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价格水平稳中趋升 通胀警惕仍难放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11:2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这是央行于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发出的警示。央行在报告中指出,三季度价格水平稳中趋升,同时,投资增速反弹引起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加快推进等因素对PPI和CPI拉动作用的显现、企业在治理污染、劳动保障、安全生产、职工工资等方面成本的增加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未来我国价格走势的上行风险仍不容忽视。

  报告内容印证了日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对当前金融运行趋势的判断。在上月参加2006年中国银行家论坛会后,她曾表示,尽管国际油价下降使得国内的通胀压力稍微舒缓,但是由于资源价格还没有完全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劳动力价格也明显偏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

  此前,在一季度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均曾对当前经济所面临的潜在通胀压力上升风险提出了警示。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2006年一季度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明显快于预期目标,而未来价格走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总体来看,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称,未来我国价格走势虽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因此要高度关注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如果单就数据看,有专家认为,“三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1.3%,同比涨幅保持平稳”,表明当前宏观经济并未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实际上,2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月同比涨幅在0.8%与1.5%之间。前三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1.3%,其中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1.2%、1.4%和1.3%。显然,CPI处在温和上涨的区间内。并且,由于当前我国部分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似乎也暗示着潜在的

通货紧缩风险。

  那么,央行的“通胀”之忧从何而来?“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是央行对潜在通货膨胀风险不放松警觉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从三季度金融口径统计数据来看,贷款和货币供应量有所回落但是幅度不大;从长期来看,由于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不断增加,央行被动地不断投放货币,从这一点来说,央行感受到的是较大的通胀压力。”

  对物价上涨表示担心的不仅仅是央行。央行2006年8月中下旬进行的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三季度居民预期“物价上升”的占比升至44.2%,比第二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为历史次高水平,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同时,居民的物价上涨预期大幅上升,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了40.6%,较上季上升9.5个百分点,为仅次于2003年4季度43.5%峰值的历史次高水平,居民对四季度物价走势比较悲观。

  此外,考虑到在居民消费中占较大比重的住房消费,目前还没有纳入到CPI指标体系中,我国目前的CPI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对于通货膨胀压力的判断不可过于乐观,通胀风险不容放松警惕。

  对于央行下一步调控措施,有专家认为,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方面是基础货币的压力,即国际收支盈余压力还将继续存在,甚至会加大。这种压力自然会反映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占款的增加和基础货币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货币乘数的压力,即由于银行上市后贷款冲动增加,以及支付体系效率提高而带来的货币乘数不断上升,即使央行能将基础货币供应控制在10%左右,广义货币的增长也可能会明显高于目标。因此,继续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是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化解通胀压力的重要手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