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上半场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14:12 新浪财经

  2006年11月12日,国际经贸友好论坛在深圳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 下面是上午论坛实录。

    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下半场实录

  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

  时间:2006年11月12日

  地点: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骏豪酒店骏豪殿

  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光临全球规模最大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出席首届国际经贸友好论坛。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经济转型:全球新挑战”。而且,这次论坛别开生面,是以友好杯职业赛事为平台,为国内外商界、政界和学界的朋友创造了一个轻松的交流舞台。现在我非常荣幸的向各位介绍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出席今天论坛的领导和贵宾有:

  九届全国政协副主任赵南启先生;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先生;

  英国商业顾问、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Digby Jones爵士;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邦柱先生;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刘剑峰先生;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俞晓松先生;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和作协会会长张吾乐先生;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李连和先生;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深圳市副市长郭容俊先生;

  深圳市人大常委、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郭小慧女士;

  在这里,我还要向大家特别介绍积极推动和承办这次活动的两位嘉宾: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主席朱树豪博士、太平绅士;

  英国凯尔特庄园球会主席Terry Matthews爵士;

  在这里,我还非常荣幸按照演讲秩序向大家介绍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博士;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先生;

  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博士;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博士;

  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一国两制”研究会理事长梁振英博士;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朱学勤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

  《财富》杂志国际总编Mr.Robert Friedman;

  主持人: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观澜湖球会主席朱树豪博士太平绅士和英国凯尔特庄园球会主席Terry Matthews共同上台致欢迎词。

  首先有请朱博士致辞。

  朱树豪:尊敬的赵南启副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Terry Matthews爵士、Digby Jones爵士,各位贵宾、各位好朋友!今天观澜湖是双喜临门,同时迎来了首届国际经贸友好论坛和首届友好杯职业赛事的诞生,首先我代表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对各位领导和各位贵宾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高尔夫有550年的历史,友好杯、国际经贸友好论坛是首次把经济论坛和职业赛事进行结合,我和Terry Matthews爵士共同有一个心愿,就是让高尔夫更加超越体育的魅力,担当国际外交、国际经贸、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的重要桥梁,特别是今日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的面临世界,国际社会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的了解中国。我非常高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通过高尔夫这个国际政界、商界人士喜爱的活动,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和国际企业进入中国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崭新平台,把体育的友好关系拓展到经贸的友好对话。

  今年是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诞生第12个年头,我们与12个球场共216洞的规模,再次创造了新的健力士世界第一大球会记录。可以说观澜湖的发展,正是顺应了中国与国际紧密交往的大趋势,更见证了国际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正如我们中国古代兵法推崇的谈笑用兵,我希望国际经贸友好论坛以球会友,成就商机的创新模式,为国内外经贸界朋友寻找更多的伙伴,创造更大的成功!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Digby Jones:我非常高兴来到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我是一位工程师,我同时也是一位商人,在我事业生涯中我开创了很多公司,我一共开创了65个企业,现在很多商人都对中国市场非常有兴趣,我很高兴来到这里,和朱树豪博士和观澜湖员工见面,而且和各位朋友见面,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高尔夫球跟商业结合在一起,实际上高尔夫球曾经把美洲、欧洲结合在一起,这个活动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他把中国和其他国家结合起来。我1969年第一次来到香港,从那以后我感到中国变化是举世瞩目的,我想在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中国正在取得的发展、在深圳地区高速增长都是在我职业生涯中都没有见过的。25年内深圳就变成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生机的城市,这都是值得借鉴的。我也去了北京,1981年我第一次去了北京,北京变化也是另世人瞩目的,1981年的时候,基本上路上看不到车,我当时住在长城酒店,长城酒店当时是一个很新的酒店。1980年末的时候,当时还是电子商业部所在地。我也去拜访过南京,1972年一个公司在那里成立,到现在已经35年了。我在中国拓展商机,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过去25年的发展是令世人瞩目的。中国确实是希望成功的,中国商人想在国际商界舞台上大展身手,这是非常重要的。我鼓励中国和世界更紧密的交往,我想这次论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希望他为我们建设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就可以超越军事、政治,以一种更加友善的态度去合作、交流。

  美国人已经认识中国的出口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中国的汇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对澳元、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这些小的变化都足以使国际经济发生变化。美洲、欧洲国家都认为他们和中国出现了很大的逆差,但与此同时,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中国从出口中创汇巨大。很多时候我们双方是有一些问,但是这些问题的焦点是什么呢?是污染、石油、贸易逆差,如果我们能开拓一些项目,中国政府会在哪些项目上投入呢?我们看在加拿大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在能源方面我们只能更紧密的合作了,比如中国政府与加拿大在水电能源的合作,中国也致力于未来持续的发展,正在与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合作,中国同时也在帮助美国,特别是在石油贸易这方面。所以我们实际上可以退后一步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已经不仅仅国际经贸舞台上强大的力量,而且这种强大的力量还将继续持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许要暂时把我们双方的问题放一放,更加宏观的来看待中国与世界贸易。中国的这种进步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从世界发展中怎么样得到一种新的动力呢?

  我们知道有很多非常富有的国家的发展不能很持续,我们经常用英语说这种富有的情况很难持续。我们希望中国能持续发展,也希望中国能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感谢各位出席“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也很高兴与朱树豪达成共识,作为他的伙伴来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石广生发言。

  石广生:各位先生、女士们,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参加“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改革开放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极大的促进了自身发展,又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只有206亿美元,2005年达到14000亿美元,增长了68倍。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2位跃升为第三位。28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增加到2005年22000亿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0493元。农村人均村收入由134元增长到3255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下降了20%。中国成功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生计问题。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2005年中国以占世界4%的GDP对世界贡献达10%以上。以占世界6%的贸易额为世界贸易增长作出了12%贡献。优质廉价的中国产品减少了各国进口的支出,提高了消费水平,各国消费者都从中受益,中国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五期间中国累计进口22000亿美元,2005年一年进口就超过韩国、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的总额。新增部分接近1995年贸易总额。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境外投资者带来了众多分享利润的机会。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各类外来投资的利润高达2506亿美元,正在运营的28家外商投资企业中2/3以上盈利或持平。中国走出去,也已起步,截至2005年底,中国非经营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517亿美元,累计涉外境外企业9300多家。促进了投资对象国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为实现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进一步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内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1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美元,进口将超过1万亿美元。2005年销售汽车576万,占全球销售量的10%。预计2010年,汽车销售量将超过800万辆。2005年手机用户3.9亿,占全球销量的20%,预计到2010年,手机用户突破6亿。据高盛公司预测,今后10年我国对奢侈品需求将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从服务贸易带看,我国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未来5服务进口年均增21%,照此推算,2010年服务进口将超过2000亿美元。按照过去8年平均增长测算,吸收300亿美元。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发展战略,与此配套,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投资累计达11000亿元。未来从中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4500万。这将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投资创造新的机遇。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中国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双边经贸交流合作,通过双边协商与谈判,促进相互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合理有效的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双边经贸稳定发展。此次国际经贸友好论坛作为一个高层次、跨领域、有影响的论坛,为各方加深了解和友谊,扩大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机会。为众多企业合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我期待着论坛取得丰硕成果,让我们携手把握机遇,深化合作,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作出无懈的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石总的发言。现在我们有请九届政协副主席赵南启先生上台宣布“首届国际经贸友好论坛”开幕。同时有请朱树豪博士、Terry Matthews先生、石广生先生、陈邦柱先生、刘剑峰先生、俞晓松先生、张吾乐先生、李连和先生、郭容俊先生、郭小慧女士。

  赵南启:我宣布“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正式开动!

