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从五个方面对接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3:57 第一财经日报

  赵何娟

  连云港港是此次采访旅途的第一站,被淡淡的烟雨笼罩的港口仍在忙碌着,突来的细雨并没有影响到港口的繁忙工作。这是一个24小时运转着的港口,码头的集装箱上醒目地标记着物流品牌。

  “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雕塑正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的变化,轨道那头连接着的西方港口名国荷兰,或许同样能感受到这边东头正在酝酿着的巨大变革。

  连云港的再次腾飞计划,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作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特别是陇海兰新铁路沿线11个省区最为便捷的出海口和内引外联的门户,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局长丁军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说道。

  “一体两翼”梦幻组合

  港口“一体两翼”构想的提出是在连云港市加快经济、城市、工业、国际化大发展时期提出的战略部署。

  延伸“一体”就是要立足现有港湾,充分利用良好的水文和航道条件,加快建设庙岭集装箱港区和东港区干散货港区,整合、优化配套场地和集疏运等功能,为2008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和集装箱吞吐量300万TEU提供基础条件,更多集中处理集装箱业务;拓展“两翼”就是跳出现有港湾,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港口配置资源作用,充分利用全市岸线资源和后方土地资源,在全市沿海岸线展开港口布局,加快开辟服务与沿海、临港产业发展的工业港区,承接主体港口的产业转移功能,更多以大杂散货为主。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的交流,客观上也要求必须优先发展包括港口出海通道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因此,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提出,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

  从运输距离看,如果以郑州西端为起点,从连云港进出口货物分别比经天津近370公里,比经青岛近537公里,比经日照近309公里,比经上海近482公里。连云港也因此正成为中西部省区寻求太平洋海口的首选港口。

  此外,丁军华还指出,连云港海洋经济与内陆资源型经济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可以通过港口、港口城市这一联结纽带实现交通、

能源、文化、旅游等一系列密切交流和合理利用。目前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正在建立更为密切的经济联系。目前,中西部省区在港口地区已经建成了数十个合作合资项目,如陕西长信公司与港口合资建设10万平方米保税库,新疆农垦集团10万吨棉花出口基地在连云港落户。

  “夹缝”生存原则

  位于青岛港和上海港等若干个大港之间的连云港,位置显得有些尴尬。王建华说,从客观上讲,在过去的八十多年,上海的龙头作用很明显,对于长三角、长江黄金水道,上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连云港周边没有太多附属地区,离现在的经济辐射源也相对比较远。

  长期的沉寂,并未让连云港沮丧。他们在新的国家开发版图和“一体两翼”的新港城规划中,重新找到了自己在南北大港夹缝中的生存定位。

  连云港“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连云港将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青岛和上海之间重要的干线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

  丁军华介绍,建青岛-上海之间的干线大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延伸“一体”,做亿吨钢量,突出枢纽和干线功能。立足现有港湾,加快启动北港区集装箱港区建设,提升配套场地和集疏运等功能,向规模化、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其次,拓展“两翼”,做持续增量,强化组合开发。近期,重点开发埒子港区,为承接主港区大宗散杂货功能转移以及周边布局冶炼、重化工产业创造条件;中远期,着眼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以灌河口港区为“南翼”、以海头港区为北翼的组合大港的开发建设,以最快速度形成苏北港口群,昂起江苏沿海经济带的龙头。

  再次,优先发展集装箱干线大港。集装箱的发展,已使其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化国际贸易大港的主要标志。上海港和青岛港之间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没有集装箱干线港,距离连云港最近的日照港的集装箱运输也才刚刚起步,因此连云港将优先发展集装箱。

  最后,就是推进整合,优化结构,促成港城一体化。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兴市”发展方针,一是整合主港区陆域资源,调整优化现有港区的工程布局,改变目前散、乱、小、脏的状况;二是一体两翼之间的整合,结合各自特点最大程度发挥组合大港的优势;三是港城之间的整合,统筹港口、城市、旅游和产业协调发展。

  对接上海

  丁建华也很清楚地看到,上海港要真正建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不仅需要利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也要在沿海港口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补充上海岸线资源的不足。连云港优势明显,岸线资源丰富,最近又被纳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完全可以成为上海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目前,连云港在货物运输、航线中转、港航合作、码头建设、物流信息等方面已经与长三角港口群开展日益密切的合作,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原料供给港和产品输出港。据统计,去年港口与上海之间的货物运输已经达到900万吨,占港口吞吐量的15%,经上海中转的集装箱达到10万标箱,占港口集装箱运量的10%。

  丁建华说,下一步将以海运为纽带将连云港纳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规划建设,发挥各自的优势,连云港将发挥初级生产资料输出基地优势,当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后方“大仓库”。

  王建华任连云港市委书记后开始反复研究如何接受上海的辐射,并且带队到上海学习。

  王建华提出将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接。一是政策对接。二是产业对接,上海的产业是不断地在往高端走,同时也需要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王建华认为最重要的是港航对接和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我们往后是陇海线往中西部走,很多从上海过来的货从这边上岸,我们可以把中西部的货汇聚起来从这到上海去,连云港与上海港有很大的互补关系。”

  王建华将基础设施对接作为整个对接工作的入口。“在沿海高速间的苏通大桥接通后,陆路车程也就三个半小时,我还希望尽快修通铁路,沿海铁路,已被列入‘十一五’规划。只有交通顺畅了,接受上海辐射的可能性才更大。”

  另外还有一个对接,是旅游。连云港还有很多旅游资源并不被上海市民所了解。尽管如此,连云港市旅游局局长李道莹告诉本报记者,上海目前已是连云港最大的游客来源地,今后每年都将至少到上海做两次宣传。连云港的《西游记》起源地花果山、连岛旅游度假区也都正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进入新一轮的资源开发。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