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创新最适合中国企业 谁主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10:27 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据你了解,我国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如何进行资源上的合理配置?

  曹玉书:全球化的趋势使各国的技术研发交流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这有利于中国的企业借助于国际上的科研成果,实现后发优势。目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增长的经济周期,这意味着企业创新的空间和舞台很宽阔。国家通过经济增长所形成的财富实力,可以为企业创新搭建优良的平台。现在国家对企业创新评估标准包括看企业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身研发投入所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科研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产品理念的高技术水平。

  尽管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长,但真正政府行为的投资创新并不太多,政府倡导市场化投资。主要表现在动员社会、动员企业参与投资创新的举措之上。政府的投资主要是引导性的,主要集中在涉及国家安全、基础研究等方面,政府投资一小部分,让企业看到政府是在鼓励这个项目,增强企业科研创新的信心。

  目前来看,国家对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一些在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高技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有较大的出资愿望。

  《中国经营报》:高成本、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自主创新似乎不太适合国内企业,你认为最适合中国企业的创新方式是哪一种?

  曹玉书:现有条件下,最适合中国企业创新的方式是集成化创新。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把各个已有的技术单项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成创新的概念虽然还无定论,但无论何种表述都一致认为,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集成创新的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种要素,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集成创新具有持续性优势,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优势,往往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突破的意义。

  国内创新还包括难度最大的自主创新,引进来、消化、吸收再创新。后一种形式不错,但往往引进来的技术中有许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跨国纠纷不断。在这方面,国家认为企业应该避免知识产权的纠纷。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集成化创新,有很多科研成果都是零散在各个角落,能把某些创新点结合起来,再提高一步就是自己创新的东西。当然,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之下,可能选择不同的创新路径。无论何种路径,集成创新都是最理想的创新模式。

  《中国经营报》:太多的企业都在抱怨自主创新受制于资金短缺,资金筹措上目前已经在尝试这样的方式:政府、社会、企业各1/3。这是否会成为一种通行模式?

  曹玉书:政府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提供15%的资金算是最好,通常都在5%。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而政府更多地是在政策、环境上加以引导。从政府来说,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供基本的保障体系,如实验室的设置、研究人员的配置、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支持等。

  企业创新是个系统

化工程,包括资金投入、创新的理念与意识、人才、机制等。在中国,创新人才的机制不是特别理想,技术贸易是壁垒。国外从事创新的人才收入很高,因为他们能够很快把科研成果商品化。在中国远远不够,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在中国科研成果真正能够变成现实生产力的比率只占20%,而“十五”之前仅10%。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创新与业绩是成正比的,创新有个滞后效应。利好的信息是,国家对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十五”期间为1%,“
十一五
”期间则上升为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