  主持人:谢谢,请各位嘉宾入座。今天我们现场是坐无虚席,高朋满座,大家都非常关注今天的论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议题部分正式开始。我们这次有两个议题。一个是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国际经贸合作与对话。一个是世界产业升级调整的趋势与挑战。

  首先我们有请英国商业顾问、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Digby Jones发言。

  Digby Jones:朱博士、Terry爵士、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也感谢各位的光临。我作为第一个发言人很荣幸。朱博士,我刚才注意到您是法学博士,我其实本人也是一个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我想我们俩是同行。另外我也非常高兴与我的朋友Terry Matthews见面,我们有几年都没有见了。我也很高兴说在世界各地英国企业家都非常勤奋,能在世界各地创造财富。所以我想Terry Matthews爵士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界名人,他为英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里很高兴与老朋友见面。

  各位朋友,英国是中国最好的朋友,我们是中国的巨大市场。同时我们英国的企业家并不相信贸易保护主义,我们也并不相信高关税,我们也并不相信区域条块分割的贸易,我们相信的是企业家精神,我们相信的是国际合作,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企业到英国来进行贸易、投资,和我们合作。同时我们也愿意把英国企业推荐到各地来扩展业务。我们相信国际间合作能带来双方的盈利,这对英国非常重要,对世界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要。

  在英国我们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英国的发展证明了如果你相信市场的力量、充分利用市场的机会,就一定能取得商业的成功。而英国的发展也说明了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经济的转变是如此的生动。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1世纪是属于亚洲的世纪。在21世纪这种新的扩展应该是经贸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我们致力于创建一个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更加发展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我们是应以经贸友好合作为基础。

  我们谈论经贸合作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认识到他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比如说空中客车公司,如果你坐空中客车的飞机,空中客车收到很多中国政府的订单,比如中国政府下订单购买用于民用航空的飞机。对于空中客车来说,销售一架空中客车飞机,其实他都是在英国组装的。这已经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你乘坐一架飞机你可能不知道有2/3都是在英国组装的,你乘坐飞机就是为英国做了贡献。另外就是中国电信,刚才石广生先生谈到中国手机用户激增,每个月都有400万手机用户增长,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我们再看一下苏格兰,大家都知道苏格兰金融有10%业务都是和中国银行进行的交易。2006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在中国发出的信用卡比在世界其他地方所有发出的信用卡还要多,而苏格兰皇家银行是一个英国银行,在中国业务超过了英国业务。我们再看看伦敦的情况,伦敦可以说是世界的金融首都,以前纽约是金融中心,现在伦敦在国际金融界越来越重要了。我们目前在伦敦的金融业,我们伦敦金融推向市场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来获得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推荐的中国上市公司比前几年增长了5倍。这些数据都说明英国是中国最好的朋友,英国也意识到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英国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我们在中国投入的资金比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在中国投入的资金要更大。比如格兰素史克公司就是英国一个大公司。我们意识到双方的共赢才符合双方的利益,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在纺织品方面英中的合作同样是非常紧密的。纺织品方面,中国企业在美国有一些不太好的经历,可是在英国是非常好的。昨天是2006年11月11号,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当时在卡塔尔首都,当时我就在这个会场,在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入世协议的时候,当时石部长也在场,我当时也作为一个代表参加多哈会议,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刻,我记忆犹新。

  我们当时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当时所目睹的就是世界经济的转型。我们同时也见证了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刚才Terry Matthews爵士非常雄辩的谈到。我想这说明了中国不仅仅更加向世界开放,不仅仅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新的机遇,也说明中国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国钢材量一年增长了29%,这是2006年和2005年相比。在中国国内医药市场一年就增长了25%。而且去年欧盟也超过了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中国卖给欧洲国家的商品比卖给美国的更加多,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同时中国在欧洲的进口比欧洲的出口要少1300亿美元。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一方面更加紧密融入到世界经贸中。另一方面说明我们英国是很开放的态度对待英中贸易的,我们虽然是逆差,但是还是非常欢迎中国。我们跟中国一样在进行经济转型、调整,我们相信这会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富裕,英国也将可以从中受益。所以这是我们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就是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经济转型的意义是什么。中国GDP人均一年800美元,2001年当中国入世的时候人均GDP1000美元,2005年人均GDP达到1800美元,这说明中国人均GDP很快就可以达到2000美元了。如此之快看到GDP的增长,说明中国的进步、富裕也使中国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整个欧洲来说,我们合作的步伐不能停止,我们希望中国在出口的同时也能更多的从欧洲进口,我想对中国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但是目前也有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清醒的认识,比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中国在建设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如果希望调整它的汇率,就会给世界带来震荡。所以中国也肩负着世界发展的责任。英国是一个岛国,5900万人民。英国和德国、瑞典三个国家在欧洲一直是致力于倡导自由贸易的三个国家,对中国来说,我们知道美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4%,但是他所带来的污染是却是世界污染的25%。所以经济增长和污染的问题是需要我们摆上议事日程的。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给我们后代留下什么?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地球?我们给他更加富裕的经济环境,同时会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这是我们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经济增长中需要担负的新责任。

  中国生产了世界50%的照相机,生产了世界超过40%的复印机,也生产了超过40%的电子设备。所以中国在10年以后将会成为超越美国的生产国,中国也会成为伦敦金融市场上的佼佼者。中国的企业在10年以后将更加积极的在伦敦金融市场上大展拳脚。我们英国人希望和中国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我们当然会是中国一个紧密的合作伙伴,虽然我们人口不多,国土面积不多,但是我们希望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能够共同致力于21世纪的持续增长。我想这也是我们“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举办的主旨和愿景。只有我们国家和国家之间像朱博士所说的能够走到一起,能够共同发展、进步,这样是才能使经济得到增长的动力。2008年奥运会也是中国把世界各国聚焦的中国,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无论是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还是在其他的地方,我们都要把这种合作持续的进行下去,也许2年后我们再回到风景秀丽的观澜湖球会,2年后我们继续讨论我们的合作,而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会为我们取得的进步感到欣喜、振奋。

