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外贸学走平衡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10:00 国际商报
短暂的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落幕,它所传递出来的强烈信号足以拨动中国经济的神经。 会议最具意义之处在于: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在反省后日趋理性。“在着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进口增长方式转变”这一思路的明确提出,为今后我国外贸的更大跨越提示了新的思路。站在这一高度看,此次会议是必要的、紧迫的。它预示着我国外贸发展的理念从过去单纯的“奖出限进”转变为“进出并重”,尤其强调了贸易的均衡发展。 仅10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到238亿美元的高位,刺激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11月13日,消息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了7.8644的新高。由贸易顺差导致的国际社会对我经济问题的政治化,以及“中国因素”在此过程中被无限放大,已成为和平崛起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无法回避的最紧迫问题,“平衡对外贸易”的课题考量着中国经济智囊们的应对招数。 事实上,近一两年,我国为了平抑顺差采取了诸如降低出口退税、加征部分产品出口关税、调整加工贸易产品目录等限制出口的措施。 但是,消减顺差必须或只能通过限制出口来实现吗?这其实也是业内争论的焦点之一。一些专家认为,造成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出口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即“出口增长过快”。这种观点的症结却是:未能认识到我国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奖出限入”的传统观念和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与相关政策所导致的进口增速滞后;未能认识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特定发展阶段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对外贸易“高出高进”的过程;未能认识到解决外贸顺差持续扩大问题,需要更多地从扩大进口上寻求出路。 其实,综合考量各方因素,解决当前的贸易顺差问题,扩大进口的代价确比抑制出口的代价小得多。 测算表明,以2005年我国出口实绩为基数,出口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大约影响GDP增速0.2个百分点;出口每减增1亿美元,就意味着将减少1.2万个新增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会中,大约60%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据此测算,出口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大约影响76亿美元出口,减少近9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对出口的过多抑制还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和行业面临致命危机。 然而,扩大进口的情况就不同了。其最主要的代价只是对进口增长较快的产业形成直接竞争压力,但没有数据证明一定会带来经济的负增长。相反,扩大进口还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带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进口环节税收;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能力;减少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缓解贸易磨擦。 “十一五”规划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商务部10月公布的《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我国将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实现贸易平衡转变。这意味着,在新的时期,国家和行业都及时转变了观念和思路,从这个历史时刻起,“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同时也昭示:中国外贸发展已步入一个需要谋求进出口双向发展、平衡发展的关键时期。 运用经济学原理中四项指标来衡量我国外贸今天的成就不难看出,我国外贸工作对GDP的贡献功不可没,对就业的支持成不争之事实,对防范通缩的效果有目共睹,唯独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我们必须抓紧做好进口贸易工作,平衡国际收支,以提交一份圆满的经济答卷。 在即将平稳走过“十一五”开局之年之时,我们期待,明天的中国外贸能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不仅从单纯注重出口转向注重贸易平衡,还要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从普遍鼓励出口转向按产业政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从偏重货物贸易向货物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我们应努力建立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透明的外贸管理制度,创造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 本报记者 非飞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