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逐鹿液化天然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11:44  《财经》杂志

  高价LNG(液化天然气),买还是不买?对中国三大石油集团,这已不是问题

  □ 本刊记者 赵剑飞 本刊实习记者 王欢/文

  “现在,卡塔尔的合同最早已经排到了2010年。”11月7日,在北京中石油办公大楼一间略显简陋的办公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汤亚利对《财经》记者说。从他的脸上可以感到遗憾与焦虑之情。

  接受采访之前,汤亚利刚陪同中石油副总裁廖永远完成了卡塔尔之行。他们意在探求中石油从卡塔尔购买液化天然气(下称LNG)的可能——遗憾的是,中国人来晚了。

  不过,中石油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仍在争取从卡塔尔2010年前的订单里抢一杯羹。卡塔尔北部与伊朗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气田,位于卡塔尔北部的气田探明可采储量在25万亿立方米以上,而中国目前天然气累计探明可采储量还不到5万亿立方米。

  尽管中石油垄断了中国上游的天然气资源,同时管理着中国最大规模的天然气输送网络,但天然气资源稀少的现实使得中石油不能掉以轻心。汤亚利现在关注的,是五年之后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问题。

  根据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200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500亿立方米。中石油预计,到2010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为300亿-400亿立方米,2015年缺口为500亿-600亿立方米,2020年缺口为800亿-90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不仅中石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都已经看到,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正在向天然气展开微笑。中海油近期在东南亚频频拿下大单,显露了这家在中国排名第三的石油企业急于登陆天然气市场之急切。

  尽管气价在油价和供应紧张的双重推动下不断飙升,中海油还是在9月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订下长期LNG供应合同;其价格,按照中海油CEO傅成玉的说法,“是为东南亚的天然气价格订下了一个新标杆”。

  按照计划,中国的数座LNG接收站将在2010年以前陆续投入运行。谁能拿到足够多的气源,谁就能占领更多的根据地。然而,国际LNG供应至少在2010年之前都将处于紧张状态。高价LNG,买还是不买?这对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来说已不是问题。

  抢滩沿海LNG

  在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汤亚利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中国管网地图,上面描绘了中石油全国油气管道网络。西气东输管道与正在和即将建设的其他管道纵横交错,将超过全国产量三分之二的天然气送往全国,每一个分支都是一个市场。

  就在六年前,天然气被确定为“新的增长点”时,这上面的许多管道还不存在。当年,忠武管道工程获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要求必须要“有市场(买方)”,并且与买方签订“照付不议”合同后才能建管道。

  “当时没人买,开发市场遇到重重阻力,要一家一家求人家。”汤亚利说。

  “西气东输工程最初带有支援西部开发的色彩,却唤醒了中国潜在的天然气居民消费,民用需求上升得非常快。”一家国际能源研究机构驻北京的分析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仅用六年时间,中国天然气市场戏剧性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且即将面临巨大缺口。在中国的很多城市,谁能找到气源,谁就可以获得在当地成为天然气独家运营商的地位。

  就在中石油的管道图上,河北唐山、江苏如东和辽宁大连三处,标注着显著的红色六角形。这三地,正是中石油正在建设的LNG接收站所在地。

  据汤亚利介绍,中国沿海适宜建造LNG接收站的城市大约有20多处。据悉,各企业向国家发改委报过12个项目,国家发改委同意的只有十个,其中中石油三个,中石化两个,其余五个都被中海油拿下。

  中海油没有陆上资源,海上气田产能又有限,引进LNG自然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天然气应用之初,中海油就获得了第一个试点项目——广东LNG接收站项目。2002年,中海油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向英国石油公司收购了印尼东固LNG项目的部分股权,就意在为将来的LNG接收站做准备。

  2003年,时任中海油董事长兼CEO的卫留成在展望公司战略时,首次在核心战略中提出“发展天然气业务”。同年10月,傅成玉接替卫留成出任中海油董事长兼CEO,进一步把“扩大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列入中海油长期发展战略。此后,中海油在历年公司战略展望中,都将“开发和拓展天然气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当年,中海油就以3.48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的上游产品及储量权益。

  有了在上游的一定准备,除了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的五个LNG接收站项目,中海油自2004年起,分别与河北省秦皇岛市、天津市、辽宁省、江苏省、广东省汕头市等签署了LNG合作框架协议,在东部海岸线布上下了一粒粒“棋子”。

  依照中海油的战略设想,等这些LNG接收站建好,再以一条纵贯东西的管道将这些“棋子”串起来,即可稳稳地占据东部沿海的LNG市场。据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天然气)常务副总经理刘立名预测,到2010年左右,中海油将实现年进口2500万吨LNG。