  刚才Terry做了演讲,Terry祖国是英国的威尔士,我想感谢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也特别要感谢中国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李连和发言。

  李连和:尊敬的赵南启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荣幸应邀出席“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我谨代表深圳市政协对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论坛承办方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英国凯尔特庄园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将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并在国际产业转移中逐渐巩固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不仅需要通过引进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也需要通过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本次论坛汇集了政界、商界、学界200多人参与研讨,为国际经贸合作对话。各种观点的碰撞和智慧的迸发将为中国指明方向,也将为深圳的发展提供借鉴。

  深圳经济总量和对外开放水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已经形成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圳也面临突破发展的瓶颈,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挑战,深圳将立足于深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大走出去的实施力度。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力争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最后,预祝“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连和副主席的致辞。接下来我们有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发言。

  陈东琪: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给我十分钟演讲,有这么多尊贵的贵宾,特别还有一些大学者,著名学者。原来我准备了一个演讲稿,我想我要放下了,我利用这十分钟只想讲一个想法。刚才我们石部长已经介绍了中国经济近28年的发展,得到一个感觉是:中国财富快速增长,确实非常快。我再补充一下石部长讲得2005年,其实我们今年就是一个非常快的增长年份。我估计今年增长有可能又是超过10.5%。这两年国内生产总值去年净增23000亿人民币,前年是24000亿。今年即使按照23000元来算的话,今年会增加206000元。如果算一下人均,今年人口增长770万,但是GDP快速增长。所以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按照7.85汇率水平来算的话,我估计人均GDP有可能超过2000美元。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不仅总量快、人均快,而且我们效益非常好。

  我给大家简单报告一下。我们政府财政今年一季度22%的增长水平,今年政府收入增长至少超过20%。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效益指标。政府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很大的收入。第二是企业。企业效益增长打一个平均,整个企业利润的增长按照上市公司的统计报表,我们深圳、上海两个市场1378家可比的,大概增长26%多,全年估计利润增长至少保守的说超过25%。再把全国打一个平均,也应当是两位数。当然这里面有一个贫富差距,资源型的、垄断型的,大企业、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国有企业,而且外向型,尤其是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今年效益非常好,当然也有差距,中小企业效益不太好,下游的、科技类的效益不太好。但是我们说得是平均,今年利润是非常好。有一个涉外公司做了一个分析,中国巨量的顺差增长形成一个外汇储备,外商在中国的回报大概10%-15%。当然他讲得是一个个案,但是可以看出外商获得了很大的回报。第三,经济快速增长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钱多了,包鼓起来了。我们今年1-3季度存款余额超过36%,现在存贷差将近108000亿。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带来储蓄增长加快。简单说一个数据,今年1-3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季度12%左右,实际增长超过10.5%。农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超过10%。整个来看城乡收入增长很快。这说明我们在财富快速增长过程中,我们城乡收入增长了。其中有一个劳动者报酬也是增加了。这一年,各地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实际工资增长在加快,包括农民工收入。

  政府的收入、企业的利润、劳动者的报酬都是在加快,所以财富增长确实给所有参与中国大市场的、大生产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应当说有很大的收益,这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面讲,我们经济的平衡程度、均衡程度我个人看也是在改善,也有几个跟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常讲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太好,投资比重非常大。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增长相对比较慢,但是其实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关系正在发生变化,那就是消费增长也在加快。今年1-3季度全国社会零售总额1-3季度平均13.9%,各位来宾来讲,一听到13%是很快,我们28年年均增长15%,今年13%左右,比15%还要慢一些,所以应当想方设法扩大消费增长。但是和前两年相比消费增长加快了,包括住房、汽车、IT产品、旅游、教育、物质化消费增长都在加快。这是一个均衡。尽管投资还在快速增长,1-3季度投资增长超过25%,最高的时候33.9%,现在降到22%、23%,但是消费还是在保持增长。

  第二,产业情况。一、二、三类产业均衡开始好了,第三产业开始增长。第三季度第三产业的服务投资加快,尤其是交通运输加快。我们整个物流人流是非常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现在保险投资、金融投资都在加快,这是一个迹象。我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大型设备份额在提高。出口在增长。1-9月份钢坯增长是非常快的。9月份钢坯出口量超过600%。我们科技含量高这块增长在扩大。

  第三,原来经济增长主要大部分是在东南沿海,但是最近几个月迹象表明,中西部在加快,1-3季度,东部地区投资26%,中部地区超过40%,西部地区33%。这也是一个迹象,这改变了过度向东部倾斜的趋势。这是一种均衡。

  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农村进程也在加快。包括水、电、路、汽都在加快。这是我们经济均衡过程中一个很好的表现。

  坏的方面也有,但是我想了一下,我们有一些属于经济学家讲的问题甚至也是好的方面。比如外汇顺差和外汇储备。我们看到数据确实感到震惊,1-9月份比去年1019亿顺差还在继续扩大,10月份就是230、240亿。我们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加紧研究的东西可不可以持续,第二,给我们经济带来多大挑战、负面效应,我们研究可能导致更大问题,这需要研究。我们整个经济出口导向带来国民经济扩张、爆发力是非常强的,在全世界市场影响力度是在加强。我们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既是一个坏消息,可能也是一个好消息。中国人现在有钱了,顺差也扩大了,一个月前我们顺差可能1500亿,按照最近一个来月算,可能大概1800亿,感到压力非常大。外汇储备超过1万是不成问题,整个感觉到国民储蓄、存贷差将是1万亿,国内储蓄过剩,这带来中国钱突然增加后怎么办?压力非常大。这是一个情况。

