“

为人民服务”。

  “官”字本无价,但是“官”们写的字是可以定价的——可以毫无价值,也可以一字万金。在苏轼的眼里,“本官今日不杀羊”,是一个善意略带戏谑的玩笑。虽然是书法大家(位列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他也基本认同了自己的一封信换取一条羊腿的价格,至于由“官”带来的“附加值”,他没有想过。但在当今的齐河,这个官字的“附加值”,却高得可以让东坡弃笔。

  其实以官卖字的事,苏轼也干过。据说是他在任杭州通判时,某一天衙门里来了官司,原告是一个丝绸商,被告是一个做扇子的。纠纷并不复杂:那时候有品位的扇子通常是绸面的,所以这个制扇商的就从丝绸商那里进了一批丝绸原料,价值两万钱。合同约定何时何地付清购物款项。但是天意弄人,制扇商家遇变故,破费很多,又恰逢夏日多雨,扇子卖不出去——扇子成了库存,制扇商也就没钱还账。

  丝绸商要收回应收帐款,合情合理;制扇商濒临破产无钱还债,也是情有可原。于是苏轼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制扇商回家拿来了20把卖不出去的扇子,当堂在那扇面上又写又画。画完了他告诉那个可怜的制扇商:你当街卖扇子去,每扇1000钱。果然,这20把扇子虽然标价很高,却迅速被抢购一空。制扇商还了债,丝绸商收了款,苏东坡了结了一个难判的官司。

  细细想来,苏东坡虽然也是在“以官卖字”,但他卖了自己的手艺,为的是作个更好的官——和当今齐河的区区怪事恰恰相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