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永刚的三次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09:56  中国经营报

  郑永刚一直在奔跑。

  郑是杉杉投资控股董事局主席,出现在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年会上的他,从廊坊急匆匆而至,“廊坊距北京只有40分钟车程,是国家实施环渤海战略的重要高地。”在河北省和中国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的框架下,杉杉将在廊坊启动又一轮创新。依照郑永刚的个人意志,欲将廊坊科技谷培育成国家级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以破解自主创新进程中的关键难题——产业转化。

  耐人寻味的是,性情爽直的郑永刚在记者的追问之下选择了沉默,显然,他暂时不愿深谈廊坊项目。

  在郑永刚看来,创新的最高境界便是战略上的突破与刷新。“创新不等于高科技,对企业来讲,创新是一个体系,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战略决断与取舍。企业自主创新往往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过度依赖政府,向政府要优惠;二是脱离政府,搞所谓的完全自主。”郑永刚认为,“政府是创新的推动者,像美国硅谷的崛起,就有赖于军民技术的转型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这是美国模式;国家扶持,给予政策和资本担保,则是韩国模式。关于自主创新,企业要成为政府的合作者,而非附庸。自主创新战略推进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市场主体,政府是主导,这是应该坚持的模式。”

  事实上,郑永刚早已在尝试通过与政府的深度合作推进投资战略。2002年,杉杉在宁波开建民营高科技开发区。今天,宁波高科技开发区已成为浙江省科技园的典范之一,尝到甜头的郑永刚迅即将“宁波经验”异地复制。

  “左手战略、右手胆略”的郑永刚也在以亲身实践回应着外界的猜疑、挑战着固有商业规则。上世纪90年代末,杉杉西服保持着连续7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势,但是在西服企业逐渐增多、行业利润摊薄时,郑永刚提前转身、调头。与雅戈尔投资建设纺织城、自建营销网络等打通服装产业上下游链条的策略不同,郑永刚挥出的“三板斧”却是产销剥离、品牌组团、多元转型。郑的设想是,杉杉要“类NIKE”,只专注于品牌的经营,将加工生产外包,借助特许加盟商之手力促杉杉淡出产售环节。

  不止于此,郑永刚判断国内西服市场日趋饱和,增长潜力有限,不能再满足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由是,郑迈出了向高科技方向发展的第三次战略转型步伐。1999年,杉杉的战略总部从宁波迁到上海;2000年,杉杉开始向高科技型企业转轨。在此期间,郑永刚和杉杉主打三张牌:服装、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投资。

  服装已然不再是杉杉的唯一标志,转型与升级仍在进行,郑永刚偏执地主张,“品牌创新高于产品创新,战略创新高于文化创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