  但是我感到到我们正在寻求一个结合,那就是短期的快速的财富增长能不能长期下去,所以我感觉十一五规划也好、短期政策也好,我们研究一个短期财富快速增长和长期持续怎么结合。我个人感觉到政府在做几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尽量使我们从战略、长远角度做好规划,做好安排。第二,比较注意对外汇经济的政策安排、法制约束。比如能耗问题、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所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问题。第三,短期宏观调控比较注意宏观调控的技巧,采取一些渐进的、微调的。最近两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宏观调控技巧明显提升。我讲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对人民币国际汇率的处理。有的说我们先提10%、20%,但是我们选择的是渐进,去年10月21号到现在还没有超过5%。一个年度大概3%、4%。我个人认为渐进的路子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子。中国产生的问题是长期累计的,如果一次性短期安排,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使我们很被动。所以我觉得走渐进升值、小步微调的路子是一个好办法,容易让我们根据情况作出一个切合实际的调整。我们能够控制对市场的冲击。第二个例子,运用货币手段调整金融也有很大的长进。比如调存款准备金、调货币,我们不是调对经济活动有直接大的影响,我们调存款准备金,我们调了几次,如果调利率的话,是不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调流动性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现在调了三次流动性,由8%调到8.5%、9%,调了三次。第二个选择,对利率的处理采取了微调,我个人认为下一步适当从紧、控制投资信贷,更好运用货币手段,尤其是利率,我个人倾向应当逐步的继续加息,应该这个手段可以约束个人、企业贷款。我想即使调利率也应当采取微调办法,不要采取大的动作。第三方面,宏观调控比较好的就是调税率。我们一方面增加进口,进口东西千方百计增加,我们感觉这个顺差过大,我们直接的增加进口可以缓解顺差。另外对于出口退税调了好几次,我个人认为下一步应该对一些领域的出口退税调整。对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具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这些方面在税费方面给予支持。做得时候也要采取分步渐进,让企业容易承担。我们出口企业比如纺织类,平均利润率大概5%左右。裴教授原来是杭州副市长,可能对浙江情况比较清楚。我们调汇率超过它的话,企业受不了。

  所以宏观调控过程中,我们经济的总体处理包括研究、政策操作、安排要研究一个短期财富快速增长和长期的均衡如何结合。我想不仅要做好长远的战略选择,做好短期宏观调控安排,而且要对每一年度经济增长政策都要运用到,非常灵活走小步慢走,渐进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经济在外汇储备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下一步应当做什么呢?我个人感觉到下一个宏观调控主要着力点应该是扩大。由现在过多的外向循环改为内循环,就是扩大内需。96年中央提出这个方针,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采取的具体措施我个人感觉到力度上、措施安排方面还可以加大。比如说我们如何让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如何提高GDP当中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GDP增长才能落实。我们GDP增长不对称,这是一个大事。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改变这个问题,使中国经济出现一个内外平衡、短期和长期基本均衡的格局,我想中国经济在28年实现了9.4%的增长,我想可能经济增长会略有下降,但是2020年前,中国经济如果处理好这两个平衡关系,可持续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经济对全世界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对全球经济进入一个繁荣时代打好基础,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中国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教授发表演讲。

  樊纲:各位早上好!今天我们讨论经济转型、全球挑战。我围绕这个问题谈一谈长远趋势的问题,首先一个转型是中国正在转型。中国经济转型除了体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以外,最重要的转型是过去28年从农村转移出了2亿到2.5亿农民转移到了工业、服务业。还剩下多少呢?还剩下3亿农民中大概还需要转移出2亿农民。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型。根本性的转型要想人的问题,想就业的问题。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还需要有很多就业的机会。还需要有2亿非农就业机会才能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解决大量农民处于不充分就业的状态。包括刚才陈东琪教授讲得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问题,这还不是解决中国全部发展的问题。这个时候农民工资基本持平,整个低收入水平工人现在占中国80%收入水平可以逐步提高。

  这个转型必然对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像有的人说得要提升中国产业结构,中国就可以不干制造业,就可以搞高新科技。我们达不到这个程度。我个人一个观点是中国经济结构不是一个提升的问题,是扩充的问题。我们现在不能做的事情,高新科技、飞船导弹我们要逐步做出来。但是相当长时间里,为了解决几亿农民就业问题,我们要继续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甚至要做重化工业。这也是宝贵的就业机会。这意思是什么呢?今后几十年中国产业继续非常宽广。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产业扩充过程。对中国现在,继续做纺织、玩具、皮鞋、袜子,今后可以做钢铁、机械,一个一个产业继续做下去。更多产业就业机会在中国能够创造出来。这是第一个大的转型。

  第二个大的转型,发展中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也在转型,也在发展、也在就业,东南亚继续发展,明年是东南亚危机10周年。这些年东亚经济在恢复、发展,甚至包括一些新的发展区域,包括越南、孟加拉等等。更大的转型是印度,现在大家包括印度讨论得很多,但是印度还没有开始中国做得事情,印度过去十年主要发展软件业、高新科技产业,这些产业产值不少,但是创造的就业不多。仅仅创造了100-200万个比较高层次的就业,印度还有70%的劳动力在农业。印度要解决它的发展问题,早晚也要搞制造业,也要搞一般的产业、服务业,使农民转移出来,没有办法。解决社会收入差距的问题、解决社会平等问题、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问题。

  印度的人口将来会比中国多,中国将来可能最多是14-15亿,印度16亿人口。要解决印度转型要多少就业?至少还要5-6亿就业。中国缺2亿,印度缺5亿,东南亚2亿,加起来10亿的就业机会。这就产生了一个大的问题。这就到了世界转型的问题、全球挑战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这么多工作可做?现在西欧、北美,保护主义的后面,英国朋友刚才讲了英国没有保护主义,保护的后面就是一个就业的问题。特别到了欧洲,开会的时候很多人会问就业机会都跑到亚洲,我们将来做什么?我们亚洲人这么多就业,实际上有没有这么多就业够我们做事情?而且现在技术在进步,生产我们用得东西的科技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用得人越来越少,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这个对世界是一个大的挑战。很多冲突将会发生做这个领域。关于就业、关于工作岗位。我们亚洲人希望所有就业岗位都跑到亚洲来。但是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就业,这里还没有谈到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也需要就业。

  长远来讲,科技进步创造了新的东西,但是科技的进步减少了就业,这对人类来讲、对全球来讲是一个挑战。怎么解决这个挑战呢?今天在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球场谈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点启发性。我个人一个主张是从长远来讲,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减少我们全人类的劳动时间,更多的时间去休闲。欧洲、美国有的国家讨论减少工作时间是不是到35小时,我说干脆到20小时。带这个头,最后全世界人都工作25个小时、30个小时,因为我们不需要这么多时间生产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且从人类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最初一个星期工作60、70小时,逐步降到48小时、40小时,都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人参与市场,随着人口的众多,我们可以做到这种事情。现在关键有一些障碍,一个是转型的障碍,一个是观念上的障碍,观念上障碍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衡量人类进步的指标主要是GDP。我们先不说绿色GDP,先不说环境。GDP衡量的是物质的交换,当然包括一些服务的交换,主要是物质生产,没有包含一个重要的指标,什么指标呢?休闲。实际上人类的进步一个重大的表现是我们过去用很多时间要工作、挣钱、吃饭,现在我们用比较少的时间去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去休闲,这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过去把这个忽视了。一个国家如果把工作时间降低到25个小时,休闲时间增加10小时,应该同样把这个作为一个标准。设计一些新的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

