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引发CPI与M2背道而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05:34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上官卫国

  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CPI同比仅上涨1.3%,而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却增长17.1%。前者远低于年初确定的3%的调控目标,而后者却远高于年初确定的15%的调控目标。两个本应同向运行的指标却如此背离,归根到底是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足造成的。

  M2是代表货币流动性的重要指标,CPI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流动性泛滥本应推动物价上涨,但目前CPI却在低位徘徊。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近年来占CPI的权重大约75%的工业消费品和食品类商品供给充足,其价格普遍低落,相应地制约了CPI的上行高度。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消费品的供给能力早已今非昔比。纺织服装、彩电

冰箱、电脑手机等大批商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居民的需要,还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最近三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产,以粮食为标志的各类食品供应充足。供给充足带来的竞争加剧,是CPI走低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许多居民在为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储蓄;我国农村人口庞大,农业效益低,限制了农民的增收,他们的消费能量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而最近几年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过快,不少居民甚至节衣缩食在为买房攒钱。这些因素的累积,大大降低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自然难以拉动反映当期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CPI走高。

  观察人士指出,M2增长过快,与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密切相关,但归根到底,它与居民消费意愿低落直接相关。可以说,是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期不足,最终引致外需的大幅增加。而本该用于消费的一部分钱变成了居民储蓄,也加大了M2的增速。这一导致CPI走势与M2走势相悖的原因,应当引起

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出台更多的调整居民收入和完善社保制度的政策,使经济运行更为协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