  或许是忙于西气东输工程项目,迟至今年6月,中石油方宣布与香港港口及基建企业保华集团合作,共同兴建位于江苏如东的LNG接收站。汤亚利介绍,中石油河北唐山和江苏如东LNG接收站一期接收能力设计均为300万吨,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1000万吨;辽宁大连LNG接收站一期接收能力设计为300万吨,最终目标是600万吨。如此,仅中石油一年需要进口的LNG至少也要在1000万吨左右。

  对于中海油在东部沿海的布局,中石油自有其竞争武器——中石油掌握的全国95%的管道网。汤亚利说,到今年年底,中石油的天然气管道将实现全国互联互通,这将极大提升中石油在天然气供应方面的保证能力,也为未来接收LNG做好准备。“未来唐山接收站的LNG,就可以通过管道配送、传递给全国各个有管道的地方。”

  相形之下,中石化的重点一直放在山东天然气市场开发和川气东输项目,对LNG着手较晚,至去年6月才成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的刘成林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石化重点是青岛项目和计划往澳门供气的珠海项目。由于气源一直没有落实,LNG项目投产时间往后略有推迟,预计要到2010年。“青岛项目在重新选站址。”刘成林说。

  2010年前都是卖方市场

  就在中国的三巨头开始争抢LNG接收站时,国际LNG市场供求情况却彻底转变,从买方市场一变成为卖方市场。传统上的LNG消费大户一直在亚洲,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但近两年北美LNG市场发展很迅速,建设和规划了很多项目,全球对LNG需求急剧增加。

  在今年11月9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上,国际LNG供求情况最受关注。

  据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莫德阿明(Mohd Farid Amin)博士介绍,目前全球有16个国家在进口LNG,还有十几个国家未来会进口LNG。

  道达尔天然气与发电公司(Total Gas and Power)负责全球液化天然气业务的副总裁龙南惠特里克(Ronan Huitric)预测,LNG供应到2010年之前都会非常紧张,在此之前不会有大的LNG供应项目投产。剑桥能源研究所分析认为,2010年后,由于潜在的可供LNG资源增多,预计供需紧张情况可能有所缓解,LNG价格将呈现下跌趋势。

  中石化东海西湖天然气销售部总经理李良在发言中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兴起一股LNG接收站建设热潮,地方和企业如此积极,很大一个原因是国内天然气价格过低所导致。如果LNG价格提高了,需求就没有这么大;“中国的LNG接收站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减掉一半差不多。”

  然而,2010年之前,正是中国一系列在建LNG接收站投产的高峰。无论中海油还是中石油,抑或中石化,气源成为共同面临的难题;并且谁的LNG接收站多,眼下面临的压力也就最大。

  9月,中海油终于为其福建和上海LNG项目找到了气源:印度尼西亚东固项目同意,从2009年开始的25年里,每年将给中海油供应260万吨LNG;PETRONAS也向外界披露,将从2009年起,连续25年向中海油上海LNG接收站提供液化天然气,供气量为每年100万吨,2012年以后将增加到每年300万吨。

  中海油由此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但如此情形下购买的LNG,价格自然不会低。LNG价格通常按某一公式与国际油价挂钩计算,但具体公式由双方谈判确定。

  三年前,当天然气处于买方市场时,中海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LNG价格仅为每百万BTU(英国热量单位)3美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以当前油价60美元计算,此次中海油与PETRONAS所签合同的LNG价格,为每百万BTU6美元左右。

  即使如此,这个价格还是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业内熟悉此项交易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这一交易背后还存在其他特殊安排。据《华尔街日报》报道,PETRONAS有兴趣在中国经营加油站业务,并希望能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地方从事油气勘探。莫德阿明博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并不否认“未来合作的可能”。

  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胡国忠向《财经》记者透露,中海油浙江宁波项目的气源还未解决,可能的来源地是伊朗。由于气源问题,该项目投产时间也会比原订的2008年有所推迟。

  不过,中海油天然气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刑云表示,宁波LNG项目的气源仍在寻找中,目前说推迟还为时尚早。

  刑云告诉《财经》记者,为解决气源问题,中海油在去年年底成立了资源办公室,以利用中海油多个LNG项目总量上的优势,整合起来对外谈判,另外还包括寻找现贷LNG合同。

  10月底,中海油披露,当月月初,先后与苏伊士、道达尔以及壳牌东方贸易公司签订LNG现货贸易主合同(Master Agreement)。不过,中海油没有披露这三个合同预期规模和价格。业内人士认为,签订这一系列合同表明,中海油迫于形势开始接受高价气源。