  第二,转型问题。发达国家首先要转型,是不是工作到了25个小时、35小时,生活水平就下降呢?不是。更多工作由亚洲人来做,生产东西更便宜,同样的工资可以买更多东西。第二,亚洲人就业机会多了,可以买更多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创造的东西。因此那部分价值也会提高。从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变,还有所提高,但是休闲有所增长,这样逐步扩展到全世界,亚洲人休闲时间也会增长,亚洲人更多的也会去旅游、去买西方发达国家创造的东西,整个世界生活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当然这当中有一个转型的过程、有一个结构态度的过程,但是早晚这是人类所需要的一个转型过程。现在我们谈得是亚洲30亿人加入消费大军,另外就是亚洲30亿人加入劳动大军所带来的挑战必然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使全世界生活结构发生变化。

  我今天所提供的想象的对全球挑战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将来全世界更多的人有工作、更多的人摆脱不充分就业的状态,同时也会使更多的人有时间打高尔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樊纲教授发表的演讲。接下来有请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先生发表演讲。

  李雨时:各位尊敬的嘉宾,上午好!今天我从贸易发展方面谈谈这个问题。大家知道,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29.2%,其中出口30.1%,进口28.3%。今年整个对外贸易形势也是不错的。预计今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7000。0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以后,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以3000亿速度增长,明年预计中国对外贸易整个增速大概保持15%以上,会达到2万亿美元。前几天也有报道说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到2010年,中国贸易总额达到23000亿,实际增速会超过10%。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是贸易发展的趋势判断。

  这个过程中,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比较严峻挑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虽然世界增长还处于上升,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不确定的因素是越来越明显了。比如石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石油价格暴涨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第二,世界经潜伏着一个比较大的危机。美国股市日益脱离实际在单独运行。美国国际资本市场投机因素在资本市场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难以估量。从国际经济发展不稳定性来讲,我想也是一个潜在的、比较大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环境。大家知道中国还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刚才有人讲到英国没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从两个方面来看,现在比较流行的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发达国家提出比较高的产品质量、产品要求,这其中有合理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对中国面临一个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这种过高的技术标准实际上代表着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的两种经济体之间的对话。比如发达国家提出某项标准而按照中国现实生产技术水平是达不到的,这个恐怕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一个国家经济技术水平提高远非一蹴而就,相对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累,比较长时间的改善和提高。像反倾销之类的,这对中国出口有影响,但是占出口总量影响是比较小的,还不到5%,而技术方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28年历史来看,我们外贸经济增长一直改变。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所生产的还是低附加值的,中国地位国际产业链属于低附加值阶段。另外国内资源限制、环境污染限制,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以数量型增长,以初级加工阶段来提升我们国际分工的地位。

  另一方面,我们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与我们现实水平是相适应,并不能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低附加值阶段。刚才樊纲教授也讲了确实中国是一个资源不平均的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一下来,各种资源都属于短缺。特别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怎么找?所以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比如国际争论比较厉害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我觉得若干年内,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在提高我们产业结构,在搞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搞品牌、搞营销的同时,我们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要搞,而且中国发展很不平衡。比如东部现在产业也在升级,搞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中西部也有一个梯度承接的问题。

  刚才陈东琪讲了外贸顺差的问题,我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中国贸易顺差1-9月是1098亿,10月份238亿。这个数大家都没有料到,因为从9月份来看进口增速已经上来了。其实造成顺差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结果。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加工厂也好,是世界加工基地也好,我们接受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现在开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这是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我们跟欧美有大量贸易顺差,但是跟东南亚、韩国、台湾有大量的贸易逆差,这是一个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所以顺差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其实中国并不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去年第一是德国。第二是俄罗斯。德国连续54年都是贸易顺差国。日本连续25年连续都是贸易顺差国。有人说中国有可能今年成为世界贸易最大循环国,我想不会。因为我们预计贸易顺差可能是1500亿,有人预计可以达到1800亿,但是德国还保持1900亿。第二,顺差并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追求的目标。贸易平衡这些年从政府的各种政策、各种导向都追求平衡。但是实际上现在进出口基本是企业行为,自从中国加入世贸后,我们贸易体制基本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所以政府用行政干预去干预企业出口,这个余地是非常小的,基本没有。中国也采取了很多努力,比如带大量的采购团到美国采购,包括采购欧洲的空客。但是中国的需求主要是投资需求决定,这个是企业的行为。中国顺差是一种结构性的东西。所以片面想改变这种行为短期内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顺差这么多,外汇储备这么多。我个人判断这首先对中国是好事有钱总比没钱好,当然会产生一些贸易摩擦,不平衡。但是总体是好事。当然怎么达到平衡,这是另外需要研究的问题。

  未来5年、10年,在经济专业化日益扩展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无论从发展的角度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越深,中国经济发展的可靠性或保障性可能会相对加强。我想这是一个大趋势。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先生发言。

  俞晓松:很高兴能在这个论坛上有发言的机会。前面几位演讲者都做了很精辟的论述,所以我准备的稿子好像不宜照本宣科的宣读。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带来国际分工调整的根本原因。

  第一,经济全球化本应该给全球人类普遍带来利益,因为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人类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现实的社会还不是这样,粗略的说20%人口拥有80%的财富。人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状态。这个当然要靠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社会基本稳定、政策基本开放,也要靠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基本是公平。

