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季飞:投资非洲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1:37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乐桢/北京报道

  “在非洲投资通信和技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险等领域,中国的企业有很大机会。”11月5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下称“中国贸促会”)万季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而在消费品领域,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市场大有可为。”

  在11月5日举行的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闭幕式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众多的中非企业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最早的基础建设、资源合作,到现在的金融服务、电子通讯,投资非洲得到了广度与深度上的事实验证。

  毛里求斯华人社团联合会会长邓旭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非洲设立境外经济贸易区”、“建立中非发展基金”……从胡锦涛主席的8项举措到温家宝总理的5项建议,以及到刚刚成立的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给中国企业发出了强烈的“到非洲去”的信号。

  一次签约19亿美元

  《中国经济周刊》从中国贸促会获悉,在此次签约仪式上,非洲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与11家中方企业签署了14项总金额约19亿美元的商务合同和协议。

  据悉,签约项目包括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与尼日利亚签署的高速公路改造项目合同,华为公司与加纳签署的加纳国家农村电话网项目合同,中信国合、中铝国际与埃及埃尔马戈德铝业公司签署的电解铝厂框架协议,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与埃及社会发展基金签署的金融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等。

  万季飞说,在签约仪式前,1500多名中非企业代表就农业、矿业、能源、水利、建筑、交通、汽车、电子、通讯、机械、纺织、轻工业、医药、金融等14个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洽谈交流。

  合作新蓝图

  事实上,中非投资与合作仍在不断地深化与加强。

  万季飞说,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项目达到800多个,总额达110多亿美元,投资面覆盖所有48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代表中国企业说,中非双方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中非企业的利益已紧密相联。在未来的合作中,中国企业将会更多地为非洲国家做实事,让更多的非洲民众感受到中国人民和中国企业的情意。

  南非商业团体联合会主席、非洲彩虹矿业公司董事长帕特里斯·莫赛皮在会上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合作潜力非常巨大,非洲大陆44%的人口还不到15岁,这就意味着这里将成为很大的购买中国商品的市场,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投资进入非洲。

  此时,中国的企业家也看到这种潜力。中国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天然药物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全忠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有很好医药技术,而非洲有很好天然药材,二者合作的话,潜力无限。”

  “假如非洲的教育取得突破的话,教学仪器设备需求也是非常可观的。”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而徐工集团西亚非洲部赵庆胜部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向非洲的机械出口每年都是成倍递增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市场将非常巨大。”

  做循环经济的深圳柯雷恩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智慧对于非洲的潜力更是充满信心。他说,非洲有很多火电项目,需要大量配套的后期处理技术,我们在这方面有广阔的空间。

  有备而去

  “对于有志于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希望中国的企业家要注意一些问题,有备而去。” 万季飞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不要把非洲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小商品、地摊货或便宜货的市场。”

  万季飞指出,“非洲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加上近年来的发展,非洲人对商品种类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另外,万季飞建议,中国企业千万不要在非洲盲目上项目,要事先对当地的法律法规、风土人情等有所了解,同时也要清楚自身的优劣,全面综合考虑,这样成功的把握才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