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已成为主流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01:14 中华工商时报

  □甘丰录

  专访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

  《总部经济周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跨国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也开始有计划的进行调整。您认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新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志乐:2001年以来,世界知名跨国企业纷纷调整在中国的投资战略,加大在华投资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整合在华企业集团。

  2001-2003年这三年恰恰是中国入世时期,与国际跨境投资发展趋势不同,外商在华投资逆势上扬。跨国公司纷纷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发展战略,放大在中国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扩大投资显然是实现在华战略的必然措施。

  目前跨国公司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物流系统,仅仅从事生产制造难以扩大中国市场,仅仅从国外引进新产品而不在当地研究开发也难以取胜。在中国进行研究,贴近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开发不仅节省研究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

竞争力

  另外,企业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全

  产业链的竞争。面对其他跨国企业以及正在崛起的国内企业的竞争,跨过公司延伸了产业链条,一方面向研究、开发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另一方面则向销售、物流等产业链下游发展。

  2004年我曾经对跨国企业在华经营战略以及管理结构的调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目前来看,跨过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证实了我的分析。许多的跨国公司面临整合在华各项资源,设立在中国的总部,从而协调在华各个经营机构成为一个整体参与竞争,通过若干运营中心开展各项业务等诸多战略调整。中国入世之后商务部曾经多次对“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进行修正。外商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不仅可以从事投资和再投资,而且实际上被允许经营出口贸易,有限的进口贸易以及经销在华所投资的产品,也被允许从事为投资企业提供财务支持。事实上这些新功能恰恰是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所要求的。新的投资性公司规定使得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中国总部的法规条件进一步完善。

  《总部经济周刊》:目前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以及跨国公司研发、运营等功能性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的总部经济现象受到广泛的关注。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性的总部以及研发机构的入驻是否会成为主流趋势?政府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这样一种趋势?

  王志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各区域的中心城市,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目前商务部最新公布的美国研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商务部公布了“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国家工程学会和医药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建立海外研发基地的首选目标是中国。调查认为,中国、印度成为研发中心热点与当地市场潜力巨大、投资环境改善和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研究人员有关。建立研发机构时,人员工资、当地有无税收优惠等不是主要考虑因素,研发本地化才是目的,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开发出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中国政府曾经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强制要求跨国公司转让技术,实行国产化,但中国加入W TO后,这个问题已基本解决。

  政府部门应该深入了解跨国公司扩展研发活动的动机、规律,因地制宜的制定正确的政策引导跨国公司建立研发机构。要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强政策的预见性;简化科研人员的进入和留驻手续。降低房地产成本和其他商务成本。提高本土教育与科研水平,加大政府对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发展创业资本市场等手段,繁荣本地的创新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另外,要选择条件合适的地点,按照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特点设立研发园区,形成高水平的研发集群。在吸收研发机构的同时,政府要注意提高研发机构的档次,鼓励跨国公司整合其在华的研发机构,形成在母公司中地位更高的海外研发机构。要下大力气加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鼓励跨国公司与科研教学机构、本地配套企业最终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

  《总部经济周刊》:一方面跨国公司要扩大在华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国内各个区域都将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变得炙手可热,恶性竞争也随之而来成为顽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王志乐:一些地方把招商引资当成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捷径,引发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恶性竞争:不计成本招商、优惠政策过滥和开发区过多过滥、占用土地过多、吸引外资项目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但是,以上所列举的恶性竞争现象虽然存在,却并不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也不具备普遍性。面对当前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引导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逐步确立和谐发展的目标。招商引资的办法也应该由政策引导转为市场引导。

  跨国公司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资源。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繁荣和景气,带来了中国新行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引擎,而且是中国体制转型和观念创新的催化剂,这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跨国公司又是全球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式。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不应该缩小外资的投资规模,应该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应该发挥跨国企业积极的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部经济周刊》:中国的哪些区域和城市是跨国公司选择的重点?那些非中心城市,例如西部城市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否具有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入驻的潜力?

  王志乐:我刚刚提到过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引导招商引资。你提到的这些非区域中心城市并不具备跨国企业区域总部所需求的人才、信息等资源。因此这些城市应该以吸引跨国企业的项目为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具备充足城市资源、开放程度比较深入的中心城市,目前是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选择的重点。(14H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