  第二,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的调整,改变国际分工的格局。跨国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发达国家,500强90%都是在发达国家。中国有18家。其中香港1家,台湾2家,大陆15家。可惜大陆这15家大部分都是原有国有垄断行业企业。国有银行、石油公司、电力公司还够不上真正的500强。但是跨国公司出现,已经使民族经济打破。他们寻求利益最大化,不会受到所受国家政府限制而不把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就像刚才Digby Jones所说得空中客车。我们和法国谈判的时候也会签订购买20架飞机,和德国会谈的时候又买了20架,甚至我到西班牙去的时候,西班牙部长也希望我们购买空中客车。我说空中客车是你们的吗?他们说我们有股份。当然英国占更大股份。空客已经决定在天津装配干线飞机,以后全球国家购买空中客车的时候,中国也可以得到一部分利益。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概占全人类的50%。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肯定要向亚洲转移,包括中国、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岛国那里也有将近2亿人口,他们也需要产业转移。这是一个全球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第三,中国和美国、欧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些思考。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格局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中国对外贸易70%是对着前苏联、东欧国家,剩下一小部分是东南亚国家,和日本有一些,和美国几乎是很少。到今天欧盟、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二大贸易伙伴,各占我们贸易总量的15%。这个统计应该说还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谈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贸易,他们很大一部分是那里的贸易商或者产业公司在中国生产了商品或者采购了中国的商品,又转到欧美市场。这个统计很多不在我们统计之类,所以比例应该更大。整个80年代,中国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都是中方是逆差,现在情况发生的转变,这和产业的调整有关系。另外也要提到的是和双边的贸易政策有关系。我多次到美国访问的时候,也去过国会山,我想我作为一个贸易官员,也应该和美国国会朋友做一点院外活动吧,我说美国的优势是高技术产品,按照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所有高科技产品向中国出口实行了政府许可。大家知道,如果两个商人谈我要买你的美国货,美国商人也愿意卖,但是他说要等政府批准,这个时候我们就自然转向欧盟。所以对美的贸易顺差这十几年日益增长,我们从美国进口的大宗物品是大豆、小麦、棉花,这些商品不值钱,我们买空客的时候,也要买几十架波音。但是美国有这么多高科技产品,他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而中国这些工业加工品大量进入美国,美国提出反倾销是什么内容呢?我记得有一项是家具。我跟美国朋友开了一个玩笑,我说你提供一张数据看看美国有几家做家具。所以贸易本身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和政策调整有关系。所以我想很大数量的贸易顺差今后几年是有可能都要改善的。

  汇率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事情,今天我们主办者是英国的球会,欧洲的朋友会多一些,我也觉得很奇怪,提出汇率偏低应该是欧洲中央银行,因为这几年欧元对美元升值大概30%以上,而人民币主要是和美元挂钩,相对于欧元来说,等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提出人民币汇率有问题,第一家银行应该是欧洲中央银行,但是现在在美国国会山那里不断出来这样的声音。当然中国汇率机制也在改革,如果不供发表的话,我想说一下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1万亿美元,大部分存在美国,其中大部分又买了美国国债。如果开句玩笑,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打仗,他用了中国的钱。我们买了他的国债,支持他国家的建设,当然他不止建设,也去打仗了,这不就是也用了吗?这种情况今后还会有一些改变。

  经济全球化上一轮大约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全人类的进步。当然也有一个负面效应,全球大面积地区,美洲、非洲、亚洲都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引发两次世界大战。今天最贫穷的国家实际就是当时的殖民地。所以今天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多责任。并不是贫穷国家从富有国家拿出一部分财富,而是这些国家富有了,富有的国家会更富。我相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会实现一种合作、共赢,使全人类能够共享人类科学技术创造成果所给我们带来的富有,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博士发表演讲。

  赵晓:各位上午好!我抛开PPT,争取10分钟内完成我的演讲。今天我们的题目叫:经济转型,全球新挑战。这是首届经贸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非常好。前面也听到非常多的精彩内容,但是经济转型这个话题在中国应该说是不太完全的。我们这些年虽然比较强调经济转型,但是中国将要经历的是一个完整的转型,是一个文明的转型。这个转型会包括经济转型的内容,同时也会包括社会转型、政治转型的内容,甚至会包括文化和人民的转型。

  从这样的转型我们来看待中国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对中国的转型可能就不能评价太高。前面几位讲者大多数对中国过去发展、中国现状评价特别特别高,我并不否定这些观点,也非常赞同。但是我要说我们如果从前面转型来看中国所走的历程,那么我们现在仅仅是刚刚开始,我们更多经历的经济转型,但是社会转型从中央政府提出和谐社会才刚刚开始。我们政治转型还没有特别大的起步。文化和人民的转型也在变革过程中,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到中国转型是经济转型单兵突进,政治、法律转型遥遥在后,文化、伦理转型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评价。普遍来说对中国经济转型评价是非常高的。的确中国在过去20年里,GDP几乎每年10%速度奔跑。这打破了全世界的记录。从这个角度,应该说对我们过去的转型、改革开放怎么样评价都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经济实践。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足,经济增长比较快导致一进遮百丑。因为经济增长强势,所以掩盖了我们其他方面的劣势。同时因为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快,也掩盖了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的转变和持续发展等等许许多多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包括中国的发展或者中国的崛起或者中国对全人类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更多从总量意义上来讲。换句话说,以前美国、欧盟加上日本总共人口才7亿人口,换句话说以前住在天堂的人大概只有7亿人,但是中国有多少人口呢?中国有14亿人口。这14亿人口的中国还没有进入天堂。有一天他要进入天堂了,那才是中国的真正崛起。离这个阶段,中国还差很远。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2000美金,跟上万美金的国家,我们是无法相比的。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计算,假设中国人均收入每年增长10%,美国停止不动,我们要30年才能赶上。刚才大家还说到一个数据,中国贸易顺差。我们贸易顺差今年可能会到1800亿,这似乎很高了,发达国家也认为中国出口太多了,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中国贸易顺差有一半以上是发达国家企业在中国创造的。第二,即使按照超级贸易顺差,摊在每个中国人身上才100美金。但是当年日本、德国人均创汇高峰的时候,每个人可以达到1500美金。所以根本不能说我们崛起了,我们才刚刚开始。现在我们还面临更加点严峻挑战。这个挑战中一个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4亿人口也要进入天堂的时候,天堂的人会惊呼,天堂太小了,容不下这么多人。有一天中国的粮食可能不够,要到国际上买粮食。那全世界粮食价格就会上涨,最穷的国家买不起粮食,所以他们就会被饿死。今天这个问题在新的层面更加广泛的范围提出来,中国会在一系列资源、能源、矿产方面会不会饿死。这牵扯到中国的经济转型。比如由过去耗能经济转向节能经济,由过去模仿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由不讲究效率到讲究经济增长质量的经济。

  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回应的就是这样可持续发展观的调整。市场发展主要不是制造危机,知道是解决危机。只要中国遵循自由贸易的原则,我们相信中国会进入到天堂,而且这个天堂还会越来越大。

  再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社会的转型现在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前面樊纲讲授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经济学家并不是只是研究经济的,他们真正研究的是人类的福利、人类的幸福,中国GDP增长很快很高,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幸福同步增长。盖茨的收入是我们500亿倍,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幸福是我们500亿倍。中国社会现在很多问题,比如犯罪率、离婚率上升,商业中坑蒙拐骗的行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给我们带来不幸福。中国要从关注经济发展转向关注社会发展,这意味着在发展理念上的更大的突破。我个人非常希望我们中国不仅能够在全球的贸易、全球的商业融合中给社会以贡献,我们还能在全球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经验上给全球贡献。前几天刚刚开了中非论坛,非洲国家来到中国并不仅仅是看中国长城、并不是只买中国的商品,他们还要学习中国的经验。