  现货LNG交易存在已久,但最近一年多才逐步盛行,这也是由于LNG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不匹配而产生的。其交易量一般不大,尚不足以单独提供给一个LNG项目。现货LNG一般指供货期在一年以内的LNG合同,因此并非长期可靠的气源。

  “在LNG目前完全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现货LNG价格不会便宜。”《财经》采访的分析师说。

  中国石化至今还没有锁定一处气源。2004年10月,中国和伊朗两国政府签订备忘录,伊朗同意中石化作为主要开发商开发亚达瓦兰(Yadavaran)油田,并同意中石化每年购买1000万吨LNG,为期25年。但此后,该项交易就没有了进展。

  中石化天然气公司刘成林对《财经》记者表示,与伊朗的主要问题也是价格。他并表示,中石化除了继续在伊朗和俄罗斯寻找气源,还前往澳大利亚寻找气源。

  据悉,国家授权中石油为国家能源安全向四个方向努力寻求气源:东北方面,埃克森美孚已经于近日表示,同中石油达成了初步协议,将向中石油出售在俄罗斯库页岛(Sakhalin Island)开采的天然气。但这一协议还需要获得俄罗斯国家控股的能源垄断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同意。“俄罗斯所有出口天然气都必须经过Gazprom。”汤亚利说。

  东部沿海需要为三座LNG接收站寻找气源,正按国家发改委部署进行,显然是目前最难以确定的。“只能看看生产国能否从现在的合同之中让出一块供给中国。不过价格也不会便宜。”汤亚利说。

  西北部,正在修建中的土库曼斯坦输气管道,有望从2009年开始为中国供气。

  西南方面,中石油则希望从邻国购买天然气。2005年11月6日,原中石油高级副总裁苏树林前往缅甸,与缅甸能源局局长吴梭敏签署了共同开发缅甸境内天然气项目的谅解备忘录。

  据汤亚利介绍,西气东输已达到设计能力每年120亿立方米,目前正对其进行增压,年内完成,有望提升输送能力至170万立方米。关于西气东输二线,国庆节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已经批准”,但汤亚利称,仍处于“可研”阶段。

  高价LNG考验中国

  “国家请客,我们埋单。”一位国有石油企业员工如是形容目前供给电厂的天然气价格。

  以西气东输为例,给电厂价格为1.12元/立方米,按照中石油的说法,远远低于成本价。

  中石油负责管道的副总汤亚利表示,目前除塔里木盆地出产的天然气,其它井出产的天然气价格都是“倒挂”。

  目前计划中的LNG接收站几乎都有电厂相伴,一旦进口LNG价格上涨,电厂如何生存便将成为问题。一般情况,接收站与上游LNG生产商签的是照付不议合同,与下游电厂用户签的也是照付不议合同,而电厂与电网之间却没有售电协议。这是电厂使用LNG的一大障碍。

  令情况更加复杂的是,目前中国电力改革实施竞价上网,使用LNG发电成本比使用燃料油和煤炭要高,从而对电厂用户的吸引力更小。

  “这种局面,使处于既位于天然气工业下游、又位于电力行业上游的燃气电厂面临两难境地。”中海油天然气刘立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中海油的燃气电厂计划以让利方式来保证市场。刑云表示,该公司计划降低内部回报率,以便用户能够接受电价。此外,该公司也在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但他没有透露具体内容。

  汤亚利认为,LNG发电适用于调峰——即高峰时的紧急供电,应该通过差异电价解决负荷成本问题。“天然气给国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就此而言,应该给予产业链高价。”

  汤还建议,对化肥生产使用的天然气价也进行改革,“应对化肥生产实行无差异气价,减少化肥销售中间环节,将补贴直接补给农民,补贴来源是合理价格的税源。”目前中国天然气有32%用于化肥生产,价格实行的也是政策价。但化肥生产企业目前多数都是上市公司,销售又经过农机公司再卖给农民。国家对化肥生产的补贴实际上沉淀在农机公司与化肥厂股东手中,农民并未全部受益。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发改委原计划在三至五年将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到位,现在还要缩短这一时间。去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及近期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的通知》,将天然气出厂价格改为统一实行政府指导价,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年调整一次;调整系数根据原油、LPG(液化石油气)和煤炭价格五年移动平均变化情况,分别按40%、20%和40%加权平均确定,相邻年度的价格调整幅度最大不超过8%。

  据悉,调整之后的天然气价格相当于同期油价的60%,而以前是20%。即便如此,在“三巨头”看来,国内天然气的价格机制,仍然限制了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购买LNG的价格谈判能力。“未来应还原成本加乘,加适当利润,实现与国际天然气价的接轨。”汤亚利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财经》杂志网站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