  我非常赞同樊纲教授刚才讲到的,比如我们将来有更多时间打高尔夫,但是我同时也提出两个补充性的祝愿:第一,有更多贫民老百姓也可以打高尔夫。高尔夫不再是贵族的游戏。第二,有更多中国人带着他们的老婆、孩子来打高尔夫。我相信这样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晓博士的演讲。接下来的环节我们进入互动讨论时间,请各位稍候。参加互动环节的有关嘉宾:Digby Jones先生;陈东琪博士;樊纲教授;李雨时先生;俞晓松先生;赵晓博士;格林创投香港董事长杨旺坚先生,另外我们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财富杂志亚太总监Clay Chandler主持讨论。

  Clay Chandler:我想感谢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邀请我,并且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与这么多知名学者专家做论坛讨论。非常高兴来到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大家可能都是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常客。今年我也来过观澜湖球会,当时他号称180球洞的水平,现在球洞一下子增加到219,所以我在这里可以更多的享受我个人休闲时光了。

  简单总结一下刚才各位讲者的要点以进行讨论。刚才石广生先生、Digby Jones都谈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制造、出口在世界经济重要的作用,这个趋势对中国GDP的贡献。还有一些讲者讲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10、20年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能会带来持续增长的瓶颈。本人1989年在东京工作,我在华尔街日报驻东京的部门工作,当时是日本经济增长时期,日本人信心很足,他们认为日本经济会取得很大成就。但是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出现衰退,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飞速崛起。1997年日本出现泡沫增长衰退时期,一方面我们增长速度、增长量是很重要的。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增长的质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增长的质体现在几个方面,刚才几位讲者也提到了增长的质量。一方面中国经济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增长怎么可能给中国人民带来好处。一系列问题说明中国需要在经济增长量、质方面考虑。当然中国经济增长有逐渐超越美国的态势,特别是外贸方面,这也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担心。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都形成了不平衡的态势,这对未来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同时还有法治体系,这不仅仅是针对在中国经营外国企业,同时也对中国自己的企业有体制的问题,法制系统的问题。在中国外资逐渐增加的时候,这种体制的问题也是值得国有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很多很多发展的质的问题,也许这种质的问题在未来时间会持续涌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伴随中国高速量的增长,所以我想把可持续性作为我们这场讨论的主题。我想先问问樊纲教授一个问题,您也谈到中国经济增长利益相关方的问题,讲到利益相关方,中国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话,我想您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很多大的公司都是由政府掌控,长期来看这种中国成功的跨国企业怎么样能够,比如在石油、煤炭、金融、银行业、电信业等等以及汽车制造业等等,我们看到财富500强里很多中国企业都是由政府垄断的企业。他们未来发展中将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特点还是会转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樊纲:我对于国家政策这方面不能做很多的评价,我只能从经济学家角度谈谈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国超过30%的GDP都是国有的,所以实际上中国国有成份是非常重要的。而你讲得这些行业,电信、汽车、矿产等等,这些都是跟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在这些产业里我们的确看到一些垄断的情形。第一方面,资源型行业,在西方国家也是一样由国家掌控的。这和经济发展是相吻合的。第二,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不需要缴纳专利费、资源使用费等等,但是现在很多国有企业转为私有领域的话,这就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看看十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都还是国有银行,现在他们也开始重组,而且也在国际股票市场上市,所以有了第一步国企转制之后,就一定有第二步、第三步,也许这个步伐不是很快,但是趋势是很明显的。

  Clay Chandler:我们把这个讨论放在一个背景里来看的话,在美国、英国,GDP国有企业的贡献率比中国更高。特别是英国东北部,工业发展很大部分都是由国有控股企业。法国电力行业其实也是由国家运营的。在德国、西班牙也是一样,大的电力行业都是由国有控股。

  另一方面,很多国家也在做转制、私有化,英国也走过这一步。法国也加大了政府的津贴、补贴。刚才樊纲教授说要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给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法国政府对转移劳动力做得也都是很不错。

  樊纲:我想补充一点,如果我们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会有越来越高的私有成分出现。但是这个趋势不能太快。比如5、10年完成这种转制的话,会带来不适应的情况和矛盾。

  Clay Chandler:你刚才讲中国人也希望每个月工作30个小时,我相信这也不可能短期实现,我们只能当成一个梦想。我把这个问题扩展一下,引导到刚刚各位主题发言中提到的问题。赵晓博士谈到的天堂的比喻,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政府、中国人都希望进入经济发展的天堂,我们刚刚也提到很多讲者提到中国农村劳动人口需要转移到城市,樊纲教授也提到有3亿劳动人口需要转移、需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您觉得中国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怎么样实现为这3亿人创造一个天堂呢?能够让他们也享受到美国人所享受的生活水平呢?

  赵晓:非常感谢主持人,他关注到樊纲教授提到的一个,实际我认为在中国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就业。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开始的时候比较重视,但是这几年越来越被忽视。我们在很多论坛上听到很多人关注大中国的创新、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中国仍然处于当年英国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痛苦过程中。中国还有几亿劳动力还没有进入到城市,还没有进入到现代文明的生活,这个挑战是中国目前经济转型中最大的挑战。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最重点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全世界有很多国家他们转型的经验,包括四小龙,同时包括中国过去20年成功转型的经验,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未来道路能够走得比较正确,比如坚持市场化、全球化、工业化,坚持这样的进程。樊纲教授说还有2亿多没有转移出来,我的印象中是4.6亿劳动力,这4.6亿不会都转移出来,但是比2亿要多。如果按照我们路径来走,大概15年、20年,这样的进程会转移完毕,那个时候中国跟今天会完全不一样,跟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也完全不一样,我们可能不会讨论经济转型,可能会讨论其他转型。我们不会再说中国劳动力很多,可能会说中国劳动力很少了。全世界100个劳动力,中国有30,到那个时候全世界新增100个劳动力当中,印度人很多,中国人很少。既然过去能够成功,我相信未来我们应该也是能继续成功的。

  Clay Chandler:谢谢。我想再来问一下我们下一位演讲嘉宾,陈博士。您也谈到中国经济宏观发展的问题,就是中国需要去加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实现加大中小企业发展这个目标的话,中国就需要调整资本市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格局就是中小企业很难去融资以获得发展。我想很多资本市场还是倾向于大的企业、国有企业,而这对中小企业可能会形成一些瓶颈、障碍。因为他们正在和一些巨人进行竞争。在这种经济环境里,欧洲一些国家,比如法国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甚至还可以获得中央政府的补贴。我们比较一下欧洲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我们会发现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还存在融资的困难,我和一些中国中小企业讨论的时候,他们也感到非常的不高兴。比如我和TCL老总讨论的时候,他就说其实我们电视的竞争非常厉害,我们要和国际巨头竞争,但是我们又很难从中国银行、中国股市获得资金去发展,中国很多私营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很困惑,也感到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去引入外国的投资以获得持续发展。

  我想请问陈博士,您觉得中国这样一种体制怎么能够未来让更多中国企业受益呢?

  陈东琪: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我想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一下:第一,所有参与到市场竞争环节的都有大中小。对大中小企业来讲,一般由于小企业能力总是弱一些,通常会得到政府支持,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这是一类。第二,体制因素影响条件下,可能连这个标准都没有达到。也就是说,由于我们资源,包括金融资源、财税补贴资源或者其他技术资源更多流向大企业、特大企业。我们现在无论金融资源,信贷也好、股市融资也好、债券融资也好,更多是对大中企业。对中小企业我们也是在推动,但是会感到压力。因为银行追求收益,在中小企业资信弱的情况下,总是把钱放在大企业里。包括我们股市,我们最近几年也希望推出了中小板,以使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另外信贷方面也有一些改革,对中小企业给予了一些支持。但是发展方面还是不够对称。

  要解决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有两个事情要做:第一,资源配置。包括股份银行建设、中小银行的建设。是不是发展跟融资条件对称,我感到不太对称,所以要改变对称的话,金融资源、银行改革要加快。第二,政府在有一些领域里要加大改善环境。包括就业环境、创业环境。一个是工业竞争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政府给中小企业更多支持,这才是发展的一个平衡。

  赵晓:我们永远都不要相信大银行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从全世界来看都做不到这一点。特别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民间的金融,这可能是最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方面。为什么温州的民营经济发达?因为他有全中国的民间融资。为什么温州有最好的民间融资呢?就是因为温州的伦理社会关系非常好。所以才有中小企业的发展。

  Clay Chandler:我认为这一点的确非常好,浙江温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来讲一讲环境的问题,我来问一问李雨时先生。你也提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会有一些绿色的标准,也就是说对一些产品如果没有达到环保标准就不可以出口。在汽车工业领域,他们也希望找到一些替代的资源。我想问一问,中国对于新能源、对于替代资源可以改变我们工业模式的说法是什么样的想法?比如在美国就设立了排放标准,其中一个州的标准比其他州标准高得多。在这个州当中,无论美国车还是日本车必须要符合汽车排量标准。由于一个州提高了标准,这就对世界所有汽车生产者提出了要求。我们讲绿色保护主义的问题,又回到替代资源的问题,由于风能、太阳能是可持续的资源,我就想和您讨论一下,您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倡导这种替代资源?

  李雨时:我刚才讲到环境壁垒的问题,实际上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我们在环境要求方面,我们普遍比发达国家要低。只要标准是非歧视性的,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中国政府也好、企业也好是要遵守的。但是如果是歧视性的标准,中国政府会跟有关政府作出相应的商讨、谈判。作为中国将来,我想应该要建立比较标准、完善的标准体系、环境标准。因为中国现在很多标准跟世界不接轨的。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个问题是要解决的。而且从目前发展水平来看,中国提出比其他更高的标准,恐怕不太现实。

  Clay Chandler:我们现在还是剩几分钟时间。所以我想提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做一个总结。我问剩下两位发言人这样一个问题,最近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政策上的转变。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更重视工资、收入、贫富不均的问题,同时有说到中国政府过度依赖投资,我们听到一些讨论是关于帮助贫困的人,为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是不是够大。第二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外国资本进入有一些限制,还是说我们应该进一步鼓励外国资本的进入,这个有很大的辩论。我们是保护本地生产者呢还是让FDI跟本地生产者共同竞争。我刚才提到的两个问题就是经常听到的,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俞晓松:中国经济发展作为中央政府来说,确是有一些调整。如果大家注意的话,十一五规划中写到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但是最近已经把“又好”放在了前面,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国家主席最近一次讲话里有这样的改变。中国官僚们会很重视这个秩序。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都受到很大的压力。中国改革开放吸引了外资,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包括管理理念、技术、市场。中国现在拿了资金去支持了美国政府,但是这不等于我们有那么多外汇就不需要外国资本进来。本人从1979年就负责引进外资,所以现在社会上的辩论对我也是有相当的压力,是不是我以前的工作做得太好了,引进得太多了。我认为今后即使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比如30、50年后仍然要引进外资,这是全球化的一种趋势。闭关锁国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已经被打破。我是从我信奉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里抄下来了,所以门不关起来,只会越开越大,谢谢!

  杨旺坚:刚才各位都讲到了政策、经济的转型,我个人有一个意见,对中国有两个方面:第一,经济改革支持力度要大。第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民间要尽快把中小企业本身素质提高,把公司架构方面提高。而且你要有一个比较专业性的金融顾问公司对他们进行辅导。这方面他才符合资本市场的关注。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也不少,但是上市之后很多公司没有办法进行季度申报,就引致很多中小企业在国外上市之后没有办法维持下去,现在有很多企业也退下来。我们最近做了不少中小企业在美国、英国上市的,我们辅导一段时间后,他们觉得一定首先要在基础方面符合,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国体制,民进国退是很关键的,怎么把股份在国外上市,将来如果能在这方面提高,对中国中小企业在国外会变成中国最大的资本市场,谢谢!

  Digby Jones:如果希望我能简单评论几句,我认为发达的国家无论美国、日本还是德国,在这种全球对话当中我认为也应该有一席之地。对于中国来说,其实他在走很多西方走过的道路。我跟Terry Matthews在这里提到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意见,我觉得是非常好的。20年前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状况,大家不会提这么多意见,你们在这里评论政府政策,我认为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因为中国人以前不会这样做,而且我认为非常好。我们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让我们发展得更好。

  21世纪我们说中国会成为世界新的领导者。比如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或者其他问题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我们西方国家必须要加强与中国紧密合作。中国有13亿人口,我们英国永远都不敢想象有这么多人口,这是一个挑战,也一个机会。在北朝问题、气侯问题、非洲问题三个方面中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朱博士也讲到中国的历史,威灵顿爵士也是英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将军,他写过一本书说到人类已经不能通过掠过或者战争来赢得土地或者其他的利益,必须要通过想象力等东西赢得世界上一席之地。

  Clay Chandler:谢谢你的讲话。无论樊纲教授或者其他讲者,他们都是卓有成就的学者,我也感到我们今天这个讨论是非常友好、坦诚的讨论。我非常高兴主持这一节的讨论。我也非常有信心,就是有这么多学者探讨中国的问题,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鼓掌感谢各位嘉宾。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精彩发言,各位来宾,朋友们,我们今天上午的议题就圆满结束了,在下午2点我们继续下午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